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骨質疏松已經成為了繼心腦血管疾病后的全球流行性疾病。當前美國每年大約有150萬人骨折是由于骨質疏松而造成的。據 2014 年一項《 近十年我國各地區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狀況》報告,全國 40 歲以上的骨質疏松患者已達到 1.12 億。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IOF)報告指出,在 2010 年中國 50 歲及以上的人口中約230 萬骨折是由于骨質疏松而引起的。這一數字預計將在 2050 年上升到 600 萬例。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減少,骨質變薄,滑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為表現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性疾病。
傳統醫學曾以一度認為骨質疏松是一個與衰老相關的疾病。這種觀念認為骨質疏松是由于絕經后期婦女體內的雌激素水平突然降低而倒致骨骼中鈣的流失所造成的,并且認為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當然隨著醫學的發展,現代醫學已經認識到了骨質疏松是一種從兒童期就開始的慢性退化性疾病。雖然男女生理有差別,但骨質疏松實質上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它的發生與我們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密切相關。現我國65歲以上的人群普遍存在程度不等的骨質疏松,其嚴重并發癥是骨折。現代人也因為飲食結構的不同和缺乏規律的鍛煉而致骨質疏松的數字一路向上。
2.
人體骨量在兒童期和青春期開始累積,在成年早期(30-35歲)達到頂峰之后維持穩態直至下降。人體在兒童期和青春期的營養狀況和鍛煉情況以及鈣的攝入量,被認為很大程度影響著骨峰值密度。增加鈣攝入量和體育鍛煉是獲得最大峰值骨密度的重要途徑?;蛟S打個比喻你就會明白了:一塊低密度的海綿的漏水速度一定會大于高密度海綿。而人體骨質在30-35歲的時候達到頂峰后就不再累積,沒有累積只有漏出,在越來越多的漏出中也就越漏越大。
而當鈣從骨骼吸收到血液的過程進行的過快或沉積得過慢時,骨質疏松就發生了。而人體對這一現像并不會產生過于明顯的反映,甚至沒有反映,而骨骼也就在這種不知不覺中“掏空了”。而這也不僅僅影響著鈣包括其它的礦物質也漸漸的從骨基質中流失。如果沒有體檢時X線的掃描,只到受到超過自身骨質所承受的外力而發生骨折時,才真的明白骨質疏松的嚴重性。
盡管現今醫學科技的不斷發展,但不幸的是目前骨質疏松還沒有治療的最佳辦法。雖然無法治愈,但是卻可以預防的。所謂預防大于治療。骨質疏松怎么預防呢?作為一種從兒童期就開始的慢性退化性疾病。未雨綢繆就是關鍵!其實通過簡單的改變生活方式就可以使當前骨質疏松的發病例減少90%。
3.
鈣構成和維持骨骼和牙齒的結構。幼兒骨骼約1-2年更新1次,(1歲以前轉化率是100%)。兒童階段每年更新10%,成年更新2-4%。40-50歲之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鈣量漸漸下降,每年下降0.7%。女性停經過骨吸收因為雌激素的突然降低而加速。
我們可以理解成人體骨骼就如果一幢房子的墻體一樣,是不動的。又如同機器一樣保持著他的動態平衡,在任何時間里我們的骨骼系統內都發著骨骼再生的變化,成骨的小片段被溶解了,新的骨基質就沉積下來,形成新的骨質,如此周而復始循環不斷。而我們的骨骼也在每過幾年就被更新一次。當然這也意味偉大的自然界賦予了我們創造更強壯骨骼的機會。當然如果骨骼內的動態平衡發生變化或錯誤的時候將會更快的消耗體內礦物質的存積而加速骨質的疏松。
或許我們都注意到了自己家里的老人有些老人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得越來越矮,但有些老人卻不會。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生理現象,其實是因為老年人骨質疏松時椎體壓縮,每節椎體可縮短2mm,身長平均縮短3~6cm.而這是一種病態。如果家里有老人越來越矮請你一定要提醒他注意鈣及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攝入并且提醒其謹防骨折。
4.
合理的膳食是改變體質的唯一方法。有人說成功沒有捷徑,成功有沒有捷徑還不好說,但是健康才真的沒有捷徑,你壞的生活方式,總有一天會變成身上的病痛糾纏著你。所以良好的生活方式顯得特別重要了。
如果說對于預防骨質疏松要從孩童時期開始的話,那不如說要從在母體胎兒時期更好,那也就是說為了防骨質疏松其實就要從現在開始。所以不管是在孕期還是現在的任何時期都要注意是否有補充營養,而要明白的是營養不是讓你長胖,營養是讓你變健康。
對于骨骼健康有好處的膳食方式就包括了全谷類、豆類和含有必須營養素和礦物質自然平衡的海洋植物。綠葉植物和豆類能夠向機體提供豐富的平衡的鈣和礦物質的作用超過奶類和乳制品哦。其實近年來已經有美國不少專家都研究表明到,過多的食用奶制品也是導致骨質疏松的增加。
甜食總是會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很美好。也可謂是溫柔的陷阱!成人食用過多的高糖、高脂肪的膳食可使體內酸過多而造成鈣的流失。過高的 蛋白質和乳制品時也會破壞體內的鈣、磷平衡,加速鈣的流失。鹽和咖啡因也同樣有著影響,包括過度的飲酒和吸煙都能使你的骨骼變得軟弱。
總之平時需要注意著減少食用精米白面(過度加工的精制品,看起來會很美,但營養也在加工的過程中流失)。增加食用新鮮 水果和全谷類中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增加攝入亞麻籽和魚油中的必須脂肪酸;盡可能的選用大豆(優質蛋白)魚類來取代紅肉(豬、牛等);多食用深顏色水果,特別是富含搞氧化劑的深色漿果。
5.
良好的營養對骨質疏松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多曬太陽補充VD,如果沒有VD機體就不能吸收鈣。所以對于那些常常居于室內的人群來說服用VD的膳食補充劑就變得尤為重要了。其實很多的人都知道鈣的重要性,也知道很多的礦物質、維生素,但是不要忘記了“平衡”這個詞。人體就是一個精密的儀器,唯有平衡是關鍵。而且很多人一說到骨就只關聯著鈣。補充包括鈣在內的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與單純補充鈣相比,能更好地防止骨骼的流失。
鎂增鈣在骨髂中存留的時間。
磷、VitD、VitK、錳、硼、鋅和銅能增加鈣在骨骼中的沉積。
VitC刺激骨組織中膠原質的形成。
VitB6、VitB12和葉酸能通過調整血液中高半胱氨酸的水平降低礦物質的流失。
1919年EdwardMellanby首次發現了VitD。VitD參與調節小腸內鈣和磷吸收的化合物,調節腎臟從原尿中鈣的重吸收和骨組織中的鈣返回血液。具有活性的VitD可加速鈣的吸收從而促進磷的吸收?;钚?b>VitD對鈣、磷代謝的總效果為升高血鈣和血磷,使血漿鈣和血漿磷的水平達到飽和程度。鈣磷的比例影響著鈣的吸收:一般兒童以2:1或者1:1,成人以1:1或2:1為宜。VitD缺乏兒童時期會導致佝僂病,成人表現為骨質疏松癥,特別是妊娠和哺乳期的婦女以及老年人容易發生。
VitK參與并影響骨形成及代謝,可促進骨膠原合成功能,不僅影響骨膠原蛋合成的量也影響骨膠原蛋白合成的質。
鈉的攝入增加會使尿液中鈣的排出量增加,同時影響骨鈣沉積,降低骨密度。
鋅缺乏會導致骨骼發育異常,如長骨變短、增厚、生成遲緩等。
氟適量能促進鈣和磷在骨基質上沉積,有利于骨鈣化,增加骨密度。如果飲水和食物中氟水平低,攝入量減少,會導致骨質疏松。如果攝入過多氟會導致鈣的大量沉積造成血鈣下降甲狀腺激素(PTH)分泌升高而導致骨鈣丟失。
身體活動:研究表明,身體負荷可以增加骨轉換率,刺激成骨細胞生物活性,增加骨的重建和骨量的積累。那些終日懶散在家的人的得注意了,缺乏承重鍛煉能明顯的加速骨骨骼的流失。其實我們都知道一個長期臥床的病會導致肌肉能力的喪失,但其實也會導致骨骼骨密度的喪失。
吸煙、酗酒:長期大量吸煙可直接導致骨丟失加速,酗酒者和長期中等量飲酒者骨密度較低和骨折 的危險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