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臨近畢業了,你除了應對畢業答辯,還要忙著找長期飯票和一個安穩的小窩,亦或者,你老板是個傻叉,你又不想告訴他。你本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去的打算要跳槽啦!
在你焦頭爛額之際,熵變實驗室為你精心準備了4次在線招聘的課程,引發你對在線招聘的新認識。已經第三次啦,come on!
還有熵變實驗室小伙伴@Dilys在第三次課程后對于在線招聘的思考總結,分享給你。
2008年大學畢業(暴露年齡?。。。莻€時候的招聘方式主要是用人單位來學校舉行宣講會現場投遞簡歷。但也有很多大牛公司要先過第一關的網上簡歷篩選或者是網申。例如寶潔、通用等公司。學生黨時代用的最多的還是應屆生招聘,首先招聘信息全,主要針對應屆生。其次,關于筆試、面試的BBS做得不錯,有一個互相分享的平臺。但很多大公司的網上接收簡歷還是和前程、中華英才、智聯這些平臺合作。有一次和招聘人員聊過,當時的網篩方式還是關鍵詞劃定,例如研究生、性別、本科、211等,淘汰70%的人。
在海量數據時代,這些傳統平臺方便了企業篩選人才,也方便了當時求職的大學生,不用再東奔西跑到處投簡歷,生怕錯過哪一場宣講會。但現場投遞簡歷的成功性還是更大。
同時,08時,各大在線招聘網站并沒有推出針對大學生簡歷的模板,讓學生黨填起來非常痛苦,經驗、培訓這塊沒有東西可填,所以主流的做法是上傳自己的簡歷。
問題:對應屆生這塊市場忽略,主打白領市場。唯一好點的應屆生提供了最初的社交互動(BBS)。
工作后,時不時關注下有無好的工作(原諒我的朝三暮四吧!!)。打開前程、智聯這些網站,眼花繚亂、閃來閃去的廣告條在眼前晃來晃去。在茫茫的職位中卻難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眾所周知的那些公司常年掛在上面,大多是廣告意圖,真正招聘的并不是很多。有時打電話過去詢問,根本就沒有招聘需求。再說到簡歷模板,5、6年間基本無改動,還是生硬的幾個大框框,求職者盡量填滿才能感覺勝算更大一點。但一篇洋洋灑灑近萬字的簡歷對后臺的企業HR卻是極大的工作,事實上他們只看重其中幾個點而已,其余的都是廢話。至少在第一輪海篩而言。
問題:虛假招聘信息多,求職者面對大量信息無法挑選。企業想找到合適的人工作量大。簡歷模板千篇一律,無個性。
近幾年,以獵聘、58同城、拉勾等細分網站不斷出現。獵聘主打獵頭、企業為主的高端人才招聘。58主打藍領招聘。拉勾勾搭互聯網人才為主。于是,幾家網站在廣告投入、界面設計等方面都極大考慮到用戶人群,提升了服務的品質。相較傳統的招聘網站,因為抓住細分市場痛點,都獲得了較好的發展。
如果你想要高端職位,動輒年薪30W+的工作--獵聘
如果你想找服務類工作,立馬上班,還靠譜的---58同城
想進入互聯網公司,不要花里胡哨的介紹,就想看到公司到底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拉勾
除了這些網站,也有公司利用微博、微信等方式推送招聘職位。還有些微信公眾號也定期推送職位和引薦。
在我看來,未來社會,再也不會有一份工作干到死的日子了。一個人一生可能要換4、5份工作,2、3個行業。換工作的頻率將會非常高。除去個人品牌推薦等,主要還是得依靠在線網站找工作。傳統的網站大而全,但當企業HR使用過小而美,最重要是能提升每月招聘考核績效時,大而全就不是一個優勢了。畢竟一個公司從篩選簡歷到面試都要花費不少的時間、精力和財力。我認為未來在線招聘網站還可以提供以下增值業務:
1.職業生涯培訓。90后更多關注自身的個性,敢想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在整個中國的應試教育摧殘下,很少有人心智打開,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越來越多的走向社會的人都在碰到釘子后迫切想知道自己到底想變成什么樣的人。這就需要職業生涯培訓。當清楚自己的需求后,求職更加理性,企業忠誠度也會更高。
2.職業訪談。很多看似美好的職位背后都有讓你足以放棄的理由。但求職者根本看不到。招聘網站可以提供給這些求職者面對在其中的從業者面對面甚至體驗的機會。
3.下沉到高中,給高中生提供職業職位體驗日。讓中國學生從高中時代就能對工作、對職業有個更透徹的認識,死讀書是不行的。
現在人人都在鼓吹創業,到處是一夜發家致富的傳奇。但大多數中國人還是需要一份工作養活自己、獨立成人。這些網站在提供招聘信息的同時,更多應該承擔起對中國人職業觀建立的社會責任。
原文地址:點擊獲得更多內容
更多干貨、更多視角請關注微信公眾號(shangla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