摯友建兵是茶道專家,要做一場關于茶道的演講,邀我一起探討演講提綱,我欣然接受。探討是雙向的互動、引導和催化,整個過程我也很有收獲,也催化了我寫下此文。
由此,我也想到如何自我或與別人一起優化演講提綱、演繹方式。因為演講內容術業有專攻,和建兵探討提綱過程中我不能扮演一個修改者、批評者、執筆者、思考替代者,但我可以扮演教練的角色,效果感覺不錯哎!
正如“教練”的英文翻譯是“馬車(coach)”一樣,馬車不能告訴你要去的目標,但馬車可以幫助你到達目標。教練有四種角色:鏡子、指南針、引導者、催化劑,我糅合使用這四種角色,更多通過提問方式與建兵進行了探討。
問題1:演講的觀眾是哪些人?(明確觀眾)
問題2:你的演講多長時間?(時間把握及內容搭配)
問題3:你希望通過演講帶給觀眾什么觀點或內涵?(核心思想或觀點)
問題4:演講的一級提綱之間是何種邏輯關系?(結構設計)
問題5:演講每個單元帶給觀眾的價值是什么?(價值)
問題6:開場是否有別開生面的演講技術或藝術手法應用?(導入方式)
問題7:內容綻放是如何設計的??(實踐、思考、理論的組合)
問題8:你的觀點是否凝練?(觀點凝練)
問題9:你在每個一節提綱下的是否有故事穿插(故事“化”開觀點)
問題10: 故事是否都有背景、人物、細節、對白、懸念、橋段、觀點等設計(畫面感呈現)
問題11: 你希望和觀眾在演講過程如何互動?(互動)
問題12: 你希望觀眾在聆聽過程中有何反饋?(演講過程中的觀眾反饋)
問題13: 是否需要道具?(道具)
問題14: 是否需要名言引用?(名言說服力)
問題15: 是否需要統計數據?(數據說服力)
問題16: 是否需要穿插視頻?(視頻)
問題17: 課前或課中是否需要背景音樂?(音樂)
問題18: 演講的措辭與語風是否應景?(語風)
問題19: 是否有幽默設計?(笑點)
問題20: 尾聲是如何設計的?(尾聲)
寫完這些問題,不禁讓我想起給企業做TTT培訓時晚上加班做燒腦的課綱推敲、演繹優化,學員辛苦老師也辛苦,幾小時看十幾個、幾十個課綱和演繹,效率和品質也不高。如果用以上的教練式問題做提綱推敲、演繹優化的共同思考的話,大家彼此都可以事半功倍,這也才是"授人以漁"。(文/周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