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Chan——青少年成長導師,10年國際教育專家,對比研究中外教育及體驗教育,倡導“在經歷中成長”。
? ? ? ? ? 這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43篇
兩歲半的鵬鵬在專心搭積木。他想搭建一座“房子”,可每次還沒搭好,“房子”就不幸倒塌了,鵬鵬很傷腦筋。讓鵬鵬更傷腦筋的是,爺爺和奶奶總是不停地“騷擾”他?!谤i鵬,你回頭看奶奶一眼。”“鵬鵬,給爺爺拿瓶牛奶吧?!薄谤i鵬,來,喝點水?!?/p>
這是鄰居家的一幕,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每次看到、聽到,都暗暗為孩子感到生氣,更為大人感到惋惜,因為大人并沒意識到,他們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孩子專注力是一種寶貴的學習品質,對學習速度、學習效果有直接影響。擁有良好專注力的幼兒進入小學之后,能夠更快地適應角色變化和學校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否則,若孩子注意力渙散,會導致認知效率低下,自主學習力難以發展,這樣就令家長們頭痛不已了。
《顏氏家訓》有言:“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币簿褪钦f,幼年時期是培養兒童專注精神的好時機,長大之后,思維容易渙散,再想培養專注力就困難了。因此要及早教育,不可錯失良機。
家長怎么做?
絕大多數孩子都沒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即便那些被認定為專注力很差的孩子,在某些情形,如玩電子游戲時,也可以一玩幾個小時。為什么孩子玩游戲如此專注,做別的事情就會三分鐘熱度,注意力渙散呢?問題出在大人/家長身上。
孩子好奇而投入地玩,是件好事?!按罘e木”這樣的活動,本身就是幼兒的學習方式。這樣的活動正是培養幼兒專注力的好機會。大人需要做的,僅僅是不打擾他們。
尊重與理解
培養幼兒的專注力,需要成人站在幼兒的角度,懂得幼兒的心理,理解幼兒的需要,尊重幼兒的發展速度與程度,給予幼兒真正需要的——既能滿足其當下發展的需要,又能服務其長遠發展的關心、支持和愛護。
語言的力量
最初孩子可能還不會精力集中的做事情,TA不知道身邊的工具該怎樣使用,東戳戳、西戳戳,就是沒法安下心來做一件事情。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言語的鼓勵與引導了。
比如,我陪我家兒子天天(1.2歲)玩“釣魚”游戲時,先鼓勵他自己去玩,第一次他空間感不強,釣不起魚,然后會急躁,手亂揮。此時,我會示范一次,然后引導他再玩,當他能釣起一條魚時,“寶貝,你真棒!”我鼓勵他,他就會很開心,然后能靜下心來,一口氣把余下的六條魚釣完。與孩子一起玩,這種情況還有很多,可以多用“你看,這里有一個洞呢!”, “我發現這些積木可以建一座樓房”“你能幫我找到綠色的紙牌嗎?”……之類的引導語很自然地將孩子帶入到活動中去。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就培養起來了。
提高興趣
一般來說,幼兒對于感興趣的事,更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要培養幼兒的專注力,首先就要呵護他們的興趣。幼兒天性好動、好問,成人應當多多創造讓幼兒接觸自然、接觸同伴、接觸社會的機會。幼兒在不斷的體驗、探索中更容易生發廣泛的興趣。
興趣的培養一定要在操作、互動等親身體驗中進行,成人需要給予適當的支持、刺激、強化,激發幼兒探索、認知的欲望與熱情。
以身作則
有效的陪同閱讀非常重要。家長要避免孩子在閱讀時,自己玩手機或打電話,要留出專門的時間陪伴。在閱讀方面,0-3歲比較適合圖片化的讀物,如畫冊。
給予鼓勵
強化好的,喜歡的行為。
創造環境
在孩子投入地活動時不打擾他,若是孩子無法獨立完成學習,家長可在旁陪伴、協助,但切忌給予過多指導。
感官訓練
在兩歲之前,父母可以讓孩子做一些戶外觀察活動,觀察地上的螞蟻、樹葉上的蝸牛,并提一些問題,引導他們去深度觀察一些事物和現象,并把他們所看到的現象表述出來。在進行視覺感官訓練時,孩子所看的東西應該經常變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