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圈套
八月二十七,辰正。今日沒有早朝,官家趙?晚起一個時辰,上過早課,精神正旺。由李丞祿陪著自內書房出來,便吩咐起駕往宣政殿去。昨夜樞密院與政事堂皆有大臣請見的奏疏,李丞祿已經稟過。是以趙?依著羅太后的懿旨,來到宣政殿的偏殿會見兩府重臣。
“官家,方才閤門來報,蘇中丞、孫刑書等幾位已經遞了請見,閤門那里本想安排到明日正朝?!崩钬┑撔⌒牡目粗w?臉色,見沒有厭煩的神情,才繼續道:“但想到蘇中丞等或有急奏,所以拿不定主意?!?/p>
趙?心情不錯,今日早課正是講的食貨與博物。他側頭看了一眼李丞祿,說道:“這有什么拿不定,便召蘇卿、孫卿等來見就是。兩府大臣正在,若有急奏正合一起體量。”
“奴婢遵旨?!崩钬┑搼?,便吩咐兩個小黃門去宮門處宣諭。
左昌榮準時來到了宮外,遠遠便見到了宮門處停著的幾輛馬車。行到近處,便看清頭一個駕車的正是前幾日見過的壯漢穆武。穆武回頭瞧見,連忙下車恭敬的向他行禮。
左昌榮回了半禮,便看到穆武沖馬車說了幾句,只是蘇博山與其他人一般,并沒有下車。左昌榮行到宮門侍衛處,交了請見便退回,尋空站得一地,等著內侍宣召。
風徐徐吹過也好,急急掠去也罷,左昌榮全無在意。他原本并不敬服鬼神之說,只是關己則亂:昨日翻動歷書的景象,“諸事不宜”四個字,一直讓他心神不寧。他昨晚向蘇博山輸誠時,已經勸過待到明日正朝再發動。只是蘇博山與孫振執意甚堅,他既是新附之人,又是一介布衣,沒奈何只得從命。徹夜想來,左昌榮以為蘇、孫二人是憚于陶建豐黨羽眾多,擔心正朝發動時為其所逃脫,因此才務求在今日御前發動,人數上便不會太吃虧。
左昌榮全無對策,只期盼這時來個內侍,告訴他今日官家不見大臣,留到明日正朝再講。
天不從人愿。快步走來的內侍與幾個御龍骨朵直的侍衛交代過后,便停在宮門前宣召,幾位大臣輪番下車。
望著魚貫而入的蘇博山、孫振、申用休、焦裕,左昌榮深呼一口氣,邁入宮禁之中,一步踏出,便再沒有余地。
一行五人到了宣政殿,便由兩個內侍領著去了左掖殿稍待。孫振素來對內侍嚴厲,因此兩個內侍并不愿意相談,蘇博山便給焦裕使個眼色,后者立刻會意,趁著入殿時,落后一步,向內侍問道:“不知官家何時召見我等?”
“奴婢不知?!?/p>
“不知便殿此時哪位大臣對奏?”焦裕各給五貫紙鈔,兩個內侍對視一眼,各自收下。
“奴婢出來時,聽說是紀禮書在奏對。此時如何,實在不知?!?/p>
“原來是紀大參。”焦裕點點頭,“有勞二位。辛苦,辛苦?!?/p>
兩個內侍自然不會當真,恭敬的行過禮,便講道:“大臣留步,奴婢告退?!?/p>
焦?;厣磉M入左掖殿,房門被兩個侍衛緩緩關上。
兩個御龍骨朵直侍衛,急急打開宮門一側,才閃得一肘寬縫隙,便由另兩個侍衛接過門外遞來的信匣,轉身向宣政殿飛奔而去。
宣政殿,右掖殿中。
官家趙?正聽著紀源侃侃而談。
“臣以為,木已成舟。朝廷當勉強賜其郡號,以使狄氏為朝廷所用,無論其能否構兵于黨項,總能在海上遮斷黨項舟船。如此一來,古爾與突厥二國皆有可為。若能遣使連橫,使黨項首尾不相顧,陜西形勢自能從容。”紀源說完,便躬身退回座位。
“紀卿所言有理?!绷_太后在帷簾后說道,“不知這蘇張之士,紀卿屬意何人?再鬧出一個左仲英,朝廷體面便就丟光了?!?/p>
“臣……”紀源連忙起身,心里原本的人選生生咽下,“臣舉薦樞密院大食房副都承旨曲廷鈞出任古爾、突厥、天方三國特使?!?/p>
“哦?為何又多出一個天方國?”
“曲子堅熟悉南洋事,尤擅與大食諸國交道。天方雖與狄氏交兵,到底是朝廷藩屬。若能彌合前嫌,則黨項南方五千里遍燃烽火,于朝廷當有三分助益?!?/p>
“紀卿倒是思慮周詳?!?/p>
“臣,一得之愚,不敢居功。實乃慈圣弘德,昭顯萬?!?/p>
“好了?!绷_太后打斷了紀源,轉而吩咐道,“這事便交付紀卿,不要讓諸侯驚詫。官家以為如何?”
“母后所言極是。紀卿既有章程,只需用心辦事就好?!壁w?簡單說完,便讓知制誥李典草詔。
“臣遵旨?!?/p>
紀源退回座位,與他一同被問話的陸朝恩卻不敢起身,只是跪在階下。官家趙?與李典正說著什么,羅太后則吩咐黃恩泰取來茶水消渴,大臣們各自想著心事,李丞祿此時正厭煩陸朝恩,自然也不會提醒趙?。
趙?回轉身,見陸朝恩仍跪在地上,并沒有在意,而是問向坐在左首的陶建豐:“陶丞相可有要事?”
“陜西所缺糧草,已由京西路漸次轉送,不至于危殆關中、塞上局面?!碧战ㄘS略說兩句便直奔正題,“微臣老朽力衰,唯恐于國事上有疏怠,且舊疾頻發,實乏后勁為官家驅策,為社稷分憂。如今朝廷得人,群賢畢至,可擇年富力強者繼之。此乃社稷長安之道,乞陛下準臣早謀泉石【1】,將養精神。”陶建豐聲音平和,倒聽不出老病之處。
“丞相公忠體國,操勞國事,憂心勞力在所難免?!绷_太后雖然有些吃驚,但連忙措辭挽留,“如今國家多事,正須仰賴如丞相這般持重長者。都省事繁,本亦須左右相分攬,此前諸事糾纏,且丞相措置有方,未見不便,便就延宕下來。今日既提起,便著兩府商議右丞相之選,盡快定奪下來就是。有一二賢良分擔,國事必能更妥帖,丞相亦可免終日操勞。若有疾患難言,御醫局與御藥局皆可差遣。黃恩泰,吩咐醫、藥兩局派人到丞相府等候差遣。”
“奴婢謹遵懿旨?!秉S恩泰說完,立刻轉身往殿外去。他最是知曉羅太后心意,此時不能有任何耽擱。
“母后所言極是。朕以為國事不可離丞相,若然事繁,便選來右丞相分擔一二,或者加增一二參政亦可。丞相告老之事,就不必再提了。”
“官家、慈圣隆恩,微臣受之有愧。建武以來,微臣寸功未立,而致家國被兵,實有負朝廷社稷。正因都省事繁,且國家多事,微臣才一力求去。一來為賢者讓一出頭地,二來為后繼者示警,宰臣非榮養之位,不能安定社稷,便當去位讓賢?!?/p>
“丞相所言,朕已深知。今日權且記下,留待明日再講。”趙?見陶建豐言辭堅決,也怕他當廷三辭,于是便使一招拖刀計,想要另派重臣去游說。
羅太后聞言也點頭道:“哀家也是此意。陸朝恩,你先退下。”
“奴婢遵旨?!苯K于被人記起的陸朝恩應命起身,倒退出殿閣。
羅太后待侍衛關上殿門,這才轉向右首的司馬立說道:“華原公可有要事稟奏?”
司馬立聽聞羅太后動問,起身行禮后說道:“蘭州知州孫信來報求援,樞府已命會州策應。只是孫刺史信中說蘭州疲敝已極,隨時可能失守。”
“蘭州也會有失?”趙?吃驚道。
“細觀來信,的確如此?!?/p>
“西府可有成策?”羅太后沉住氣問道。
“除卻會州出兵策應外,還需河湟兵馬騷擾牽制西賊。或可使蘭州得喘息之機?!?/p>
“嗯。”羅太后不置可否,轉向司馬立身側的范處圭問道,“范卿可有他策?”
范處圭正待講說西府其他籌劃,忽聽得殿外腳步響動。趙?因為陶建豐辭任而有些低落的心情又緊張起來,看了李丞祿一眼,后者連忙小跑出殿。范處圭見此也停下話語,于司馬立側后直身而立。
不一會,李丞祿便急急跑了進來。他額頭上布滿了細密汗珠,身后則跟著兩個御龍骨朵直侍衛。
一進殿中,李丞祿便就跪倒稟告:“啟稟官家、慈圣,陜西緊急軍情?!?/p>
來了。范處圭邊想邊看了一眼陶建豐,后者安然而坐,頗有幾分東山謝安的風姿。
司馬立皺了皺眉頭,沒有說話,只是在范處圭和陶建豐之間來回看了幾次。便見趙?倏地起立,旋又坐好,司馬立心知必是蘭州失守了,此時再想想陶建豐之前的堅辭辭任,心里不由得罵道:老狐貍。
這等軍情,原本必是西府先于都省而知。但王世容辭任,而陶建豐又經營頗久,司馬立自己在西府收拾人心并不容易。三衙軍將多服膺吳國公陶建豐而非他這個華原郡公,多少也和他主持兵部時,對三衙嚴厲有些關系。
羅太后與官家皆自看過軍情,便傳將下來,由兩府重臣驗看。司馬立拋卻雜念,接過軍情先看落款,見是熙州知州黃憲,心中已知不妙,速速看去,果然是講蘭州陷落之事。幾個大臣依次看過,趙?心里已經等得發焦,正要開口詢問,卻聽母親說道:“蘇卿與孫卿也在宮內,便叫來一同參詳吧。正好御前會議定個章程。”
“是?!壁w?說完,向李丞祿吩咐道:“速召蘇卿與孫卿來見?!?/p>
“奴婢遵旨?!崩钬┑擄w快的叩首、起身,到了殿外便小步快跑往左掖殿而去。
原本左掖殿內等候的蘇博山等人,此時正在殿外眺望,方才急促的腳步聲率先驚動了他們,紛紛出殿相看,兩個御前侍衛也不好攔住,只得說兩遍“屋外日頭毒”之類的勉強提醒。
蘇博山等人瞧著往右掖殿而去的兩個侍衛各自揣測,并不搭理身旁侍衛的相勸。蘇博山無頭緒時,正瞧見陸朝恩緩緩走來,料是要出宮而去,便讓焦裕上前去探問。陸朝恩倒沒有推辭,隨著焦裕來到了蘇博山等人一側,先后給諸人見禮,便連僅余功名的左昌榮也不例外,讓左昌榮有些意外。
“方才與兩個侍衛錯身而過,并不知竅要。”陸朝恩聽了問話便答道,“只是那信匣上似乎有兩只虎豹模樣的花紋。”
“虎豹模樣的花紋?”申用休眉頭一皺,“這是樞府緊要文書才用的信匣?!?/p>
“哦,是樞府的信匣嗎?”陸朝恩一臉詫異,仿佛頭次知道。
“如此說來,或是陜西有變?!睂O振憂心忡忡,“西賊勢大,國家不幸。諸公須得暫放陶吳公一條生路?!?/p>
“大參所言極是。不過國家如此不幸局面,亦是陶吳公招致。所謂正本清源,矯枉過正,亦不能心慈手軟啊?!鄙暧眯菸槐岸赞o利,孫振聽后默然不語。
“若是內外交攻,我等也省些力氣。陶吳公雖去位,亦當留得青羅傘蓋,不失體面排場?!碧K博山說完看向孫振。
孫振慢慢的點了點頭,算是回應。
“陸押班亦須早做準備?!碧K博山才吩咐一句,不及細講,便聽東側有人喊道:“蘇司憲,蘇司憲?!?/p>
蘇博山轉頭看去,正是官家趙?的大官宦內侍省都知李丞祿。
來到近前,李丞祿才喘一口氣,便立即直身講道:“宣御史中丞蘇博山與參知政事孫振覲見?!?/p>
“臣,遵旨?!?/p>
“臣遵旨。”
蘇博山與孫振先后應旨,蘇博山當先問道:“李都知,東殿可有什么變化?”
李丞祿知道蘇博山上眷優隆,不想與他為難,正要講說一番陶建豐請辭與蘭州陷落二事,不料一側頭看到了隱在大臣身后的陸朝恩,立時心生警覺,話到嘴邊改成了:“殿中事……頗急,二位還請體諒,莫要耽擱。官家與慈圣都在等了?!?/p>
天地君親師,這既是封建禮教的等級,也是嚴厲程度的等級。蘇博山與孫振自然不敢讓趙?與羅太后真個等他二人,連忙快步趕往右掖殿。
李丞祿也跟上帶路,不經意的回頭掃了一眼,那陸朝恩卻是已經走遠了,看著那背影,明明自己沒有什么紕漏,卻心里總決得不踏實。
蘇博山與孫振一進殿,便見到司馬立免冠跪倒,二人對視一眼倒沒有覺得意外。來的路上兩人已經大概猜到是什么樣的軍情才能如此驚擾宮禁。無非是失陷名城或者覆滅強軍。如此大過,司馬立逃過一次,逃不過第二次的。
司馬立為人剛愎刻薄,孫振與蘇博山雖然不喜歡,但也不得不承認此人確有真才學,而且能以身作則,許多陋規在他那里便就行不通。孫振因此還與蘇博山說笑,那御史中丞最適合司馬立,二人對調再合適不過。
無論怎樣,司馬立并非二人今次的目標。
二人一一行禮后,羅太后便吩咐內侍將軍情交于二人傳看。
“二位卿家以為如何?”羅太后緩緩問道。
“蘭州既失,則河湟、渭水也有被兵之憂。后者更是古來西域入關中要道,須得加緊防備。具體方略還要由西府來畫略?!睂O振公正的說道,也算是委婉的為司馬立說項。
“臣附議?!碧K博山說道。
“臣附議?!碧战ㄘS緊跟著說道。
“不過臣以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賞功罰過亦是國朝成法。今次蘭州陷落,乃至黨項東犯,皆早有預兆。然都省宰臣無能,忽視天兆,以至放縱家人,干犯法禁。今日蘭州之失,不過三分天意,七分人禍。朝廷當驅逐無能,以敬天地、警百僚、安社稷?!?/p>
“蘇卿所言何事?”趙?有些似懂非懂的問道。
羅太后倒是聽得明白,只是有些奇怪的看了陶建豐一眼。
“陛下容稟。臣前日查訪得知,正月里棣州所墜隕石,自西北而下,分得若干塊,而非僅只一塊。其形若昴宿,此正天兆西北有兵禍。雖有孤臣上疏示警,然都省相公不能辨,反以為應在河事。后陜國公仙游,又狡辭應在陜國公,信口雌黃若此,實難堪信?!?/p>
“當時乃是都省成議,亦算不得大過錯?!壁w?息事寧人的說道。
“陶丞相當時一力主之,都省韓吏書與紀禮書亦可作證?!碧K博山圖窮匕見。
陶建豐低垂的腦袋聞言一滯,抬頭看了看身側坐著的韓延守。后者目不斜視,不知在想些什么。倒是紀源有些忐忑的看了看陶建豐,旋即移開目光。
“天文數術亦是雜學,不若經義多矣?!绷_太后本能想阻止蘇博山。
“太后所言甚是。只是天地有靈,社稷有主。此祖宗所以有天下,而四時享祭之由。不敬天地,即怠慢祖宗,亦即怠慢社稷。不可不細察。臣非敢抗辯,實社稷所系,不得不冒死直言。況臣非只風聞,此次亦尋得實證。那最先拾取隕石的鄉民,臣已查得姓名、鄉籍。若有冒犯大臣之事,臣愿同罪?!?/p>
“蘇卿有心了。”羅太后說完,便閉目養神。
趙?也有些為難,只得說道:“蘇卿心懷社稷,朕心甚慰。不過不必如此嚴厲。且先記下,容后再議?!?/p>
蘇博山聞言正要趁熱打鐵,卻聽陶建豐緩緩說道:“啟稟陛下。微臣思慮再三,還是以為盡早告老為上。人言事不過三,還請陛下許微臣一份體面?!?/p>
陶建豐緩緩說完,慢慢跪倒,與司馬立并列階下。唯一不同之處,便是他頭上還有通透黑亮的烏紗帽。
事不過三?蘇博山與孫振對視一眼,心中疑惑一閃而過。
蘇博山隨即一陣懊惱:這老狐貍方才已提前告老。
他念及此處,偷瞧向官家趙?,果見他面露失望,好一會才說道:“陶丞相暫在京師修養足疾吧?!?/p>
羅太后滿意的點點頭,今日趙?的處置雖不能說盡善盡美,但亦有可圈可點之處。
階下的大臣們鬧成什么笑話,她都可以不在乎,但自己的兒子能否成熟起來,她是很在乎的。
【1】“早謀泉石”意指提前退休,辭官之意。出自宋太宗時蘇州知州孫冕所題《書蘇州廳壁》:“人生七十鬼為鄰,已覺風光屬別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謀泉石養閑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西又見陳。寄語姑蘇孫刺史,也須抖擻老精神。”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