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悟
今天到黃島一家幼兒園去又給咱們學校“帶鹽”一把。說實在的,我在開放日和招生說明會上講過多次兒童發展和大綱,像咱們家長自己的課堂那種同頻共振的氣場是可遇不可求的。愛之帆家長社群的氛圍,打著燈籠都難找。還是泰山老師那句話:覺醒的人們改變世界。我們學校有今天的蓬勃發展,一定和這樣好的社群的氛圍分不開!值得珍惜!
再來說說我們的孩子。我們整天帶的孩子心里覺得“好使了”,那是王婆賣瓜,班上的孩子任課老師夸夸(這次有幾位老師,仔細看隨后任課老師報告),那也是“自己筐里的杏沒孬的”,今天要來說說袁老師這個“外來和尚”眼里的娃。
袁老師給咱們“二團”上過幾節課,今天跟我說個別孩子需要慢慢加強基本功,整體水平都很不錯。還給咱們學校的孩子高度評價:他說咱的孩子音樂素養太好了,整個學校80%孩子的能力趕上他所在孩子全校精挑細選出來的幾個孩子。有些孩子的音樂素養,比他都高,是因為一二年級教豎笛的方法幫很多孩子培養了很好的音樂素養,耳朵特別靈敏,音準特別好。
這就是我們培養出來的孩子們!即使三年級開始學一些樂理了,也還是大量地靠耳朵,先把這個基礎打好了,而不是只依賴譜子,孩子們的樂感就非常好了。這個學習方法同樣也應用在英語上,前面幾年就是各種聽說。后邊沒展開說英語的學習,其實我們自己想想就是這樣的,三年級開始學字母,大量的歌曲、童謠、詩及律動,培養了很好的語感,這都是最好的基礎。
他還說,小孩子要發展自己的個性,也沒法要求他們都同時能非常自律,但是咱們高年級的孩子就能看出來了,女孩子有女孩子樣,男孩子有男孩子樣。
我們給予孩子的理解和支持、信任和保護,使得孩子成為孩子!
上次家長課堂有家長說,理念很好,如何落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班級狀態
有游學前的興奮,我看到更多是班級的整體感更強,和老師的默契更深,“一個眼神”的交流越來越多,紅豆瓶已經達到“看電影”檔。
這周一Echo老師為每個班劃分出一塊試驗田,周一宣布了這個消息之后,周二孩子們一早就發現建筑版塊修的小花壇和上面靠墻邊一溜地上已經插了塊牌子上面寫著“常青班”。說干就干,孩子們周二一早就開始翻地、撿地里的垃圾,順便了解了垃圾分類的各個垃圾桶的功能、填埋了一部分我從家帶來的廚余、帶來的廚余發酵產生的液肥,“護花使者”已經開始稀釋了澆花、孩子們?排班每天去食堂取廚余。周二中午的英語口語也臨時改成了土壤培育課,Echo老師講了“厚土三明治”之后,緊接著寫的《環保我可以這樣做》里面,孩子寫到“很多我們沒用的東西,大地卻很需要”,或者“盡可能能重復利用東西,少用一次性用品,減少垃圾的產生。”周三有兩個同學帶來了果皮,我們用來堆肥和做酵素,周四有同學又拿來廢棄的紙殼準備做最底層鋪墊......如何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然更好地相處,種子就是這樣播下,未來的地球是他們的家園,更要靠他們去善待和保護。
校園種植用的土,因為路邊塌陷卡車陷入坑里,只能連夜卸在人行道上,只好一早“愚公移山”。誰能想到這么一座山大人孩子們肩挑手拿地不到兩小時都移走了?11-5年級分別干了一陣陸續撤離,剩下6-8年級和家長老師們,掃得渣都沒剩。
就像一位家長說的“一次勞動,變成一個節日。”?
愛之帆,不就是一個神奇的學校嗎?
周五音樂課昊宸突然到辦公室叫我,說礎老師讓我去聽他們吹豎笛。我一進到音樂教室,看到孩子們板板正正坐在那里,儼然是交響樂團的演出班子。演出曲目正是我們每天早晨練習的中音豎笛曲《紅河谷》,加上了非洲鼓和鋼琴、串鈴伴奏,更豐富立體。孩子們因為多少有些緊張,并不是完美的“演出”,但是看到他們那興奮、不好意思又難掩自豪的小眼神,我還真需要控制一下情緒,不然哭出來他們會更不好意思的。
有時候感動和欣慰的表達,也許只是咧著嘴拍巴掌......
主課
?這周開始本地地理版塊。三年級降落到大地之后,四年級整個世界的主題開始展開。地理是包羅萬象的學科,從自然到人文,各種感官印象和記憶思考摻雜交錯。
我們回顧了方向之后,從上個版塊停下來的地方接著探索青島的其他地方。具體內容:
講了嶗山的傳說故事。從鰲山到勞山再到嶗山。也就知道鰲山灣、鰲山衛的來由。
劃分青島的行政區域,各個區的相對位置和關系,“區”和“市”的區分,孩子們搞清楚三個叫作市的地區有:萊西、膠州、平度,其余都是“區”。自己家在哪個區,分小組在地圖上找到上學路上經過哪些區,哪里是區交界處。
假如一個從沒到過青島的朋友來青島,作為本地的小主人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介紹這個城市,孩子們想出歷史、文化、名人、名勝、天氣、地形、交通、民俗、風景、自然資源、飲食、娛樂等。其實這正是地理包含的自然和人文的內容。接下來的兩天我們就分別講了這些項目之下的內容。
地形部分,結合黑板主題畫--城區東南部的地圖,孩子們總結有青島三面環海、依山傍海,海岸線長,多山等。對照地圖,為嶗山的幾大區域識別相對位置,包括華樓、太清、上清、北九水、棋盤石、巨峰等。聽到我們游學會去的地方和路線,孩子還是很興奮,個個眼發光。
交通方面,特別講了膠州灣海底隧道,從之前的輪渡及種種不便,因天氣原因可能3-4小時才能過海,到地鐵修通車后第二天我乘坐隧道公交,來回只需要25分鐘!孩子們全都“哇”。隧道最深處離海面有82米多,孩子們算出相當于多少層樓高后,孩子們又是“哇”。
講到民俗部分,我們講了青島三大怪:打啤酒用塑料袋、泳裝穿在外、路燈底下夠級牌。另外還了解了青島的特色時尚“臉基尼”,我專門從發明人那位大姨的店里買了個臉基尼,趁洗抹布時去外面戴好走進教室,有的孩子看到就鉆桌子下面了。我們班的孩子將來心理應該比較強大吧。
周四的體育課因為李杰老師崴了腳,我們看了著名的動畫片《嶗山道士》。《嶗山道士》是使嶗山馳名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二天順便講了蒲松齡在嶗山采野茶擺攤換故事的故事。
自然資源方面,孩子們總結的有礦泉水、嶗山綠石、海鮮、嶗山綠茶。有孩子就說青島的資源還真豐富,我們一起總結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青島是有山有海,受到了自然的特別眷顧。所以有句俗語“千難萬難,不離嶗山。”
課講到這,四年級的本地地理的“情感目標”就完成了多半:在四年級,還不會涉及非常專業的科學理論,更多從事實出發,在情感層面上親近家鄉、熱愛家鄉。
一周的課程都是“紙上談兵”,先對要去的地方有所了解,再去親身感受。問孩子們去游學都要怎樣去感受,了解哪些方面呢??孩子們總結,了解人們的生活特點、建筑、植物、動物、天氣、景色、地形、河流和山……我想孩子們已經準備好了。
下周我們就去看看這山、這海、這人吧。非常感謝劉睿爸爸作為游學籌備團團長考察線路、預訂住處;還有各位團員們虞博涵爸爸、毛佟未爸爸、尚文朔媽媽、田弘毅媽媽、劉睿媽媽的精心計劃和安排。孩子們的每次出行都有各種加持,在路上更多是要靠自己了。小鳥就是這樣一次次學習飛翔,孩子們也是這樣不斷長大。
體育 李杰老師
這周只上了一節課,內容卻很豐富,師生問好開始,講解課程內容,布置場地。熱身運動和勻速跑400米后,同學們分成兩隊障礙跑接力,強調動作要求,綜合能力練習。大家磨拳擦掌,躍躍欲試。一聲令下,同學們馬上就進入了狀態,跳躍,翻滾,平衡,樣樣精彩。老師在旁關注提醒。兩輪結束后還有點時間來會兒〈勇敢的騎士〉,開心的一節課。
英語 Olivia老師
本周配合即將開始的讀本內容,對之前低年級學過的詩歌內容復習并書寫閱讀。對新來的孩子需要更多的付出,原有的孩子對內容的回憶也需要一點時間扎實。開始特別對個體孩子進行課后跟蹤,有的孩子效果立竿見影,但是也有的孩子能看得出來還是處于“無心”的工作狀態,只是交給我了作業,真正的掌握還需要繼續努力用心。這個學期明顯感覺到整個班級的變化,特別是在紀律方面,師生之間也更多默契。
書法 傅老師
硬筆作業田弘毅沒有交。課堂上講解了“清、溪”的結構,還有三點水的寫法。
軟筆開始練習自己的作品,示范了幾個難字“刻、辭、躬、聽”,有幾位同學試著在宣紙上寫了一遍作品,米多的要好一些,其他同學還要繼續練習。
王佳禾和呂昀澤在宣紙上也試寫了四字斗方作品,還不錯。
音樂 張礎老師
復習了蘇珊娜,節奏律動雨刷器我們從8拍子一路經過4拍子2拍子到1拍,空間和時間上的肢體變化,可以捕捉到內在的節奏律動,自己創設的體驗……
《紅河谷》:加入了3種伴奏,鋼琴,非洲鼓,串鈴,弱起小節的進入有孩子還會著急,打磨了一些小細節,比如中間出現的切分節奏,重拍落在中間較長音的位置上……孩子們的伴奏樂器人選都是應征上崗,你會發現有的孩子看老師示范感覺秒懂躍躍欲試,眼高手低,真正拿到樂器就不知所措,有的孩子會自己模擬練習,有數才會試試看再去調整,有意思的體驗……結束前開門時間邀請了楊老師觀看,孩子們會很認真的展示所學。
濕水彩 曉春老師
本周升級了春雨的練習,在蒙蒙的細雨中隱隱約約地看到了什么?可能是一朵花,一片葉子~~花或者葉子也像春雨一樣,是斜斜的雨滴落下來形成的。當有孩子喊用斜斜的雨滴不可能畫出來什么,也有孩子肯定地回復他你怎么知道畫不來,能畫出來!然后在春雨里就有了葉子,小狗,飛機,汽車~~
濕水彩我們繼續默畫了一朵玫瑰花,希望在反復中可以更好的完善作品。
自然課 曉春老師
本周分到了責任田一塊,當了地主的孩子們終于有“地”放矢了,五六平方的土地被爭先恐后的翻了好幾遍。為了能更有計劃和秩序的當好地主,本周利用手工課的時間和孩子們討論了花園設計圖,還有播種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一聽只是討論不是直接去翻地,有的娃就一臉的失望和無興趣。耐著性子一起討論了沃土三明治,選了酵素制作組,舉手投票選出了4種孩子們想要種植的蔬菜和植物,孩子們全方位地考慮了實用和觀賞兩方面價值。接下來就進入實戰階段,沖進地里掄起鋤頭,鐵鍬,男娃女娃的動作把式都一副行家里手的范。可惜土地資源有限,翻地的活分分鐘就干完,所以這6、7平的土地被輪番翻了幾遍。酵素制作又是另一番模樣,細致的女娃把從家里帶來的橘皮,一點一點撕成小塊,還有從廚房收集的白菜葉子,物盡其用,一點不浪費的加工成酵素。最后翻地工作結束,懂得花園規劃的幾個娃和我一起把菜園種植區劃分好,用碎石塊圈起來,菜園子終有點模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