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每當街上響起"當當,當當"低沉短促的小撥浪鼓聲時,就知道是吹糖人的來了。小孩們都像突然從地上鉆出來一樣,一下就把“吹糖人”老人的擔子團團圍住了,一個個瞪大了眼睛盯著“吹糖人”老人的小推車。那小車有簡易爐灶,爐灶上的鐵鍋里有半鍋冒熱氣的金黃的糖稀。鐵鍋上有木頭的架子,架子上插滿了各種糖吹成的小玩意兒,有老虎、獅子、小兔、喜鵲等飛禽走獸,讓人看花了眼。動物居多,當然也有糖人:穿凱甲的武士、拿扇子的諸葛亮、孫猴豬八。
? ? ?小孩兒們回家纏著大人要錢買糖人,不給就撒潑打滾,直到大人屈服無奈從兜兒里掏出一毛錢丟給孩子,小孩兒子馬上破涕為笑拿錢跑了。那時刻的大人大抵是討厭"吹糖人"的人的吧?可筆者今天看到的卻是二小門口圍著"吹糖人"老人的竟是一班中老年人呢!大家里三層外三層的觀看,以致于筆者照個相都不容易呢!是不是大家都有點懷舊情結呢?這"吹糖人"的民間藝人如今是越來越少了,終有一天會徹底走進人們的記憶里吧?
走近攤子,發現"吹糖人"的老人正在忙碌著。只見他在鍋里揪出一塊糖稀,用食指蘸上少量淀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到一定的細度時,他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一根細管,他又立即用嘴巴鼓氣,給糖稀造型。不一會兒,他的手中就憑空出現了一只小老鼠。吹糖人簡單些,有相應的模子,所以吹出的糖人纖毫畢現,惟妙惟肖,可吹與印的功夫火候老到。他嫻熟的技藝叫大家贊不絕口。
? ? 據知情人透露,此"吹糖人"老民間藝人乃我縣大張莊人氏,稱作龍四兒。(這名字也勁爆)老人已年逾古稀,身后顯然沒人繼承他的技藝了。他這些年始終堅持"吹糖人"技藝,收入微薄但初心不改。他執著地堅持著這項民間技藝,連他插糖人的纖子都堅持用咱白洋淀本地的蘆葦。他堅持了幾十年,他這種精神被冠以‘藝術家’也真不為過!
? ? ?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的發展,這些老技藝如‘吹糖人’‘捏面人兒’‘剪紙’等等民間藝術,它們產生的經濟效益在當今很難維計家庭的生存了,所以鮮有年輕人去接過這些老的民間藝術家手中的旗幟讓它得以傳承下去。它們漸漸消逝于我們身邊,以至于漸漸的沉封到史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