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42廖美欣
蘇東坡曾在杭州任通判一職,他沉醉于杭州美景以及杭州的輕松愉快。而杭州人也喜愛蘇東坡這位年輕的名師人,喜愛他的朝氣沖力,他那瀟灑的神韻,他那不拘小節的胸襟。不可否認的是,杭州就像是蘇東坡的第二故鄉。在這個山林湖海皆是美景,街道繁華廟宇雄偉的杭州,他創作出了很多流傳至今的詩歌。
林語堂認為,“蘇東坡的詩思,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盡其才。一個城市,能得使人發現其生活上復雜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詩人能在寥寥四行詩句中發現此地的精粹、氣象、美麗,也頗不簡單。”就如接下來舉的例子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東坡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西湖給他帶來的純凈美。
他喜愛在杭州四處走走。杭州的自然美使他沉浸在其中。他會時不時走到城郊山上的寺院中,消磨時光。回到家,便是黃昏時分了。便有了這樣的詩句:“睡眼忽驚,繁燈鬧河塘。市人拍手笑,狀如失林獐。”在第十一章還有這樣的對西湖景色的描繪:“白云依偎于山巔,使山巒半隱半顯,白云飄忽出沒,山容隨之而改變;山巒供白云以家鄉,使之倦游而歸息。有時天陰欲雪,陰霾低垂,丘阜便隱而難見。陰霾之后,游客尚可望見樓塔閃動,東鱗西爪,遠山輪廓,依稀在望。晴朗之日,水清見底,游魚可數。蘇東坡在兩行七言詩里,描繪船夫的黃頭巾,襯托著碧綠的山光,給人以極為鮮明的印象。”在林語堂的筆下,就更能體會到為什么蘇東坡會沉迷在其中了。西湖的藍天白云,碧水微風,總能勾起詩人的創作欲。蘇東坡向來樂觀豁達,看到此情此景,怎么會不有感而發呢?
在杭州那樣繁華的城市里,少不了妓女的存在。蘇東坡有時會和她們共同玩樂,欣賞西湖的美景。“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卻愁彌勒下生遲。不見老婆三五,少年時。”蘇東坡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淘氣的舉動,將一個妓女帶入寺院中。可想而知,和蘇東坡關系很好的老禪師肯定是心中不悅的。但隨后蘇東坡讓妓女唱的這首小調讓大通禪師忍不住笑了起來。大通禪師一向嚴肅,而這次,不但氣消了,也允許了蘇東坡這樣的行為。可見,蘇東坡身上的幽默因子多么強大了。
杭州,給蘇東坡留下了太多的念想。山光水色,高僧名妓,時常可以在他的詩中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