武松,江湖人稱“行者武松”。金圣嘆先生常曰:“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魯達(dá)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柴進(jìn)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者也。”與一百單八將中,實(shí)屬極高評價(jià),而武松何人,使金圣嘆先生給予其如此評價(jià)?
“景陽岡打虎”可謂是婦孺皆知,此章節(jié)極為精彩,要論武松,需從此講起。
武松好酒,某天想吃酒了,提著哨棒去酒店,店外有一旗,上頭寫著“三碗不過崗”,其不以為然。進(jìn)店中,放哨棒,隨即吃了三碗酒,再要時(shí),店家卻不給了,武松大怒,店家沒法子,只得篩酒。待武松吃完酒,夜幕降臨,正待提哨棒走時(shí),店家攔下,曰崗上有只吊睛白額大蟲,極為危險(xiǎn),要武松先住在店里。武松哪里肯信,說店家要趁其不注意而謀財(cái)害命,店家無奈,拿出官府告示,武松卻還不信,執(zhí)意離開了。
出了店門,酒勁來了,武松搖晃著來到景陽岡,看見有官印的告示才知真有大蟲,此時(shí)回去恐遭笑話,硬著頭走上岡。一上岡,跳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蟲來,武松借酒壯膽,與大蟲斗起來。武松雖是一壯漢,卻甚是靈活,用哨棒與大蟲斗了許久,看準(zhǔn)時(shí)機(jī)奮力一擊,卻打到了樹上,哨棒斷了。武松沒法,只得赤手空拳與大蟲爭斗,大蟲被其按到地上,使盡平生力氣打出好幾拳,又怕大蟲不死,用斷了的哨棒再打一番。這番爭斗下來,武松全身癱軟沒有一點(diǎn)力氣,又恐再又大蟲,急急下岡了。
在“景陽岡打虎”中,武松身邊總有一根哨棒,走哪都帶著,像其如此高強(qiáng)的武藝,需要哨棒作甚?又何必總是帶著它?這說明武松之謹(jǐn)慎,不大意,時(shí)刻都可以戰(zhàn)斗,時(shí)刻提防著危險(xiǎn)。其十分靈活,擁有十分龐大的身體,卻能躲過大蟲的攻擊,實(shí)屬不易。其十分聰明,若武松不聰明,何以與大蟲爭斗如此之久,見到大蟲只有幾招,便知道如何反擊。其亦十分多疑,在店家警告武松時(shí),其真的不信嗎?他是半信半疑的,但既然已經(jīng)出言不遜,就做到底,見到有官印的告示才完全相信有大蟲。
張恨水常曰:“真能讀武松傳者,決不止驚其事,亦決不止驚其才,只覺是一片血誠,一片天真,一片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