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之下,這個標題是個病句。的確,如果不加以定義,這的確是個病句。都是城市孩子了,本身就生活在城市,還需要融入嗎?
這里的“城市孩子”不是指一出生就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是指隨著農村城市化,城市發展中,將周圍的城郊村變為所屬區域,這些城郊村經歷了城中村再到城市中心這些歷程,生活在這些城郊村的孩子。他們和農村出生的孩子一樣,也是在田野中瘋玩,在水中摸魚,在稻谷場摸爬度過了幼年或童年。隨著城市的擴大,他們家里的田野變成了高樓,他們的家由兩層的樓房變成了四層,他們的村莊變成了外來務工人員的聚集地,他們已不再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不再憂愁這生活來源,因為,三層樓的房租足可以滿足他們的一切。
他們開始過著城市人的生活。春暖花開的時候,去公園里郊游;夏日炎炎的時候,帶著泳衣去游泳館里解暑;秋天,去賞楓葉;冬天,去溫泉度假村泡溫泉。這時的孩子們也融入了城市,他們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樣,去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繪畫、舞蹈、武術、樂器。一切自然而然,就這樣,他們融入了城市。
在隨著時間的發展,城中村拆遷了,他們得到了一大筆補償和幾套房子,加上以前出租的分紅,毋庸置疑,他們是絕對的中產者。
反觀農村的孩子,他們的童年在農村,青少年在農村,高中畢業后,或上大學,或接過父母的棒子——外出務工,終于來到了城市,然而,一切是那么的陌生。沒有固定的居所,隨時準備搬家,每個月工資的近三分之一要用于交房租,找工作還是一大難題。他們融入城市生活,顯得異常艱難。
是農村孩子不努力嗎?還是他們不夠聰明?我認為不是,我們不去討論那些頂尖聰明的人,或者精英,就比較學歷、年齡處于同一水平的人。
同樣是本科二批次,專業都還是比較冷門的專業,城市的孩子找不到工作后,回到家,利用房子的拆遷賠償款開了一家裝飾公司,因為他的同學也因拆遷后獲得了房子和賠償款,他的同學又開了酒吧、網吧、餐廳或者其他的個體商戶,他的裝飾公司很快就發展了起來。而農村的孩子呢,因為專業太偏,投了很多簡歷,都是拒絕,他也想做點小生意經營,可是沒錢……
是農村孩子不夠努力嗎?或許是吧,有人說,保潔、銷售、保險等工作,到處都在招人。這里我要額外補充一句,我并沒有看不起這些職業的意思,只是得考慮下一個社會問題,農村孩子考上大學,然后從事這些工作,那么他老家的人會怎么想?估計唾沫能把人淹死。
為什么會造成這種情況呢?因為農村自然發展成城市中,住在里面的人一并受益,享受到了城市的資源,他們在城市的哺育下自然而然的成了城市人,而農村的孩子,長大了才進入城市,他們更像是外來者,貿然的沖進城市這個大家庭中,自然有各種的不適,他們的資源要少,能走的路也很少。
然而就不融入了嗎?那不是真不思進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