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鄉村教師的十個“夢想”
今年,在北京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與一位領導談到鄉村學校好教師“進不去”、“留不住”。聽了我的話,這位領導脫口而出:“不就是鄉村教師待遇低嗎?當鄉村教師待遇比城里高一倍時,鄉村教師‘進不去’、‘留不住’的問題還存在嗎?”
這位領導不愧為著名的經濟學家。的確,當一個地方成為人才洼地的時候,這個地方必定是價值回報的洼地。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我和山東省有關部門的同志到平度、安丘兩地鄉村學校實地調研表明:鄉村教師對自身工作價值的期盼是多元的、豐富的、立體的,既有物質層面的,也不乏精神層面的。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隨著改革開放后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代鄉村教師即將整體進入退出期,將有越來越多的新一代大學生走上鄉村學校教師崗位。這一代大學生與老一代中師生相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他們既不會甘于物質生活的貧困,也不會甘于精神生活的貧瘠。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未雨綢繆,切實解決鄉村教師的各種利益關切,否則,在城鎮化進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鄉村教育將面臨更加復雜嚴峻的挑戰。
夢想1
能否有一個洗澡的地方?
王君平,1968年11月出生,中師畢業,1988年7月參加工作,一級教師。現任教于平度大澤山鎮上甲小學。
——我工作27年了,沒有什么高的要求,只有一個夢想,就是能有個洗澡的地方,希望做飯的地方能與住的地方分開。
王老師說著說著,就哽咽了起來……青島市陪同調研的同志禁不住拿起紙巾不斷地擦拭自己的眼睛。這時,整個會議室的空氣都有些凝固了!
李淑敏,24歲,本科畢業,教齡1年,現任教于安丘上株梧小學。
——我是從泰山學院畢業的音樂專業老師,家在諸城,住的地方就是一間筒子房,沒有洗澡的地方,洗澡的時候只能打點水……
政策與建議——
鄉村教師希望有一個能洗澡的衛生間,希望有一間做飯的小廚房,希望有一間單獨睡覺的小臥室,過分嗎?這實在是政府為他們在鄉村教書應提供的最基本的生活條件。其實,早在2010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就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農村邊遠艱苦地區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試點項目的指導意見》。
當我走進鄉村學校,看到新畢業的大學生們擠在一間筒子房里時,心里很不是滋味。
各級政府必須將鄉村教師周轉房建設納入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教師提供基本的生活條件,其建設資金由省、市、縣(市、區)政府按比例分擔。這是各級政府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必須履行的基本公共職責。
夢想2
能否有一個體檢的機會?
王慶韶,1966年9月出生,中師畢業,1998年7月參加工作,一級教師,現任教于平度大澤山鎮大澤山小學。
——鄉村學校老師課時多,教學任務重,有些老師身體差,有的因病過早去世,鄉村學校教師的健康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我們有一個期盼,就是重視一下教師的體檢,每年能否認真檢查一下?不要走過場。
孫德良,平度市教育局局長。
——落實教師的健康體檢,關鍵還是經費。我們測算了一下,如果按照應該檢查的基本項目進行體檢,每位教師一次體檢需要300元左右。
后來,據我們調研組了解,大澤山鎮中小學教師183人,有8名教師患有腦血栓、肝硬化、癌癥等大病,近3年因癌癥去世1名。
政策與建議——
《教師法》第二十九條規定:“教師的醫療同當地國家公務員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對教師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師進行休養。醫療機構應當對當地教師的醫療提供方便。”為鄉村教師提供健康檢查的機會,是《教師法》規定的地方政府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
縣(市、區)級政府必須保障鄉村教師健康體檢的權利,將體檢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夢想3
能否給一點交通補貼?
郭麗君,27歲,本科畢業,教齡3年,二級教師,現任教于安丘書院中學。
——我是音樂老師,老家離學校5公里。但我結婚后,家住縣城,僅交通費一個月大約就需要200元。政府可否為在鄉村工作的教師配備班車?或者給點交通補貼?
劉聰民,28歲,專科畢業,教齡3年,三級教師,現任教于安丘大盛中學。
——我家住在市里,學校離家80里路,來回不方便,一周只能回去一次,每次回家需要交通費20元,每月往返4次,需要交通費160元左右。
政策與建議——
《教師法》第二十七條規定:“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教師以及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應當予以補貼。”2013年中央1號文件寫入“設立專項資金,對在連片特困地區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給予生活補助”。
調研發現,山東省鄉村教師與當地公務員一樣,已經開始享受鄉鎮工作津貼。存在的問題是:有的地方執行標準低,有的地方沒有體現差別化待遇。
今天的鄉村教師,尤其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在鄉村教書,卻住在城鎮,其往來鄉村與城鎮的交通費,是他們在鄉村教書必須付出的生活成本,應該納入生活補助的范疇。
省級政府應該出臺政策,按照鄉村學校距離城鎮交通半徑的不同,給予鄉村教師一定數額的交通補貼。
夢想4
能否有進城學習的機會?
紀寧,1975年12月出生,中師畢業,1994年7月參加工作,二級教師,現任平度明村鎮明村小學校長。
——鄉村學校在校生規模小,靠生均公用經費根本無法滿足教師培訓的需要,希望教師培訓有專項經費。
李秀華,1979年9月出生,中師畢業,2000年12月參加工作,二級教師,現任教于平度崔家集鎮崔家集小學。
——鄉村教育最大的困難還是教師培訓問題,我們除了參加本地教師培訓,沒有參加青島市培訓的機會,更沒有走出去學習、考察的機會。
政策與建議——
《教師法》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主管部門和學校應當制定教師培訓規劃,對教師進行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業務培訓。”“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為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培養、培訓教師。”
鄉村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像城里的教師一樣,有機會參與高端培訓、有機會向名師學習、有走出鄉村學校到城里名校學習的機會,有更多的專業培訓機會,有專門的培訓經費。滿足鄉村教師獲得更多更好的專業發展的機會,既是各級政府留住鄉村教師的重要舉措,更是推進教育公平的應有之義。
省、市政府應啟動鄉村教師專項培訓計劃,經費單列。
夢想5
能否讓孩子有個好的教育環境?
李代華,32歲,中師畢業,教齡14年,二級教師,現任教于安丘石埠子鎮書院中學。
——我家是雙職工家庭,學校里沒有房子住,只好在外面租房子住。如果說,住房問題通過自己努力還能解決的話,有一個問題卻是我們這些鄉村教師心中揮之不去的痛。這就是,作為孩子的母親,非常擔心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問題,但孩子有什么興趣和特長的話,想參加個培訓班,在鄉村就沒有條件了。
曹學順,39歲,本科畢業,教齡16年,一級教師,現任安丘大盛鎮大盛小學校長。
——要留住鄉村教師,必須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改善鄉村教師的住房條件,關心青年教師成家立業,等等。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就是鄉村教師孩子的教育環境條件與城市差距太大,這是鄉村學校留不住優秀教師的一個重要原因。
政策與建議——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城鄉教育差距仍然會存在。這些年輕的大學生自愿到鄉村學校教書,本身就是一種奉獻。鄉村教師關注子女入托、上學問題,各級政府應該予以重視,妥善解決。
縣(市、區)政府加快在城鎮建設教師住宅小區,讓鄉村教師子女在居住地就近入托、入學。
夢想6
能否有一定的文化生活?
劉玲玲,23歲,本科畢業,教齡1年,現任教于安丘石埠子鎮召忽小學。
——只有我一個年輕人在這里教書,有時真有點待不下去的感覺,能不能多進些年輕老師?
曹曉娟,27歲,本科畢業,教齡2年,三級教師,現任教于安丘大盛鎮大盛小學。
——我畢業于洛陽師范學院,去年來到這里工作,這里空氣好,但下班后娛樂的機會少,想出去逛街也沒有地方。
李淑敏,24歲,本科畢業,教齡1年,現任教于安丘上株梧小學。
——我喜歡鄉村,喜歡這里的孩子,愿意在這里工作。但是我24歲了,需要找對象,可這里缺少條件。
韓涌,33歲,中師畢業,教齡15年,二級教師,現任教于安丘大盛鎮大盛中學。
——鄉村教師更希望得到老百姓的認可,政府不僅要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也要在精神上給鄉村教師更多的鼓勵,要多搞一些城鄉教育交流活動,多宣傳鄉村教師,等等。
政策與建議——
國務院《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已對表彰、宣傳鄉村教師業績做出了政策規定。各級政府必須清醒地看到,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年大學生走進鄉村學校,他們已不可能甘于貧瘠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
縣(市、區)、鄉鎮政府加強新一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既要重視提高他們物質待遇,也要注重改善和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包括關注他們的婚戀生活。
夢想7
能否配齊學科教師?
藺文燕,1970年9月出生,中師畢業,1990年7月參加工作,一級教師,現任平度灰埠鎮中心小學校長。
——全鎮小學共有在職教師223人,高級職稱只有4人。教師年齡比較大,有個學區小學,全校教師中,只有校長小于50歲。近年來,教師退休的多,補充進來的少,2013年退了18人,進了7人;2014年,退了11人,進了4人。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配齊音體美教師。
楊本瑜,1971年7月出生,中師畢業,1992年7月參加工作,一級教師,現任平度大澤山中心小學校長。
——我們學區除了中心小學之外,還有3所村小,共有在校學生1560人,在職教師104名,其中50歲以上的52人,40歲以上28人,40歲以下的24人。規模最小的學校6個班級,11位教師。以學區為單位,體育教師缺5人,音樂教師缺3人、美術教師缺3人、信息技術教師缺3人,總計缺少14位教師。
政策與建議——
鄉村學校,特別是教學點,在校學生少,教師配備少,很難按照國家課程方案,把所需要的學科教師配齊,尤其是音樂、體育、美術、科學、信息技術、心理健康等學科教師。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出了“推進義務教育學區制建設”的要求,這為破解鄉村學校學科教師配備短缺的難題提供了一個制度基礎,即鄉村學校可以義務教育學區為單位,進行教師資源的統籌配置。
單一的鄉村學校或教學點,無法按國家規定配齊學科教師,可以學區為單位配齊學科教師,在學區內實行走教。政府應為參與走教的老師提供一定的交通補貼。
夢想8
能否多進些年輕大學生?
王立慶,1965年1月出生,初中畢業,1981年12月參加工作,高級教師,現任平度大澤山中學校長。
——我們大澤山與萊州接壤。現在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就是退多補少。誰為農村孩子教書,幾年后就都退出了。我們學校有17名老民師轉正的,教師年齡老化,青壯年教師非常短缺,來了也留不住,這幾年調走了3位教師,都是35歲以下的。
劉希光,46歲,中師畢業,教齡20年,一級教師,現任安丘石埠子鎮上株梧小學校長。
——學校有321名學生,8個教學班,33名教師,其中50歲以上的教師26人,一線教師只有18人,其中,今年退休4人,來交流支教的3位教師已經走了,剩下的只有11人。現在,有一位剛分來的大學生每周上10節英語課,兼任班主任,非常受學生的歡迎,希望多分些這樣的大學生來。
政策與建議——
不能不承認,當前支撐鄉村教育的仍然是老中師畢業生,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老民師轉正過來的,他們的年齡大都在55歲左右,或者說,在未來5年,他們將進入集中退出期。
各級政府如果不采取切實措施吸引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學校教師,誰來為鄉村孩子教書?將成為一個重大挑戰。
市、縣(市、區)政府應該啟動農村緊缺學科教師補充專項計劃。
夢想9
能否留住鄉村優秀教師?
王大慶,52歲,高中畢業,教齡35年,高級教師,現任安丘石埠子鎮中心學校校長。
——我們鎮有1所初中、4所小學,在校生2892人,在職教師288人。我最大的愿望,是有一支穩定的教師隊伍。這5年,退休教師135人,調走教師75人,新分教師35人。可一年下來,我們學校平均新進7位教師,退休的卻達25人,調走的10人左右。
現在,青年教師能下得來,這些教師教書也很好,但就是留不住,他們待上5年后就想著走,因為城市吸引力大。
政策與建議——
多年來,我國教師資源配置始終呈現著人才逆向流動局面,欠發達地區、鄉村學校事實上承擔著為發達地區、為城市學校培養培訓教師的職責。近年來,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晉升高一級職稱必須有到薄弱學校或農村學校任教一定年限的規定。不過,相關規定年限多為一年,沒有體現鼓勵優秀教師長期在鄉村學校任教的導向。調研中,鄉村教師提出的評審職稱時按照教師在鄉村學校工作年限給予加分的建議是值得重視的。貴州、江西等省已出臺了在鄉村學校任教滿若干年可直接聘任高級教師職務的規定。
各級政府鄉村教師職稱評審,特級教師、名師、名校長評選,以及評先樹優等,應該與城鎮分開,評審評選時實行計劃單列。
夢想10
能否實施鄉村教師聘用本地化?
于良正,現任安丘大盛鎮教育管理辦公室主任。
——現在,老教師進入了退休的高峰期,每年10位左右退休,學生卻迎來了入學高峰。初中教師超編嚴重,小學教師稍好一些。小學教師隊伍中,從代課教師中招考的占30%,從民辦教師轉正的占20%—30%,通過分配來的小學教師占33%。
前些年,中專教師對農村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教師隊伍的穩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現在,這些老教師家在本鄉鎮的占90%,但新分來的教師,家在本地的就很少了,這些教師來自全省各地,甚至有外省的。建議鄉村教師招聘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培養。
趙興軍,現任安丘大盛鎮教育管理辦公室團委書記,兼任體育教師。
——農村學校為什么老是留不住人?這不僅是待遇問題,還有很多其它因素。我2000年來的時候,一塊來的有11位老師,現在還剩下兩位。我是當地人,我認為,教師本土化是解決問題的重要舉措。
政策與建議——
30多年前,我國許多縣都有師范學校,這些師范學校畢業生回到本鄉本土,支撐起了當代中國的鄉村教育,他們是可敬可愛的人民教師。他們大多是本地人,在本地吃,在本地住,教本地娃,自己的事業、自己的鄉情,都在當地,在當地教一輩子書也無怨無悔。
今天,在當代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浪潮中,再像30年前那樣,由當地中師生接過老一代中師生的教鞭,延續鄉村學校的圣火,已不可能。但這并不是說,鄉村學校教師本地化的模式在當今時代已完全失靈。不過,這里的本地化,就其地域概念而言,應適時擴大至縣域、市域,隨著交通條件的改變和人們日常溝通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在鄉村學校教書,而把家安在城鎮,是完全可行的。
在當前鄉村學校教師職業吸引力不強的局面下,各省應創新教育培養模式,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方式,培養一支安心在鄉村學校執教的教師隊伍。
2006—2014年,湖南省、市財政投入專項培養資金4.7億元,實施免費定向師范生培養,目前已形成“三種學制”(四年制本科、六年制本科、五年制專科)、“四類計劃”(縣來縣去、縣來鄉去、鄉來鄉去、鄉來點去),各學段、各學科教師培養全覆蓋的免費定向師范生培養完整體系。(張志勇作者系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