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減少和骨質疏松都表示骨骼密度(一個測量骨骼強度的指標)低于正常水平,它倆的區別在于骨質減少的程度——骨質減少是一種漸進的形式,但是能夠反映骨骼狀況。紐約NYU醫院矯形外科教師Kenneth Egol說,骨質減少是骨質疏松的前兆,是隨著年齡增長不斷發生骨折的誘因。
我們的骨骼是持續變化的,舊的骨組織被新的骨組織不斷取代(再吸收和轉化),這個周期性過程稱為重構。骨骼長成后隨著年齡會變的緩慢,所以隨著年齡增長骨質變少也是正常的。女性更年期時由于雌激素快速下降會骨質減少(雌激素能夠保護骨骼)。其他風險因素包括缺鈣和維生素D,吸煙喝酒以及類固醇疾病。
骨質減少或骨質疏松起初可能沒有任何癥狀,但是當骨質流失水平高的時候就不行了。國家骨質疏松基金會(NOF)建議女性65歲男性70歲時要做骨密度檢查或BMD檢查。如果有其他風險因素導致骨質疏松,醫生會給出相應建議。
BMD檢查使用一定劑量的輻射來測量骨骼的礦物質含量,測試結果使用T-score給出,T-score越高說明骨密度越大。世界衛生組織定義T-score大于-1為正常水平,在-1和-2.5之間認為是骨質減少,低于-2.5為骨質疏松。個體的骨密度可以參考自己年齡段的T-score標準(即Z-score)來參照自己年齡段是否骨質減少。
NOF執行總裁Amy Porter說,NOF估計超過1千萬的50歲以上美國成年人有骨質疏松,4.3千萬有骨質減少。每年估計由此引起的骨折或骨骼疾病有兩百萬例,需要有人護理。骨質疏松的治療包括加快骨骼轉化和降低骨質流失兩個部分。輕微的骨質疏松不需要治療,但是鍛煉、攝入鈣和維生素D對骨密度都有益的,可以向醫生咨詢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