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聽到《必然》這本書,昨天拿起來看了幾頁,仿佛是一本講趨勢的書。我們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和變化的社會,萬物都在變,而且變化的速度如此之快,當我們反應過來的那一秒,事物已經不是它本身了。作者感到所有事物處在一個不穩定的狀態之中,并且還在飛速地消耗。
作者凱文.凱利雖然是美國人,但字里行間卻蘊含了很多中國的哲學觀點。
當他說到這句話的時候,不得不讓我想起佛經里面提到的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苦苦者,謂此五陰身心,體性逼迫,故名為苦。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壞苦者,世間何事,能得久長?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道尚然,何況人事。樂境甫現,苦境即臨。當樂境壞滅之時,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樂為壞苦也。行苦者,雖不苦不樂,似乎適宜。而其性遷流,何能常住,故名之為行苦也。”
(《印光法師嘉言錄》)
人都有生老病死,再美好的事物(光潔水嫩的皮膚,一段美妙的情感關系,一份享受的工作,可愛的寶寶),終究有一天它們都會離你而去。
被譽為中國群經之首的《易經》也提到了這一點。易即為變,也許“變”才是世間唯一不變的規律。但它又不去不僅僅是講世事無常,做人做事的大學問,以及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不要為始料未及的災難感到痛苦萬分,也不要為降臨到身上的好事感到激動不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雖說書中提到了當前社會發展遵從的一種“必然”的規律和走向,但是有的事情永遠在我們的預測之外,盡管我們費盡心思想到了種種可能。就像三十年前,都不可能想到我們現在用微信溝通,用簡書寫作,用kindle看書…三十年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會是什么,會不會都不需要語言,只需要通過腦電波傳訊,或者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感應,就能夠收取信息呢?
或許多年之后,人多任務處理能力會變得超強,大腦結構都會發生變化呢?人類只不過在以一種非常緩慢的,讓人難以察覺的速度在不斷的進化。這讓我想起了電影《超體》里十幾秒鐘之內以快進的形式展示了整個人類的歷史的場景。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短暫的幾十年,放在整個歷史長河里,真的就如滄海之一粟。
盡管如此,有一句話這么說的: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展它的寬度。有一天我們離開這個世界,能夠為這個世界留下點什么呢?
(p.s.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其他精彩的內容,等我讀完再給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