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讓我想到最常見的一個例子就是一個宿舍的人,要么一群人優秀,要么一群人墮落,一個專業甚至一個學院的優秀與落后的分水嶺不在教室前后位置,而在宿舍的劃分上,是以宿舍這個量級來區分的。
我自己稱之為“染缸理論”。
比如一個6人宿舍,有一兩個人總是早早起床去背書,慢慢的就會有四個人一起去自習,最后就會宿舍出動去圖書館占座了,這不僅僅是一個群體效應,而是你為潛意識里,告訴自己,這是一種正確的態度,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方式,人不管怎樣厭學懶惰,但潛意識里總是趨向于往好的方向發展,只是有時候缺少氛圍與推動力罷了。
同樣的,一個宿舍里如果有一兩個人整天只知道逃課打游戲,慢慢的,旁邊觀戰的一個人就會動搖,慢慢加入他們的游戲隊伍,慢慢的,一個宿舍都被拉下水開始組隊打怪了。誘惑往往比毅力更容易葬送人的定力,缺少了引領你的正向力,你要么就停滯不前,要么就縱身倒退。
記得不知道哪里好像講到過“氣韻”這種東西,聽起來神乎其神,但實際上就是一種群體影響力,一種染缸的渲染效果,父母如果給你從小營造了一種幸福、溫馨和充滿愛的生長環境,那么你一定是個有安全感并且自信的孩子,但如果你很不幸的成長于一個充滿暴力的環境,你的內心多多少少會沒有安全感并消極的,所以我一直很佩服出生于不幸卻后來在周圍環境影響與自我塑造中,成為堅強樂觀的“不倒翁”。
我們為什么會受周圍環境這么大一個染缸的染色呢?人生只有一次,你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自己的第一次,每時每刻都有新的想法產生,每時每刻都在感悟,都在成長,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尤其在年少時期,都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你會參照周圍大多數人的做法,去定義一件事情的正確錯誤,畢竟在無知一切得情況下,隨大流是最沒有風險的一種選擇,所以這也就成就了大多數人的平凡,而少數敢于顛覆,敢于試錯,敢于做第一人的人,就成了二八選擇中,代表“二”群體的佼佼者。
每個人身邊都有比自己優秀的朋友,他們影響著你的思想,影響著你的行為,哪怕你自己并沒有察覺。拿我來說,近期對我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影響的,是兩位簡書作者,一位是波爸,一位是簡小六,前者每天在群里打卡輸出自己的當日感悟,以身試練感情自由與知識變現的干貨,后者告訴我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與個人品牌,他們都各自在自己的領域做的風生水起,并且都毫不吝惜進行知識輸出,供每個人來模仿學習,或許我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個讀者,一個粉絲,但他們對于我,卻是傳染我變得更加優秀,發現自己多種可能性的朋友。
況且,你周圍人們的水平、經歷、成功的方式,并非是不能復制的,只不過你要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上或者調整成更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像微信,微博,滴滴這么具有顛覆性的社交或服務產品,不都是這樣誕生并成就自己的偉大嗎?
最后,不要畏懼于跟你更加優秀的朋友為伍,如果你嫉妒,那是因為你還并未想要變得跟他一樣優秀;如果你自卑,那是因為你還不知道自己想要變成怎樣優秀的人;如果你擔心他們覺得你麻煩,那么,可能你更加需要變得優秀來與他們進行資源置換,那個時候,你就明白,優秀的人以能幫助別人為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而非一種叨擾與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