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作者提出跟蹤經濟,如果技術發展到能夠記錄我們每一個個體每一次的行為,那么就可以不用帶錢包、手機等,根據你的消費行為扣除相應的金額。而且對于商家,能夠清晰追溯產品的產地、運輸、包裝等信息。
我多么希望這項技術早日到來啊。
作為企劃機構,我們的產品主要是方案。根據每個客戶的需求,做出相應的方案,本質上是服務業,是靠出賣自己以及同事的時間掙錢。
這就涉及到一個局限,我們每人每天也只有24小時,就算加班也只能有16小時的工作時間。如果接的單過少,會發愁,意味著我們的時間庫存了,沒賣出去。而且保質期為零,即使明天我忙不過來,那么也不可能把今天的時間賣出去了,因為今天已經流逝了。
相反,如果今天接單很多,也會發愁,因為我和同事們忙不過來,會涉及到拖稿,會導致滿意度下降,所以在忙的時候也會丟失掉一些生意。說起來都是淚啊。
既然時間不能庫存,那么就想把時間的單價做高。方案漲價嗎?不不,那樣只會把客戶嚇跑。我們把定價結構做了一個調整:首付+提成。一方面收一個基礎的勞務費用,另外一部分根據使用方案后的增長部分收取一部分提成。相當于拿著方案做投資,那么就可以享受客戶企業成長的紅利。客戶當然也歡迎的啊,一方面固定的成本降低了,另外一方面售后會更上心,把客戶的是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做。
事實證明我們還是太年輕了。在目前的商業環境下,現金和記賬都在別人一方,誰會告訴你真實的經營狀況啊,更多的企業連自己的股東都好幾年不分紅,連經營狀況也沒有一個匯報的。更何況一個短期的服務商啊。
這一計劃宣告停止,只在一些我們能深入參與,并且由我們掌控的板塊采取這種方式。
如果這種追蹤技術能夠實現該有多好啊。拿著我的方案,到市場上,新增長了200萬,分我3%,也有6萬。關鍵是這6萬還不用我出賣時間。那么1年服務個200家,光這個提成的收入也有上千萬呀。哈哈哈YY一下,不要太開心。關鍵什么時候實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