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秘書開著車經過長途奔波,終于來到了羅老先生的故里。車行駛在市里的街道上,羅老先生左看看右看看,滿眼的新奇與眷戀。
“我就是在這座城市出生的。”羅老先生動情地說道。
“我們是不是在這里休息一下,吃點東西。”張秘書詢問道。
“原來的那些老式建筑大多不在了,聽說,我曾經生活的那座宅子也早就拆了,建起了高樓大廈。在這座城市里沒有一個認識的人了。”羅老先生感嘆道,“不用停留了,直接去鄉下吧,再有半個小時就到了。”
車最后在一座村莊前停下了下來,兩人下了車。看著村前一溪蜿蜒的碧水和村后連綿起伏的青山,張秘書感嘆道:“真是風景秀麗的好地方啊!”
“的確是好地方。年輕的時候我來過一次,這里的風景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一排排的新房和新整修的馬路倒是體現出時代的不同。”
羅老先生看到村前的橋頭上有一個小男孩正在和一條狗嬉戲,于是走上前來,問道:“小朋友,你知道林致遠家嗎?”
小男孩摸了摸頭,一時沒反應過來,幾秒鐘后,突然說道:“噢,我知道了,你說的是我太爺爺。”
“太爺爺?”
“對,我們村子里跟我一般大的孩子,都是喊他太爺爺。可是,太爺爺已經過世了,不過太奶奶還在。”
“那你太奶奶住在哪里?”
“跟我來吧。——黑子,走!”小男孩不忘喚著他的伙伴。
羅老先生朝張秘書使了個眼色,讓他開車跟在后面,然后自己跟著小男孩向村里走去。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羅老先生問道。
“小兵,林小兵。我們村子里的人都姓林。”
“這個我倒是知道,要不怎么叫林家村呢?小朋友,多大了?上幾年級了?”羅老先生問道。
“8歲,上2年級了。”
“今天為什么沒去上學呢?”
“生病了,媽媽讓我在家休息。”小男孩說道。
“噢,原來是這樣。”
“老爺爺你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吧?”小兵好奇地問道。
“你怎么知道呢?”
“因為您一點都不像我們這里的人。”
“我其實也是本地人,小時候就生活在離這里最近的城里,不過后來離開了,去了很遠的地方。說起來,我們也算是老鄉了。”
“那么,現在您算不算衣錦還鄉呢?”
“衣錦還鄉?”
“昨天老師講課時,給我們解釋了這個詞的意思。您穿得這么體面,我覺得就是衣錦還鄉。”
羅老先生聽罷,不禁笑了起來:“我可不是衣錦還鄉,只是來看望老朋友的。”
少頃,小男孩帶著羅老先生來到一家宅院前,說道:“就是這里了。”然后跑在前面推開院門,大聲喊道:“奶奶,奶奶,你家來客人了。”
這家的男女主人正在廚房里忙著,聽到聲音,女主人忙跑了出來。
小兵指著身后的老先生說道:“這位老爺爺要找太奶奶。”
“噢,是臺灣來的客人吧?”女主人面容和悅地問道。
“是的。”羅老先生答道。
“跟我來吧,媽在后院呢。”女主人說道。轉身又對小男孩說道:“小兵,你不是生病了嗎?怎么又跑得滿頭大汗的?快進屋讓你爺爺給你倒水喝。”
女主人帶著羅老先生和張秘書向后院走去,從院子的一側,穿過一米多寬的過道,眾人來到了后院。與前院的新式建筑風格不同,后院是青轉灰瓦的老式建筑,一眼便知年代比較久遠。雖然有明顯修葺的痕跡,卻完全保留了舊時的風貌。另外,后面的庭院面積特別大的,要比前院大出好幾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院墻一側的兩株繁花似錦的西府海棠,院墻的另一側則是綠影婆娑的紫竹。而院子里種植的各式花卉一排排一簇簇,讓人目不暇接。
穿過花草叢生的庭院,眾人來到房前。女主人推門進了屋,提高噪門說道:“媽,客人到了。”
坐在椅子上的老太太慌忙拄著拐杖站了起來,挪動著步子,迎接來客。羅老先生眼圈一紅,忙快步走到老太太面前,握住老太太的手,呢喃了半天,強忍著淚水,說道:“嫂子,我是士賢,來看你了。”
老太太心里一顫,用渾濁的目光仔細端詳著面前的老人,然后用顫抖的聲音說道:“不錯,是士賢回來了。快坐,一路很辛苦吧。——兒媳婦,快沏茶,用小孫女剛寄回來的新茶。”
兒媳婦沏上茶,然后說道:“媽,我先去前院做飯了。”
“快去吧。”老太太應道。
兒媳婦剛走,兒子便端著草莓進了來。
老太太忙介紹道:“你羅叔,你爸的老朋友,幾十年沒見了。——我兒子,章之。”
林章之急忙向前問候,然后把草莓放到桌上,說道:“剛摘的,很新鮮。”隨后,轉身對不知何時溜進來了小兵說:“太奶奶跟客人聊天,你跟我去前院吃草莓吧。”
小兵卻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他忸怩地走到羅老先生面前,說道:“老爺爺,你的車真漂亮,我能坐一坐嗎?”
羅老先生對張秘書說道:“你載著孩子到外面轉轉吧。”
小兵立即樂開了花,說道:“謝謝您!”然后拉著張秘書的手就往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