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讀后感,也是我認為目前讀過的在產品營銷方面比較實用和簡明扼要的一本書,推薦大家閱讀。
這本書主要詮釋的是Jonah Berger總結的比較經典的STEPPS原則。
社交貨幣SOCIAL CURRENCY——誘因TRIGGERS——情緒EMOTION——公共性PUBLIC——實用價值PRACTICAL VALUE——故事Stories
我不喜歡太學究晦澀的詞匯和長篇大論的解釋,還是喜歡大白話和關鍵詞,根據自己的實戰經驗翻譯了一下,總結了一下干貨。讓看不完大篇幅的運營喵們偷個懶O(∩_∩)O~:
社交貨幣=口碑傳播
關鍵詞:良好印象、品味、歸屬感、爭議
關鍵詞:良好印象、品味、歸屬感、爭議
一句話總結:我們會分享那些讓我們顯得優秀的事情,讓我們覺得像是自己人
對于社交貨幣,除去讓我們敬畏的那些事件和內容不受社交貨幣的掌控,其他營銷事件必須有這一基本功能,否則會造成沒興趣,參與范圍小,沒歸屬感,就無法形成自然分享,導致策劃失敗。
我們運營策劃中的事件本著正能量的理念,不贊成踩著競爭對手的肩膀去策劃,但是可以借力。
最有社交貨幣的莫過于評選類的事件,任何領域都不例外,如果你是個平臺,做這個再合適不過,可以選擇行業評選,如果你是一個品牌,也可以選擇你的客戶群評選。
評選的結果不論權威與否,都會對本人有口碑價值和正面影響,這也是一種認可。所以即便現在無論電視的真人秀、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等,對評選都是趨之若鶩。
因為這是直接讓客戶和用戶都感興趣和關注的事情,參與投入小,回報高,結果是有成就感的事情,體現著參與者的形象,參與過程給予大量的曝光,也會吸引更多贊助商。
所以值得借助這股力量的,但是當然了,還是需要策劃籌備上盡量去規范化,去確保過程的客觀性,才能讓該類策劃形成長期后續的效應,即剩余行為,也就是我們說的實用價值。
誘因=如何形成口碑傳播
關鍵詞:平常可談論;1個刺激線索;時間地點需要
一句話總結:你給的線索,讓我們可以經常想起你的產品
營銷事件的導火索不能太多,也就是不能給一個事件過多的形容詞定義。
說一個人眼睛好看,腿好看,嘴巴好看,反倒讓這個人沒了特色,也不知道這人到底哪好看,都好看等于沒說,是不會讓人記住的。
只說一件事,這個姑娘有愛心,然后講個日常生活的故事,譬如經常去看望孤兒院的孩子,十幾年如一日。這是美德,你樂意分享,代表著你也是這類有愛心的人之一。
也不能讓這個事件在過后發生的地點太隱蔽,如果你的品牌形象都是用戶在私人空間才能看見,傳播的力度太過有限,盡量讓設計的產品可在公共場合適用和實用。
戶外出行中的宣傳身份牌比鑰匙鏈曝光度大。頭巾比身份牌曝光度大。帽子比頭巾曝光度大。T恤比帽子曝光度大。適用的場合越廣,剩余價值越明顯。
情緒=讓口碑傳播形成共鳴
關鍵詞:高喚醒-愉悅、興奮、敬畏、生氣、擔憂;低喚醒-滿足、悲傷
一句話總結:當我們關心時,我們才會分享
一個事件被推出來的時候,如果用戶沒啥感覺,那是比較失敗的。要想辦法刺激某一類人。而且強度要大,低喚醒沒特色,依然無法讓人記住和傳播。
策劃可以偏向于健康、生活、美好的事物相關(理想、愿望、幽默)。
消極的事物也最好要導向高尚的思想,如霧霾引起了你的憤慨,足球引起了你的吐槽,高喚醒了這些情緒后,最后還是要體現出自身態度的一個點,多半是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也就是讓人看了以后忍不住大笑或者憤怒,而不是一笑而過,或只是唉聲嘆氣。
公共性=讓好的口碑公開化
關鍵詞:可觀察的社會影響;自我宣傳
一句話總結:看到身邊人在用你的產品
這個與社交貨幣比較相關,策劃的事件中盡量包含自我宣傳的因子,這個因子可在談論中反復被提起。
如優衣庫事件,雖然說的是一段視頻,但是人們需要不斷提起優衣庫,雖然不太欣賞他的這種營銷手段,但是不得不說營銷是成功的,從事件后的人流來看,連我自己每次都忍不住進去溜兩圈。
另外在平常積累中,要抓住KOL的營銷,通過他們的口碑和使用,去帶動大眾用戶,就是口碑公司操作的那一批愛好者們,他們的傳播有代表性,有說服力,是被其他人所觀察和參考的,由于不完全受利益驅使,所以傳播更有效,更值得大眾相信。
實用價值=讓口碑產品的有用性更加清晰
關鍵詞:包裝形式、專業、互助
一句話總結:你的產品對我有用,也能幫助別人,我會分享
前面的事情有可能有忽略的,但是這點是我們最常用和最容易想到的事情。也是耗費精力最大的地方。
不必贅述。根據所處行業的目標群體特性來包裝即可。突出新意,就不要做千篇一律的事件了。做的一般般等于沒做。得憋一個大招才行。
總結
給目標群體講一個故事,講個可共享的、可激活的、有情緒反應的、看得見的、有使用價值的特洛伊木馬的故事。
stepps原則里,便于理解營銷事件的簡單檢驗方法:
1、是否能夠幫助人們省錢
2、是否能給人帶來更多的快樂
3、是否能讓人更加健康
4、是否能能節省人們的時間
其實對一個運營垂直偏小眾的產品來說,STEPPS原則里,其中的社交貨幣、誘因、情緒和實用價值是較為常用的,通常可以完成一個相對有效的營銷。
公共性是比較難做好的,做好了,基本也就算成功了。情緒的喚醒有時候很容易產生低喚醒的狀態,就是只達到了滿足的層面。大部分社交貨幣的體現不明顯。
建議大家可以用書里提到的檢驗方法過一過自己的策劃案。
由于我運營的是一個垂直小眾的產品,在這本書里得到了比較多的借鑒,其實對活動從策劃想法對每個運營都是一個莫大的考驗。
一個策劃從想法到落地執行,再經過stepps的檢驗,相信能行得通的都是精華的策劃,后面我會把實踐過的策劃發上來與大家分析想,希望對其他產品運營的同學們能起到一個輔助參考的作用。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事件營銷的策劃一定要與技術、PM、UI充分溝通,確保原型和成品一致。否則結果,經常撕逼的你們懂得。
文章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作者:陳茜(微信號:191391765),新浪微博:格格-七加二。裝備酷APP Team Leader。5年互聯網產品運營經驗,主導產品策劃和市場拓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