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陶文佳 浙江文藝出版社)
32、不要追尋財富帶來的驕傲,而是以正義之途得之,以謹慎之心用之,以愉悅之情用之,以滿足之姿舍之。同時,也不可棄若敝履或像苦修士那樣輕視它。
33、也該聽聽所羅門的諄諄教誨:對迅速積累而成的財富要報有警惕之心,因為“那些迅速致富之人不可能清白無辜。”
34、切不可相信那些看起來視錢財如糞土之人,他們蔑視財富只是因為對盈利已不抱希望,一旦發財他們只會更吝惜財物。不要錙銖必較,財富會長翅膀,有時會自己飛走,但有時需要放飛才能帶回來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論財富》
培根在此文中論述了幾種發財致富的方式:
1、勤儉節約——最好的方式之一
2、畜牧耕種——最自然的方式
3、普通貿易和職業——可獲得好名聲
4、投資新興產業——財富需積累到一定程度
5、倒買倒賣——可迅速致富
6、放高利貸——最有保障,也最糟糕
7、新發明
8、審慎冒險與安穩經營相結合
9、壟斷經營、囤積居奇
35、天性時常隱匿不現,有時能被壓抑,但極少消失殆盡。若要用強力加以遏制,只會令其以更迅猛的勢頭回歸。清規戒律會讓天性有所收斂,但只有習慣的力量才能征服并改變它。
36、如若想要戰勝自己的天性,那就不可給自己過于困難或過于簡單的挑戰。挑戰太難只會令人因失敗而垂頭喪氣,而挑戰太簡單雖然能讓人時常勝利,卻進步緩慢。
37、人的天性要么如芳草,要么如雜莠,一定要時時勤拂拭,灌溉好前者,祛除掉后者。
? ? ? ? ? ? ? ? ? ? ? ? ? ? ? ? ——《論人之天性》
38、人們的思想大多與自身意愿一致,言論則取決于他們的學識與主張,而行為則取決于他們的習慣。
? ? ? ? ? ? ? ? ? ? ? ? ? ? ? ——《論習慣與教育》
39、銀河由無數星辰組成,分散開來肉眼難見,組在一起便能閃耀天空,命運之道也是如此。同樣的道理,一些微小的、幾乎無從分辨的德行,又或者說是能力或習慣,才令人走運。
40、幸運之人最重要的特性是有點愚人的大度,不要有太多誠實人的直率。
? ? ? ? ? ? ? ? ? ? ? ? ? ? ? ? ? ? ? ——《論幸運》
41、與其默許放貸卻招來怒火,還不如讓它合法,來緩和對它的不滿。
? ? ? ? ? ? ? ? ? ? ? ? ? ? ? ? ——《論放貸》
一、放貸的弊端:
1、商人數量減少;
2、商人們更窮;
3、國家稅收減少;
4、財富集中于少數人手中;
5、土地價格下跌;
6、阻礙創新與改良;
7、造成更多貧困。
二、放貸的好處:
1、促進商業發展;
2、避免破產;
3、必然的存在。
三、改進與規范放貸行為:
1、規范、約束放貸者;
2、貸款給商人,促進貿易發展;
3、設置不同利息;
(1)低息放貸——任何人都可以申請;
(2)獲得特殊許可——只在特定地區貸款給特定人群。
42、普遍來說,青春就像最初的沉思,遠不如后來的沉思那么睿智。除了年齡上的青春,還有思想上的年輕。但通常年輕人的發明會比老年人更充滿生機,想象力流淌過他們腦中時也更絢爛,因為它更貼近神靈。
43、年輕人更適合創新而不適合判斷,更適合執行而不適合提出建議,更適合嘗試新事物而不適合已有所成的事業。年長者雖然能在需要經驗的事業中為他們提供指導,但在新興事物中卻會令其裹足不前。
44、人在世上的經歷愈多,人世便會愈加毒害他,年歲帶來的益處更多地在于理解的力量,而非意志和情趣的優越。
? ? ? ? ? ? ? ? ? ? ? ? ? ———《論青春與暮年》
45、美正如夏季的果實,輕易便會腐壞,難以長久,且常常會令人年少輕狂,并且會令老者頗覺難堪。但正像我之前強調的,若美能與德行為伍,便能大放光芒,而惡行則無地自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論美》
46、只知埋頭苦讀不愿干事是懶惰,將學問全用在華麗辭藻上是做作,只會照搬書本是書呆子氣太重。雖然學識能讓你的天性更完美,但能讓學識更完美的則是經驗:天生的能力就像自然生長的植物,需要用學識來修剪培育,而學識本身又容易讓人變得漫無目的、夸夸其談,只有通過實踐經驗才能變得腳踏實地。狡詐之人蔑視學識,愚蠢之人崇敬學識,明智之人則運用學識。書本不會教你如何運用知識,那是通過潛心觀察才能獲得的、書本之外又高于書本的智慧。
47、讀書能讓人成長,探討能令人完備,而筆記則令人嚴謹。如果筆記做得少,那就得有極好的記性;如果探討得少,就必須要有當場應變的機智;如果書讀得少,那就只有狡詐一些才能顯得自己好像懂得很多。
48讀史使人明智,詩歌令人詼諧,數學讓人敏銳,自然哲學令人深沉,而道德哲學則使人肅穆,邏輯修辭令人長于爭辯。
? ? ? ? ? ? ? ? ? ? ? ? ? ? ? ? ? ? ? ——《論學識》
49、虛榮的確能夠幫人青史留名,而人的天性從來不會對德行本身刮目相看,人只有因為世人皆稱頌其德行才會獲得他應有的光榮。
50、普林尼的原話極為機智:“贊賞他人便是夸獎自己,因為被你夸獎之人的優點要么勝于你,要么不如你。若他不如你又獲得了贊譽,你便更應得到贊譽;若他勝于你卻未獲得贊賞,你就更不該受到謬贊了。”
? ? ? ? ? ? ? ? ? ? ? ? ? ? ? ? ? ? ? ——《論虛榮》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