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我在當代小小說論壇上看了劉建超老師的《心尺》,首先大膽地提出一個小小的質疑:倒數第十段“押了一口茶”中“押”字是用“押”還是“呷”?我不喝茶,不懂,冒昧得很!
其次再來看這篇小說。無論是主題,還是結構,再者是語言,都堪稱上品。先說主題吧,與時俱進,緊跟大形勢,全社會都在肅清社會余毒,反腐倡廉,傳播正能量,此文也是反腐倡廉的作品,把好好的正能量從頭至尾傳播出來,只不過借用的道具卻并大。作者高妙之處,在我看來很大部分在于借用小道具表現了大主題,尺,丈量工具,人盡皆知,分是分,厘是厘,猶公正之象征,用尺來表現人物形象,相得益彰,渾然一體,讀著讀著,人成了尺,尺亦人的化身。妙!
再來看結構,文章共寫了人物生活的四個階段,出生抓周,上小學,上大學,上班工作。結構明朗清晰,不枝不蔓。而四個階段,每前面的階段都在為后一個階段蓄力。鄭祺出生抓周即喜歡尺,為上小學喜歡拿尺量這量那做鋪墊,這兩個階段又為上大學時養成目測習慣做鋪墊,而這三個階段都是為第四個階段抵御誘惑蓄勢,這樣寫來步步為贏,絲毫不亂,穩重扎實,人物形象才更加突出。這里尤為好看的是二和四兩個階段,二同學鄭祺和王胖子,同樣的情節,當年小,擋得了你的柳條,現在大了,依然擋得住你的糖衣炮彈。雖是狗血劇情,但很現實,不做作,就因為有了前面的三個階段的穩扎穩打,不突兀,挺自然。作者也挺幽默的,打了人家的臉就打了唄,還要送人家一把木尺,讓吃瓜群眾怎么看?痛者自痛,癢者自癢?恐怕是,心痛快了,恨得牙癢吧!
至于語言嘛,我這毛頭小子級別的,不敢妄加評論,僅說個小故事吧。這篇文章,我覺得挺好看,就拿來念給不識字的老爸聽,老爸聽著直叫好,說這是誰寫的,這話說得多實在啊,再給我找幾篇來讀,我愛聽。比老爸可笑的是,我5周不到的兒子,整天瞎鬧騰,沒個正形,也跑來湊熱鬧,聽著我給爺爺讀,居然老實了。聽完之后就跑著找他姐姐要尺子去了,也要量這量那的,跟他姐姐說要練成什么目測絕技,得先用尺子量。
還有一個細節的處理問題,劉老師處理得非常好。前面提到的不再提了,單說主人公被抽之后,父親的反應這一點,必須得提一提,若沒有父親的教育,或許主人公會改變初衷,是父親影響了他,給了他主心骨。就這樣,劉老師于無形中把作品的寬度拓展開了。應該不是無心,而是有意為之,高手就是高手!
最后,再說一下題目,我個人認為心尺固然好,給讀者留了一個懸念,讓讀者想為什么是心尺呢,卻不如只用一個尺字,藏起心來,讓讀者自己去讀出心尺的層次來,給讀者水平拔高的一個空間。
以上純屬造次,告罪,告罪。
附《心尺》原文
心尺
? ? ?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鄭祺喜歡搜集各式各樣的尺子。
鄭祺的父親是個裁縫,在老街開著一家裁縫鋪,手工縫制,工藝講究,在老街有著很好的口碑。鄭裁縫四十得子生下鄭祺,自然嬌寵。老街有抓周的習俗,孩子周歲的那天,鋪上席子,席子上擺了許多代表著不同寓意的物件,讓孩子去抓,祈求孩子將來能有個好前程。鄭祺面對著花花綠綠的誘惑,左看看右瞅瞅,繞過父母故意放在他眼前的“元寶”、“官印”,抓住了鄭裁縫天天離不開的量衣軟尺。鄭裁縫不甘心,把軟尺掛在自己的脖子上,讓鄭祺重新抓,結果鄭祺竟然搖搖晃晃站起來,踉蹌著邁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還是去抓鄭裁縫脖子上掛著的尺子。這孩子,莫非要子承父業,長大了也做裁縫?
鄭祺喜歡尺子,自己在家有把尺子玩就不鬧人。上學后,他書包里總放這個軟尺,課間就拿出來量墻量樹,量校園后墻根的小草。班里的男女生同桌,中間劃開,誰也不能超過“三八”線。班里的王大頭,仗著身高體壯,總是欺負同桌女生,把課桌霸占了一半還多,同桌只要過線,他就用胳膊肘頂人家,女同桌哭了,找到班長告狀,班長也懼王大頭,就推給鄭祺,說鄭祺有尺子,給量量誰侵略誰?鄭祺馬上拿出尺子,認真地量了兩次,說王大頭侵略了十五點四厘米。 同學就起哄,鄭祺瀟灑地收回尺子,看也不看身后掐著腰瞪著眼的王大頭。
放學路上,王大頭把鄭祺堵在了河邊的木橋旁,手里拿著根枝條。王大頭說,你不是會量嗎?我說手里的枝條有一米二,你量量。
鄭祺拿出尺子量過,說,一米一。
一米二!
一米一!
王大頭的枝條抽在鄭祺的身上。
一米二!
一米一!
枝條又落在鄭祺身上。
一米二,你再給我量。
鄭祺拿尺子量過,一米,你剛才把枝條打折了。
王大頭氣得哇哇叫,奪過鄭祺手中的尺子扔進了河里。
鄭裁縫撫摸著鄭祺的頭說,你做得對,孩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心正,尺子就正。
鄭祺大學的專業是工程建筑,學業緊張了,收集尺子的喜好沒有變。各式各樣的尺子裝了幾個紙箱。
鄭祺在宿舍里經常給大家表演量尺寸的游戲,屋子里凡能看到拿到的物件,鄭祺就用手指來丈量,結果也和尺子量的不差分毫。更絕的是,他還能目測出你兩眼之間的距離,手臂的長短,步幅的尺度。學校開運動會,宿舍的李子擲鉛球。第三次投擲的距離剛報完,鄭祺就提出質疑,認為測量有誤差,至少有三公分的誤差。測量的同學撇著嘴不服,重新一測,果然差了3公分。李子憑著找回來的三公分,拿了第二名,在學校食堂狠狠請了宿舍的哥們。
鄭祺畢業分配到建設局,要和大大小小的開發商打交道。鄭祺專業的知識,果敢干練的作風很受上級賞識,六年的歷練,鄭祺升任局長,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鄭祺喜歡尺子,還將搜集的老木尺子包裝成精美的禮品,送給同事朋友。尤其是朋友家只要添丁,他是必定要選個好尺子送給人家,還寓意為孩子長大會成為赤子,愛國愛家孝敬父母,正直做人。朋友都說他摳門,他呵呵一笑,禮輕寓意重。 鄭祺再次見到老同學王大頭是個午后。王大頭已經是財大氣粗的開發商,手眼通天的人物。新經濟開發區建設,王大頭的公司拍下了好幾個大項目。
枕云閣茶社布置的古樸典雅,悠揚的古琴曲緩緩繚繞,是個靜心養性的好去處。在檀香氤氳的包廂里,鄭祺和王大頭品著茶,天南地北地閑扯。 鄭祺知道王大頭約他喝茶的緣由。王大頭開發的幾個小區竣工驗收,有人舉報單元實際面積與施工圖紙有差異,卻被王大頭打通關節過了關。鄭祺帶著調查組去了現場,查看了情況。鄭祺說,至少有百分之二的誤差。工作人員測量的結果是百分之二點一,每個單元面積少了二點七三平方米,驚奇地咂舌。
茶過三泡,王大頭沉不住氣了,老同學,你就大度些,把此事置之度外。我不會虧待你。
鄭祺押了一口茶,老同學,你這兩個小區,八百套住房就要昧下老百姓一千多萬啊,這錢你就掙得安心?
王大頭說,老同學,我這人喜歡直來直去。我也不為難你,誤差總會有的。差一平米,行了吧?給個面子。
鄭祺搖搖頭。
王大頭拿出一個紙袋放在鄭祺眼前,美金,五萬。一平米!
二點七三平米!
王大頭又拍出一個紙袋,一平米! 二點七三平米!
王大頭的臉有扭曲,老同學,別把事情做絕。處世小心為妙。
鄭祺站起身,說,老同學,我又不是沒有挨過你的枝條,呵呵。謝謝你的茶,真是好茶啊。送你一把我收藏的木尺,告辭了。
鄭祺步出茶社,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劉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