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唐人街的故事。
28歲的小薇是一名頗有前途的外科醫生,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媽媽的催逼下,她不得已定期參加紐約的華人聚會,時常約見不同的華裔青年。
寡居的媽媽突然懷孕,一下打亂了小薇緊張而有節奏的日常生活。
要面子的外公把不肯說出孩子父親的媽媽攆出家門,工作之余,小薇一邊積極幫媽媽介紹結婚對象,一邊小心地掩飾著與女友薇薇安的戀情,疲于應付的小薇只有和薇薇安在一起才能得到片刻的放松和快樂。
薇薇安收到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的邀請,薇薇安的父親為了女兒的前途,出面干涉小薇和薇薇安的交往,不得已的小薇開始壓抑自己的感情,面對女友的不理解,小薇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痛苦之中。
小薇的母親何嘗不是一直在痛苦的深淵里掙扎呢。
這個在美國生活了二十多年仍然不會講英語的傳統婦女,當初為了顧及父親的面子,選擇了跟自己不愛的人結婚,年輕守寡獨自把女兒拉扯大,如今遇到了真愛,仍然不敢直面自己的忘年戀;另一方面,在她發現女兒女同身份的幾年時間里,更是一次次逼女兒相親,用回避來麻痹自己,殘忍地消耗著女兒美好的青春。
她一邊忍受著來自父親的的傷害,一邊制造著同樣的傷害施加于自己的女兒。
老母親的突然離世,促使這個可憐的女人又一次屈服于傳統習俗,為了給肚子里的baby找個爹,答應了與老周的婚事。
直到正在舉行的婚禮被無意中看到小余表白信的女兒阻止,她心頭的枷鎖才徹底打開,放下虛無的面子,大膽承認自己的感情,并滿懷歉意地對女兒說:“其實,那個薇薇安,挺不錯的。”
故事在皆大歡喜的美好畫面中結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面子”是漢文化里一個古老的概念,是個體藉由行為或社會性資源展現其自我價值、尋求他人的確認且受到認同時,凸現于個體內心的自我價值與相應體驗,實質上是個體對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價值與地位的關注,以至很多人愛面子喜大話到不能自拔。
“面子”蘊含著中華文化社會心理的深層意象,這個詞被中國人異乎尋常的重視,已成為支配著中國社會運行的“潛規則”,以至于有面子,就等于擁有尊嚴,掃了面子,就是侵犯了尊嚴,因此人們向來很重視面子問題,以至于很多人為了面子連里子都不考慮了,就像美國影片《面子》中小薇的外公。
外公是大學教授,作為西方發達國家的高級知識分子仍然保留著中國的傳統觀念,時時刻刻把個人面子看得高于一切。在他的淫威下,早年女兒不得不嫁給不愛的人,當寡居的女兒遇到真愛未婚先孕,他不問青紅皂白逼迫女兒找個對象火速成婚。
“想想當年,在那么險惡的環境下,我為了給你提供一個好的環境,吃盡了苦頭,早知如此,我就該把你一個人丟在那里!”
“我親生的女兒,竟然跟別人不親不白地懷了孩子,人家會怎么看我,怎么笑我!一個大教授,滿口的仁義道德,卻連自己的女兒都管不好!”
“你自己不要臉,我還要臉呢,我這一輩子的臉,讓你都丟盡了!”
……
可是,這個氣急敗壞的老人,絲毫沒意識到就是為了維護所謂的面子,他親手毀掉了女兒三十年來的幸福,而且這個悲劇正繼續在他的外孫女身上上演著。
影片最后,慨嘆“世風日下”的外公接受了女兒的忘年戀和外孫女的同性戀,雖然故事轉折的有些快,讓人覺得毫無厘頭,但是跑字幕間隙跳出的那些溫馨的鏡頭還是溫暖了觀眾的心,給人的感覺似乎是,在這個世界上再虐心的故事也是有美好的結局來收尾的。
實際上呢,這種理想化的結局只有在銀幕上才真實存在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982年,鄰居五叔馬上要結婚的消息像一顆炸彈把小村的整個冬天都炸亮了。
三十出頭的五叔是孤兒,身高一米五幾,患有先天性哮喘,平素言行頗有些欠穩重,是多年來被村民認定的“死光棍”。
一時間,這個到光棍門前倒提親的姑娘成了全村人議論的焦點,甚至連八十歲的老太太都要好奇地打聽打聽姑娘的來歷。雖然兩個村子距離遙遠﹙六十多里的鄉間土路﹚,僅幾天時間姑娘的身份就大白于天下了。
原來,漂亮的五嬸是家里的幺女,父母的掌上明珠,正在在縣一中讀書。當年夏天參加高考,發揮失利而名落孫山,父母心痛女兒,秋季開學后送回學校復讀。
開學不久傳來消息說女兒是因為談對象影響了高考成績,當時病重的爺爺不干了,命令兒子快快托人遠遠地找個主兒,彩禮也不要,趕在他死之前把這個敗壞家風的孫女嫁了,要不他死了也沒臉去見列祖列宗。
就這樣,以爺爺病危為由被家人從學校接回來的五嬸,連同她母親一起被鎖進了里間屋。
我永遠忘不了五叔五嬸拜天地的情景,高出新郎一頭的新娘子濃眉大眼,臉型酷似當紅的劉曉慶,辮稍的綢片翻成大朵的紅花搭在胸前,苗條的身子在半大孩子們的推搡中趔趄著,滿臉掩飾不住的的稚氣和慌張。
身材單薄的五叔夏天怕熱冬天怕冷,婚后地里的農活基本落在五嬸一個人肩上。孩子小的那幾年,日子過得揭不開鍋了,兩個人就帶著孩子去娘家蹭吃蹭喝。聽說生完第二個孩子,五嬸就開始挨打,別看五叔下地嫌累,打起老婆來可不含糊,半夜里哭爹叫娘是他們家的家常便飯。
有一年五叔去鄉鎮上理發,對服務員動手動腳,人家打110報了警,派出所把他拘留了,五嬸拿上錢哭著央求大隊書記,才被放回家。
前年五叔因為哮喘持續發作去世了,他們的一雙兒女也都成家單過,如今五嬸一個人住在老宅里,過著清靜的日子。
怕是五嬸的老爹早也作古了,不知道這位父親在把女兒倉促嫁出去以后,是否就過上了有面子有尊嚴的高貴生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這兩個故事分別發生在2004年的美國紐約和1982年的中國魯北農村,小薇的外公和五嬸的父親,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鄉間文盲,可是面對個人體面和子女幸福這個單選題,他們做出的選擇是完全一樣的。由此可見,面子問題在國人心中位置根深蒂固,是沒有什么能撼動的了的。
我們對面子的追求真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酒場上別人敬酒不喝,就是不給面子;夫妻吵架被人聽到了,就是丟了面子;找人辦事被拒,就是駁面子;對犯錯者不當眾指出來是留面子;還有愛面子、要面子、看面子、長臉、不要臉、臉皮厚、沒臉見人等等,真是五花八門,都在外頭混,說不定什么時候誰就動了誰的面子。
碧泠在《面子的學問》中講到,人活在世上,飯是一定要吃的,面子也不能不要。但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面子的作用,畢竟適度的講面子還是有好處的,但面子應該留多少,什么樣的面子值得維護,什么樣的面子該舍棄,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面子是什么,面子不是衣冠楚楚,而是與朋友相見時的燦爛微笑;面子不是口舌之爭,而是與對手相逢時候全力一搏;面子不是甜言蜜語,而是夫妻之間的相敬如賓;面子不是呼風喚雨腰纏萬貫,而是你們給予了我最熱烈的掌聲和最開懷的笑……
可見,面子是個大學問,需要我們每個人窮盡一生的時間來領悟它。
"e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