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deadline就沒有緊迫感,尤其是在面對特別困難的任務時,非得拖到最后一刻才能真正緊張起來。但在這種情況下完成任務,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例如熬夜傷身等等。每次都告訴自己下次一定不能再這樣了,平時要抓緊一切時間,一定要把狀態調整好,可是下一次還是老樣子。——Deadline綜合癥
想起讀書的時候,每次作業都是最后期限才做完的,只要還有時間,我都會告訴自己說,沒事,還有時間,總會完成的,我就一定是先玩夠再說……結果也就有了凌晨才來烏漆嘛黑挑燈夜戰做作業。
最近參加一個課程,作業多了起來,我是那種很害怕被催的人,一催我我就會焦慮,會抓狂。然后依然還是會對自己說:還沒到最后期限喇,別催我啊,我會做的,保證截止日前交。
原來,從小到大,這個毛病都在,不到最后一刻就是不給作業。
最近事情比較多,不能老這樣下去了,就嘗試了一些方法治治自己這病,別說,效果還真不錯。
對癥才能下藥,先找出原因。
「完美主義」老是想做得最完美,最無可挑剔,一旦交付就希望是個驚艷作品。然后就是想想想,想到最后發現時間過去好多,不做不行,就會煩躁,然后就會越急越做得差,如此反復,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最終有可能是撒手不管了。
「太過自信」認為事情很簡單,肯定能完成,不需要這么急,就算最后期限到了,只要馬上去做就行了。結果最后發現時間被自己低估了,萬萬不夠用,結果,又搞砸了。
「想一口吃下大象」期待一下子就能把事情做完,等一開始做又覺得有難度,不想再進行,拖著拖著時間過去了。
「注意力分散」現在大部分人都是機不離手的,這里刷刷那里刷刷,反正就是不想開始做正事,總是自我安慰,我就看一下,放松一下再做效果更好呢,結果一下又一下,一個鏈接又一個鏈接的延伸,半天過去了。
「對自己沒信心」覺得自己不擅長,不懂,不會,做不來,看著好像很難的樣子,我怎么可能做得來,越想越糟心。
「信息不對稱」學習的時候沒有認真學習,對內容信息了解不夠透切,不夠深入,水過鴨背,要交作業的時候就各種繞腦,好像都學過,好像都有印象,但是具體細節又抓不出來。
「被迫」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是別人強加的。違背自己意愿的事情就不會去行動。
以上因素不斷累積,病只會越來越嚴重。
7招擺脫Deadline綜合癥
1.『排除干擾』手機收起來,找個安靜的地方,給自己一個儀式感:好了,我現在要開始做作業了,做完可以玩得更開心,不會有壓力。
2. 『萬事開頭難』先找出容易完成的部分先做,哪怕你是削削鉛筆,數下紙張,反正就是要做起來。
3. 『放棄完美主義傾向』不要思考任何可能性,也不要想行還是不行,只是去做,不給機會自己找理由,告訴自己,先把框架捋出來,再一步一步完善。重點是坐下來,對著要完成的事情,擺上桌面來。比如寫作,盡管你現在還是腦袋一片空白,但是不管寫什么,你先拿起紙筆開始寫,反正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不要去想主題,不要理會合不合理,慢慢的,你的思路就清晰了,感覺也就來了。
4. 『分解任務』把目標變成一小塊一小塊,逐塊處理,就想你吃牛排,不要企圖一下子吃完,得先切開一小塊,吃完再吃下一塊,這樣壓力就不會那么大了。
5. 『盡可能收集更多相關信息』邊做邊收集信息,用電腦,別用手機,除非你能忍住不刷朋友圈,如果不可以,就用電腦和紙筆,遇到哪里不懂馬上搜索資料,再比如寫作,我最近都喜歡用九宮格,當我不知道寫什么的時候,就先畫個九宮格,把主題先寫在中間的格子,其他八個格子就寫上跟主題有關的信息點,如此往復,再細化,思路就出來了。
6. 『用結果倒逼自己』 先告訴身邊的人你什么時候要完成什么,再假設事情要完成到什么程度。然后再倒推回來一點一點去完善,從結果去逼自己需要去關注些什么。比如,還是寫作,昨天的文章,我一開始在車上自我介紹的時候,我就告訴大家,我會把今天的徒步寫成文章發出來,然后在徒步的過程中,我就會特別留意途中的各種細節,看哪些是可以融入我的文章中的。回來的時候,就有小伙伴在群里說,佛爺,我們等著你的文章哦,那結果是,我死到三點都要死出來,死不出來多糗,自己許下的承諾,怎么樣也要完成。
7. 『學會放棄』實在不是自己喜歡的事,看到都生厭或者身體有不適合感,就放棄吧,別為難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