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還記得:
小時候,別人送你的小玩具,你并不是很珍惜,到處亂扔;而你費了老大勁求父母,得到的玩具,卻視若珍寶。
父母給的零花錢,自己隨便花;而自己長大賺的,哪怕是幾塊錢,都舍不得花。
班里有人考得好卻一臉不在乎,覺得太簡單;而你花了一周奮斗,考得不錯,驕傲到不行,到處炫耀。
最近看了《如父如子》,影片中,在河邊的木樁上,雄大坐在良多旁邊,看孩子們放風箏,就聊起天來:
“那時我爸爸都會用竹簽和窗戶紙,做風箏給我們,把報紙切細條用來做風箏腳。現(xiàn)在的風箏太容易就放起來了,不好玩。那時候總飛不起來。”
雄大講起以前那時光,滿臉都是懷念的神情,特別是最后一句,雖然有點遺憾,卻很輕松高興。這種懷念美好時光的事,你肯定也做過,跟同學、同事,聊起以前的自己努力的事,真是滿腔澎湃,兩眼放光。
其實,概括來講:太容易到手的貨色,那根本不放在心上,更別說珍惜;自己好緊心血的事,獲得回報,那不只是高興,更是看做一份榮耀,放現(xiàn)在肯定要趕緊發(fā)個朋友圈。
這背后的心理學,說不好聽的:“你看我做出來了,你根本做不到,還不趕緊佩服我!哈哈!” 放肆地大笑。場面就不講了,大家自行腦補。
用《社會性動物》里面的原話來解釋:
如果一個人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或目標經(jīng)受了困難或痛苦的體驗,那么這個目的或目標就變得更有吸引力了,這個過程稱為付出的努力辯解。
這個心理學理論,已經(jīng)被大量應用在各領域了。比如,你去超市或理發(fā)店,消費了一定額度之后,店里的老板或員工,就會推薦你一張會員卡。你或許覺得不錯,以后可以優(yōu)惠,就辦了。那其實就著了店家的道,優(yōu)惠是小事,一旦你辦了卡,你可能就要一些手續(xù)或提前交了費用,反正時間或是金錢肯定是花了,這樣就你下過了“血本”,就會珍惜這機會和這卡。以后就會固定來這家,你就潛意思不會去其他家,店家就有更好的生意。
那既然了解了,就減少被商家的各種優(yōu)惠蠱惑。不過這原理還是很有用的,我們自己如果用得溜的話,也可以收獲良多。
1.各種團體招人時預設門檻,可以獲得忠誠的小伙伴。公司招人,要求應聘者提供各種作品、證明等,入職前要填許多表格、交許多資料,轉正要來個述職大會,一系列煩人的舉措,就可以篩選想真心入團隊的人,一旦新人認真去做了這些事之后,猶如加入兄弟會的儀式,會大大增強他的忠誠度,讓他感覺好不容易才加入你的團隊,他就不會隨便跳槽。你看付費的會員要比免費的會員質量高出許多,就是這道理,所以社群營銷里有一條方法,就是那用戶轉變?yōu)楦顿M用戶,增強黏性。
2.想讓別人幫你忙,先讓他幫你一些小忙。比如,你有事,手頭的PPT做不了,直接丟給同事,人家肯定心里不樂意。這時,你先找他討論一下內容思路,一會兒之后,找他修個圖或改點文字。最后,你在把剩下的工作交給他,他就覺得已經(jīng)做了一些,那幫你做完PPT,就不會難,沒有不良的情緒。(當然,自己的事要自己干,善待自己的同事哦!)
3.幫助自己戰(zhàn)勝拖延癥。比如,你要戒煙,遲遲不行動。那就可以,在要吸煙時,告訴自己再等個十分鐘,十分鐘之后,又想抽,就再要求再等10分鐘,以此類推,當你等了長時間之后,覺得也沒什么,就可以更少抽煙,慢慢就可以戒掉。同理,如果你要寫一篇論文,總是拖延。這是就可以先讓自己整理桌面,有個寫作的架勢,寫個題目,再寫個目錄。這時,不想寫,玩一會,覺得自己有點想法,就在目錄的基礎上,又寫個觀點,再寫個開頭,慢慢地一點點湊起來,幾天后,就完成了。很多事,不是你拖延,而是你缺少一個開始。
越是不容易,越是玩真,你就會在意這件事,越會珍惜它的過程和結果。還是那句英文“Have a skin in the game”,一旦你覺得玩真,那就真的玩真了。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不妨點個贊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