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左,如品一杯拿鐵咖啡,靜坐在左岸咖啡館。或托腮沉思,或捧書默讀。明亮的落地窗前,看行人匆匆背影折射交疊成不同光影,快節奏地上演一出出默劇。作為觀眾,你只需細細品味劇中深意,將沉默還給生活。
生活在左,當人類學會思考時,上帝便發笑。而人只有學會安靜,才能學會思考。下雨天,在帶傘出行的巴黎,誰帶走了誰的思念。
長椅上,一邊數著落葉的等待,一邊收藏秋的書簽;夕陽下,埃菲爾鐵塔上的俯瞰,將人類的秘密都窺盡;轉角處,咖啡豆的香味誘惑,我又消磨了一下午的時光。
生活在左,我獨品一個人的寂寞時光,竟如此寧靜愜意。如在慵懶的午后醒來,曬著暖洋洋的日光,讀幾行詩。走在長長的街道,慢慢思考著,那個被稱作人生的陌生人。
我喜歡巴黎的天氣,永遠帶著雨珠和氤氳的霧氣,在惆悵朦朧間舒緩繾綣的心。
走累了,便去拐角處的咖啡館躲雨,聽他人講一段故事。帶不走的經歷,帶走了故事中的喜怒哀樂。像一個看客在聽戲,將戲中人物幾世悲歡離合都打包帶走,帶一份情愫去經歷人世間種種美麗哀愁。
又像通靈寶玉,去紅塵經歷一番,只因刻在他身上的故事。我們都像貪婪的海綿,吸收著別人的故事,以填補空虛的靈魂。別人的經歷也因其獨特性,引來眾人喝彩唏噓,他們是演繹精彩人生的戲子。
生活在左,巴黎濕嗒嗒的天氣,像春天又像秋天。夏冬季匆匆路過,去夏威夷找它們的位置。巴黎在春秋季節得到永恒,那穿著駝色風衣的人緩慢走過,點綴了巴黎的街景。
恢弘而古樸的建筑林立,各種各樣的商店展示著櫥窗的誘惑。長街無人的靜謐,每一步,踏在石板上都清脆作響。思緒在清冷的晨如水洗般清明洞然,沒有繁雜心事擾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內心平和,慢慢鐫刻出錦繡人生,去換去十年修行的篤定淡然。
生活在左,將一杯咖啡由苦品到淡。在慢慢攪拌中,靈魂伴隨著熱氣升騰,去追求游絲般的自由。我默然坐著,小心守著內心的秘密,亦不去打擾別人的幸福。
原本以為生活的精彩應是情感的濃烈,卻不知過多的交集綁架了彼此的自由,亦局限了彼此的空間。不懂得為生活留白,宣紙上濃彩重墨地比劃著,最后只剩下潦草一片、一塌糊涂。
距離,除了產生美,還保持了初見的新鮮感。我們總過多入了他人的戲,打著關心他人的旗號。
全然不知,別人亦有自己的故事要演繹,過多的參與其中已然成了打擾。人之所以做不好自己,皆因將太多心思放在別人身上,忽略了自我的修行和靜悟。
在塵世間披上了喧囂的外衣,如小丑般上躥下跳,僅為博君一笑,笑臉下迷失了自我,只剩下一具千瘡百孔的靈魂彳亍前行,失去了自我方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淡然最能長久。
每個獨立的個體,偶爾的交集是緣分,若互相包含了,便開始有人失去了自由,渴望逃離。那婚姻的圍城、情感的枷鎖,都成了畫地為牢、作繭自縛。一個人的咖啡,避免了兩個人的喧鬧,我喜歡角落的位置。
生活在左,記憶是時光的守夜人。而人總是容易中了懷舊的毒,在回憶中慢慢抽絲,如蠶般傾盡一生的力氣,作繭自縛只為尋求內心的一份安穩。
你懷著一顆不安分的心上路,路過一座座城,邂逅一段段風景,用膠卷定格年輕燦爛的笑容;或讀一本本書,作讀書筆記;看一部部關于人生和青春的影片,稍有感觸便寫影評······
我們追求活在當下,盡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如朋友圈展示的一樣精彩。其實,我們對過去依依不舍,對未來又充滿恐懼,只是借著充實生活的名義,往年輕的包裹里塞滿故事。
所作所為,皆是在為往事留下回憶。懷舊,源于內心的空虛和不安。在回味往事中,我們像個步履蹣跚的老人,小心翼翼地收藏著過往瑣碎,在陳舊的記憶書架一一排列,如數家珍。細數著錦瑟流年,卻也擱不住歲月匆匆。
午后斜陽照進木屋,光線被竹簾切割成整齊線條,打在青石地板上。是時光在地上蓋了個郵戳,留下到此一游的足跡。而這慵懶的陽光躺在地上,貪著青石板幾分清涼,任由細微而囂張的塵埃在漫天飛舞。
時光不老,它只是累了,愿借一段光陰,與世人共守歲月靜好。往事如沙,一回憶,便堆成了撒哈拉。逐漸沉重的背負,心開始累了,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生活在左,每個人都在修行、學會經營好自己的人生。人生旅客,帶著一張白紙趕車,途中的經歷慢慢填滿白紙。
這沒有導演編劇的劇本由自己去撰寫,沒有反復的試鏡和熟記于心的臺詞,素顏上臺演繹青澀故事。自導自演的劇本不用受口碑和票房左右,只是失去了對未知的掌控和結局的安排。
鏡頭下是慌亂的眼神和倔強的背影,又有人上車下車了,你無法預測車上的旅客將往何方,身邊朋友可以陪你走多遠的路。
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取決于對外界依賴的多少,經營好自己的人生僅是為了讓你保持一顆平和的心,去對抗生活的波瀾起伏。完成好自己的一場修行,不斷雕琢自我以減少對他人的依賴。
我從回憶小巷走出,去體驗未知路上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