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在簡書上打字成文章了。大概在2015年的1月底,完成了大約十萬字。其后我就買了一大堆各式各樣的本子,有那種牛皮捆綁在一起的旅行者本子,有一批A5、B4大小的活頁本,還有一種本子據說是梵高當年的素描和記事本,等等。
這些本子是我打算用來完成每天1000字的自我訓練的第二個階段用的。
在第一階段,我每天基本上都是在簡書上碼字,因為打字速度慢,而且用拼音的緣故,很多字都打不出來,打字的時候思維中斷,糾正別字,發音不準反復找字的次數太多,一個詞有時候卡住的話,連思路和靈感都會消失掉。簡而言之,打字的速度遠遠達不到我思考的速度,更加遠遠落后于我腦子里已經有的成塊成塊的內容。
于是,我決定把打字改成寫字,每天1000字,都在本子上完成。其實除了打字的速度和思路中斷的問題,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我發現自己寫的內容,很多都不適合公開發表,或者說不適合給別人看,只能算我將來要進行創作的“肥料”。肥料不經過發酵,也是沒有作用的,只有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經過化學反應出現可以選用的素材。
最典型的是有些議論或者評論性質的文章。有一位讀者提醒我,我文中的觀點是兩種相反的觀點的并置,而且這兩種相反的矛盾的觀點在你文中沒有任何一方是占據優勢的,這會讓人看的云里霧里。我自己清楚的知道,在我的腦子里這兩個矛盾的想法是并列的。但是,給別人看的文章總是要有鮮明的傾向,明確的支持一方。
還有一些純粹是挖掘自己的無意識地東西,雜亂無章、跳躍性不說,連詞句都是自己空想出來的專用詞。這些只能給自己看,別人看了,能給個“扯淡”的評價,就很對得起你了。
到現在為止,寫在紙上的文章也非常多了,中間只空了一個星期沒有出任何文字,在為第一次寫個大部頭的小說做準備。經過這段時間的書寫,得到了些關于書寫和打字的結論:
- 如果你的文章要給別人看,盡量用打字;如果你只想給自己看,寫在紙上是最好的選擇。
- 如果你僅僅是寫點素材(科技、論文類不算),最好寫在紙上,思路會更加流暢,而且素材通常是要經過重新整理書寫的,所以計算機的那種直接拷貝粘貼的便利性也不占優勢了。況且看到手書的文字,可以回憶起當時的書寫情境和感覺。
- 如果你是邊想邊寫,寫字的速度一定比打字更快,主要是中斷的時間少,計算機是不允許你打錯的字,所以會在打不出的字上面卡住,書寫的時候的盡管錯字別字率很高,但是不會妨礙思路。
- 寫美文、散文之類用手寫更加好。無論你的字有都多丑,都可以做到心手相應。散文一般要組織不大常用的字詞來營造氣氛,調動感情,打字是最好的選擇。
最后,上面的結論只是我個人經歷了兩個月之后得出的。對我來說是個不錯的指南,而且隨著實踐的積累,會不斷的發生變化。對于其他人而言,未必能一致,各位看看就可以了,不要當做律條,在寫作這件事情上個人的差異是很大的,而且相互之間的差異越大越好,多樣性正是文學的基本性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