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到語文園地七,正好講到兩個句子,讓孩子們體會擬人句的趣味性,其中一個孩子說:“老師,我怕我說出來他們都聽不懂。”聽了這話我吃了一驚,又十分好奇,心想到底是是什么,其他孩子都聽不懂呢?他接著說到:“第一個句子用了一種修辭手法,也就是先聲奪人。”先聲奪人本是一種寫作手法,可以作為寫作開頭的一種方法,二年級的孩子就知道這么多,不得不暗自為他點贊,于是當眾表揚了他,接著有孩子好奇地問道:“老師,什么是先聲奪人啊!”于是我講起了王熙鳳的個性特點,人未到聲先到。用在寫作上就是把描述聲音,再展開敘述發生了什么事情,這聲音可以是人說的話也可以是某種聲音,聽到這個聲音或者說的話會讓人產生好奇有繼續往下讀的愿望,孩子們恍然大悟。
中午午課時給他們講了看圖寫話,這個孩子立馬就用了先聲奪人的修辭手法,我又在心里暗暗為他點贊。
另一個孩子,第一節課表現很好,第二節勞動課老師因為有事晚去了幾分鐘,兩個班長生病請假,中隊長小隊長就承擔了班級管理的角色。有個孩子趁老師不在可能說了話,被記名字,他很灰心喪氣,第三節我的課時不管我怎么鼓勵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我已經失去了耐心非常生氣,于是我又悄悄地擦掉了他的一個名字,希望他能有所好轉,中午休息時他仍然要講話,而且滿是灰心喪氣的話:“老師一定不會擦掉我白色學號。”我告訴他如果表現好一定可以擦掉,可是他依然倒在桌子上沒精打采,我不愿意一次又一次地安慰他,開始生氣告訴他認真一點。我再想一想我自己:又何嘗不是,生活中滿是期待,可是總是沒有信心也常常負面情緒應對,我能理解他這種情緒,可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所以我不喜歡如此消極應對生活的方式。一方面我自己缺乏同理心,另一方面我很沒有耐心,面對他一次又一次違反紀律我是不愿意一次一次地去哄的,并且我對違反紀律的行為以及消極的情緒非常厭惡,我希望能立馬制止他的一些不良行為,不要影響我上課帶班的心情。如果明天他還這樣我就講講我身上發生的故事給他聽吧,告訴他我們兩個相互勉勵。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