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這個系列已經(jīng)出到第三篇了。很多人是因為喜歡這個系列,關注了我的公眾號。在此,表示萬分的感謝,(鞠躬90°),謝謝大家的喜愛。
考慮下一個寫“老外的奇葩問題”系列,跟大家分享下姐采訪老外過程中被問到的“奇葩”問題。這些問題里有姐有答案的,但更多的是姐還沒想到好答案的。希望分享出來,跟大家一起討論,想想就挺有趣,嘿嘿。
有人問,老外問的奇葩問題?嗯.......姐你能舉個例子說來聽聽嗎?
好的,先說兩個。
“中國女人為什么喜歡皮膚白,而且覺得越白越美?”(西方人對深色或說小麥色皮膚愛到不行)
“為什么常見的中國畫大多數(shù)是山水畫?”(西方油畫以靜物和人物居多)
這些問題咋看起來奇葩,但回答好了真的不容易。不相信?歡迎把你的答案留言給我。姐會把靠譜不靠譜的答案,連同分析在文章中公布,很可能有你的哦!
好了,回到咱們《如何成功踏入老外交際圈》的系列。今天姐來講講最后一種方法。
01
和老外做語伴/當老外的漢語老師。
這是所有方法中最難的一個,所以把它放在最后一個。
以前我做漢語老師的時候,朋友總是說,你這工作容易,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喝喝咖啡聊聊天就把錢賺了。這么說的人,都是對教語言完全沒有概念的人,認為會說就能教。就像現(xiàn)在學英語的人依然認為會說就能譯一樣。
其實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啊!不信你試著翻譯下這句話Happy at the beach watching the sunset after the rain。一遍看過去,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看得懂。但口譯出來試試,你能一次順暢、完整得說出來嗎?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不能!中間一定會有停頓、思考和反復。
較好的翻譯應該是雨后在沙灘上看落日很開心/幸福。
02
所以,這個方法推薦給有一定英語基礎的人,去和有一定漢語基礎的老外做語伴(LanguageExchange)。互做語伴,就是互相幫助,比如一個小時里前半小時說英語,他幫助你,后半小時說漢語,你幫助他。有沒有教材課本,討論什么話題都由你們確定,總之一切雙方舒服就行,可以不用拘泥于形式。
除了語言,和老外語伴最好要有共同的交集。比如你們是同事,你們學同一個專業(yè),或你們都喜歡爬山等等。總之,有交集才能保證有持續(xù)不斷聊天的話題,否則,很容易低水平重復。
當老外的漢語老師,也是可以,但姐不推薦。原因有幾個。
第一、對英語口語水平提高有限。一般有中高級漢語基礎的老外更希望有個漢語的語言環(huán)境,希望老師你上課時能多說漢語。另一種情況是,學生語言水平高,TA的問題難度更大,受本身英語能力限制,你會不自覺地用漢語去解釋。漢語說的多,自然對自己英語口語的鍛煉就少了。
第二、沒有強大中英文語言功底你教不了。你最可能遇到的,是漢語零基礎的老外。大學里有一個專業(yè),就叫做對外漢語。顧名思義,專門研究怎樣向非漢語國家及人士傳播、教授漢語。作為一門學科進行研究,可想它的難度。
還不相信?咱看舉個例子。
“老師,表達數(shù)字2,為什么有時候用二,有時候用兩?”
“老師,“就”這個詞好像很常用,應該怎么用?”
請你嘗試用全英文,給你的老外學生解釋一下。
什么感覺?
這方法總該有個優(yōu)點吧。對,是有,基本上只有一個——你下次見到別的老外,不會辣么緊張,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