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白巖松對"躺平一族"發表了一番評論,沒想到惹怒了很多年輕人。他是這么說的:
"難道你們還指望房價很低?然后工作隨便找?然后喜歡的女孩,一追求對方就說Ok?不會吧?"
有的網友表示:年輕人想要日子過得好一點有錯嗎?想要工作機會多一點有錯嗎?想要有自己的房子有錯嗎?
我們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內卷太嚴重!一出生就站在起跑線上,得和別人競爭!而且現在哪有幾個人是真正躺平的?那個人不是拼了命往前沖?
的確,現在的人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是無可厚非的事實,但這是時代在進步的必然階段。
就像清華大學副教授李鋒亮說的那樣:
"現在人們紛紛談“內卷”,正說明了社會是可以通過競爭獲得上升機會的,否則社會階層固化,怎么努力都是白費力氣,而這種情況下社會就可能面臨大動蕩與大退步。因為如果沒有競爭,抑或如果競爭沒有區分度,優勢家庭的子女將憑借已有的優勢,輕松碾壓弱勢家庭的子女,那將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內卷本來沒有對錯,這是人口質量上升的趨勢。但同樣面對壓力,我們通常會看到這4種類型的人:
第一種人:面對壓力坦然處之,樂觀面對
記得之前在網上有很火的一個視頻:一下班的農民工在馬路上一蹦一跳的,像個孩子一樣開心,很多人表示看了很治愈。
同樣是在壓力下生活,你快樂還是痛苦,往往是境由心生!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笑話,有人把英文單詞“English”給不同的人看。第一個人把它念成“陰溝里洗”,結果這個人成為了賣菜的;第二個人念成“硬給利息”,結果這個人成了銀行家;第三個人念成“因果聯系”,結果他成為了哲學家;第四個人念成“硬改歷史”,結果成為了領導干部;第五個人念成了“應該縷析”,結果這個人成為了管理咨詢者……
這當然是個笑話,不過這個笑話很有教育意義,它告訴人們同樣一個東西,你看到的其實是你內心想看到的東西,所以看成“陰溝里洗”的人成了賣菜的,看成“硬給利息”的成了銀行家。
《心流》里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所關注的對象和關注方式決定著生活的內涵和品質。”
所以,如果你關注的是可能變糟的事情,那么,生活將會波折不斷。但如果你能夠改變關注的對象,你就可以改變你的思維和生活的內在經驗。
第二種人:一邊抱怨生活不堪,一邊躺平不做出改變!
王小波說:抱怨是最無能的表現。
一邊只會抱怨社會壓力大,找不到好工作,房價高,內卷嚴重,卻從來不肯多付出一點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有條件和別人競爭的人,這就是所謂的"躺平一族"。哪怕降低生活質量,回家啃老,也不肯用雙手去打拼生活的人,也注定被內卷擠出門外!淪為底層。
第三種人:面對壓力,不抱怨,迎難而上,強大自己!
這種人很清楚,打敗別人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勇者,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者。
這種人,通常內心都是足夠強大的。
那什么樣的人屬于心理強大的人?
那些具有超凡毅力,能夠堅持自己的道路的人都是心理強大的人。
我們都聽說過楚漢爭霸的故事,項羽是一個能力超強的人,可是他的心理很脆弱,一次失敗就可以把他打趴下。相反,項羽的對手劉邦打仗能力較弱,可是卻擁有強大的心理,所以最終能夠打敗項羽。
其實,從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心理的強大與否對一個人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我們可以說,在所有的強大中,心靈的強大是最為根本的一種強大。所以,當內心足夠強大的人,面對壓力,他們往往是迎難而上,憑借自身的能力過關斬將,獲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面對內卷,反而更能激發他們的好勝心,在壓力下,也更能激發他的潛力,從而變得更強大。
第四種人:面對壓力,表面很"喪",但背地里卻在暗暗使勁!
李雪琴就是這樣一個"喪文化"的代表人物,一遇到挫折,工作不順心,就跟自己的媽媽嚷嚷說回鐵嶺。
可看似"喪"的背后卻蘊藏了這個95后女孩的不為人知的努力。
從小就是單親家庭的李雪琴,為了不讓自己的媽媽失望,只能努力讀書,考第一名。上了北大后,面對高手如云,她壓力變得越來越大,甚至患上抑郁癥。
之后又到紐約大學讀研究生,在國外的學習日子,實在痛苦到不行的時候,她才選擇退學。
做短視頻創業一直沒有進展,一度想要放棄的時候,靠和吳亦凡打招呼的視頻火了起來。加入脫口秀,她把自己遇到的各種挫折編成一個個搞笑梗,惹得大家哄堂大笑!靠脫口秀成功出圈!而也只有她知道,只有敢把自己面子踩在地上的時候,才能真正獲得成功。
就像她在某一采訪上說到的那樣:
"喪到底是對自己壓力的一種緩沖,是防止情緒崩潰的一種行為!"
面對生活的壓力,面對內卷,能夠允許自己偶爾喘息、"喪"一下,其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慢下來,調整心情和方向,是為了更好的超越!
這也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狀態!他們表面雖說放棄、認命、回家啃老,其實這只是他們說說而已,他們并不是別人口中的躺平一族!
他們內心比誰都清楚,拼出來的人生才更輝煌有意義!他們拒絕平庸、碌碌無為,不做"橡皮人";
他們更懂得活在這個世上,不是為了跟別人比,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順從自己的內心,做自己。
只有專注自己,才能在這樣一個紛繁負載的世界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光芒和美好;
他們更懂得把吃苦當成一場修行,把生活中的苦當成營養劑、補藥,不斷強大自己!
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大多數人都是上進的人,都有自己的目標,也都很努力,只是我們在以一種我們認為更舒服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喪,可以看成是我們的一種自我調侃,自我調節,但背地里,我們比誰都狠!
而你,又是上面四大類型中的哪一類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