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周末參加由張暉老師主辦的“引導技術訓練營”第三期。每次見到她,總是給人以溫暖和能量。第一次見到張暉老師是2014年,她帶給我們心靈成長課程以及讀書分享會。我也每次模仿學習她的方法組織會議,也希望學習她在輕松的氛圍下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促進對話,實現共創。
? ? ? ?本次的工作坊的主題是“結構化提問與表達”,在各種手繪中,學習的內容既好玩又記憶深刻。這篇反饋自己也嘗試運用“結構化提問與表達”來書寫。
一、參加本次訓練營你看見、聽見了、記得了哪些內容?
1、引導&培訓&教練的區別。
引導:是輸出信息、運用ORID進行問題設計并進行提問,讓團隊一起參與,將群體智慧匯總。
培訓:是輸入信息,忽略團隊的參與。
教練:是目標導向,進行一對一的教練。
2、會議的整個環節:入場調查、Check-in、世界咖啡、視頻討論、ORID、團隊風格、自助議題、ZZ設計、小組體驗、小組復盤、設計結構、全天反思。
3、問題設計:“你是如何開始從事現在這份工作的?現在說起來心情如何,是什么感受?這份工作給你最關鍵的啟發是什么?你對別人帶來什么影響?”
4、焦點討論法(ORID):是一種引導技術。通過引導來開展的結構化匯談(會議、交談)形式。該方法被用作對事實進行分析和感覺的工具和方法。O實踐-客觀事實(Objective)、R感受-客觀反射(Reflective)、I意義-事實分析(Interpretive),D行動-基于事實的下一步行動(Decisional)
5、人際風格測試:將人分為東、西、南、北方型。
6、問題設計四步法:需求探詢、過程設計、會議過程、反思回顧。問題設計是有套路的。
7、內容和過程是不一樣的。內容是談什么,過程是如何談。
二、參加訓練營,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樣的感受?
? ?整體很輕松、愉快!困惑的是有些內容還得繼續學習和消化。
三、參加訓練營你有什么樣的啟發或者領悟?
1、會問問題是一門學問。提問的人事掌握主動的人;提問到哪里思考就到哪里;清晰的問題帶來清晰的回答。
2、需求探尋很重要。在你要問別人問題的時候,首先先要自己設計問題,多問自己為什么要設計這個問題,你的問題對象是誰?一次次的深挖和探究問題背后的原因,也是一次次的反思和梳理自己。
3、在團隊風格測試中,我了解了自己屬于南方型性格。
3、一個高效的會談、會議,內容和過程都很重要。
4、嘗試運用ORID,進行每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反思。(1、今天做了什么?完成了什么?2、你要如何形容今天的情緒?興奮的和沮喪的分別是什么?3、今天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啟發和領悟?4、有哪些需要明天繼續努力的?)
四、你將有什么樣的行動?
1、閱讀ORID的相關書籍,學習設計問題,并練習提問。
2、在組織會議的時候,提前做好準備,對內容和過程提前設計。在發起會議的時候,多問自己為什么,了解自己背后的需求。創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大家在玩的過程有學習和成長。
? ? ? ?以上是自己運用“結構化”提問的內容,對于本次工作坊的總結。焦點討論法是一種思維模型,它滲透在思考、表達、提問、討論、會議等過程中。它從客觀事實開始,從感覺引導到思考,最后做出決定,是自然的思考過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溝通的五個層次中,我們了解到,有時候各說各話,是因為我們的交流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在現實生活中,討論一個事情會越說越亂,遠遠背離了主辦者的初衷,往往忽略了感受的層面,或是在時間壓力下,省略了過程,直接給出答案。沒有學習該課程之前,我總是很羨慕別人的溝通方式。每次溝通中,總是很困惑自己沒有談到深層次的事情,這一切都源于自己不懂得問問題的技巧。通過學習懂得了“提問是有套路的”。我想今后自己將在工作和生活中嘗試去學習提問題,掌握提問題的技巧,將腦袋里的雜草理順。
? ? ? 最后再次謝謝張老師,也謝謝每一次參與的伙伴們貢獻智慧。每一次工作坊都能夠在松愉快的氛圍中汲取營養,使我進行反思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