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簡·奧斯汀的小說《愛瑪》和《理智與情感》。因后者剛看完,所以對其印象更為深刻,這部小說講述的是在英國一家鄉紳家庭兩姐妹的情感路程。姐姐埃利諾作為家里的長女,正如小說的名字一樣是個非常理智又能克制自己感情的一個人;妹妹瑪麗安與姐姐性格完全不同,活潑可愛,多才多藝,喜怒哀樂見形于色。
作者簡·奧斯汀是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初的英國女小說家,主要作品還有《傲慢與偏見》等。
看完《理智與情感》這部小說的第一感覺是,作為十九世紀初英國鄉紳家庭的女性可要比同時期的中國女性幸福的多。
你看,前者可以閱讀到好多書,在另一部小說《愛瑪》中主人公愛瑪就列出過年度要看101本書的清單。那在當時對中國的女性以無才便是德的大環境下,是不提倡女性看書的。曹雪芹曾在《紅樓夢》里描寫過寶釵勸黛玉一段:“他們背著我們看,我們卻也偷背著他們看。后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所以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且不說讀書讓人有思想這種高度的事,單單一想到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能給人帶來多少樂趣就已經把那個時代的兩個國家的女性拉開了距離。
再看,生活在那個時代的英國,男女之間的交往非常自然且健康。雖然簡·奧期汀的小說大都取材于鄉村,顯得狹小了些,但也可以森羅萬象當時的背景。家庭之間互相宴請及舉辦各種舞會可以加深人們之間的各種交流。同時我想,更多的是可以打開心扉,發表每個人的思想,這種環境下信息及知識的傳遞就會很快。自然也理解了英國逐漸成為19世紀中期最強國,是世界上的第一個工業國。不象當時的清朝,一直采取閉關鎖國的政策,最終淪落為那個時代最弱的一個國家。
所以從上所述,越發感到閱讀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改變人的思想和深度,最終還可以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