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教學是以單元為單位來實施的,單元連接著課程與課時,那么在大概念視角下單元是指的什么呢?
一、大概念視角下的單元
書中提到:單元組織的邏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課程組織的邏輯。泰勒曾經將其分為學科邏輯和心理邏輯。學科邏輯是對學科專家的有意義的關系;心理邏輯是對學習者有意義的關系。看到這里,我想要是這么來說的話,大單元教學,或許更傾向于心理邏輯。不過對照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一般更多是遵從學科邏輯,強調知識的系統傳授。書中也提到課程組織的邏輯,似乎總是在這兩極間擺動,因此被稱為鐘擺困境。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鐘擺困境也逐漸的被打破。書中明確指出學科邏輯和心理邏輯是可以交匯融合的,可形成各種學習活動。至于能否形成高質量的學習,關鍵在于目標的定位,因為目標是單元整體教學關注的首要問題。那么目標又是什么呢?當前學界普遍達成的共識是:以素養為目標,指向解決真實性問題。由此我們得出,單元是一種“素養”單元,而不是原來我們認為的“內容”單元。
第二單元第69頁
二、單元的不同類型
單元分類思維導圖
在這眾多的單元分類中,我接觸過的有:學科宏觀單元(課堂上給同學們滲透);跨學科宏觀單元(在新網師和N師學習中都有所涉及);顯性單元和隱性單元(這里的隱性單元可不可以理解為學科宏觀單元呢?);知識單元和過程單元;學科單元和跨學科單元(新網師做過系列微課程)。
可是,細數起來我接觸的這些雖然比較多,但是會達成什么樣的目標,培養什么樣的素養呢,這是在之前沒有考慮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