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一周翻了上周日記,整個焦慮非常:
周一開始述職準備,當天是晚上3點睡覺的,第二天5天跟著鬧鐘起來;
周二見班主任是滿懷期待的,但到的時候困到不行,甚至有點后悔,應該下次再約的,何必強堅持呢。于是想著周三請假一天吧。
周二9點多睡覺,于是周三又精力充沛了,沒請假,當天媽媽又再一次給豆豆過了一個生日。當天培訓了述職的STAR原則,于是再次感到焦慮
周四保持焦慮,完成大綱。
周五最后一天提交申請,保持焦慮,于是決定請假,結果情況是在家早上完成周報,下午繼續完成剩余的內容,當天10:25提交申請。
于是不再想做事,接下來怎么辦?還有正式PPT和演講準備,繼續焦慮中。
周六帶著豆豆去草地上玩了一上午,短暫放開自己,但是沒做任何事情的焦慮無處不再,回家不想打掃家,做飯,衣服都沒洗,某人秋收計劃回家,看到賴在沙發上的兩人,和混亂不堪的家里,是及其無語的,我再度向他表達我的焦慮,焦慮以至于只能看電視了。
結果就是焦慮,帶來工作和生活的混亂不堪,工作上甚至開始逃避,感覺這個工作強度太大,除了本職工作,這么多的匯報和總結,簡直要崩潰了。接到獵頭電話都有了跳的想法了,而實際在這里我很充實、也很開心,如果僅僅是因為困難,我逃避了,那么連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
生活中根本懶得收拾家,唯一想做的放松的事情,就是看老九門,于是每天越來越乏。簡直是惡性循環。
小組上更是表現的讓自己失望:第一次出現7點多打卡的情況,第一次班級檢視會沒參加。游離在外給自己的理由是:我真的是比較忙,等我忙完這陣子。看著群里積極打卡的狀況,開始圈外人的態度看待,僅僅覺得厲害而已,自己沒有帶入感,所以社群化學習必須有參與,否則你永遠只是圈外人,本周我繼續成為組長。4組加油!
項目還遠遠沒有完成,但我必須加以反思,否則我永遠走不出類似的窘境:
1、開始的期待:最初的時候總對自己又不切實際的期待,期待PPT的完美,期待演講突然像演說家一樣娓娓道來;實際上我知道,這根本不可能;
2、過程中目標和要求不夠清晰,沒有對目標和任務進行劃分。實際上本周我要完成的是申請,而申請是主要貢獻度的描述,STAR是整個故事的描述,可以放在后面,前面研究的能力模型花了1天時間,在我看來也沒必要;完成申請是首要目標;
3、PPT目前完成了大綱,還依賴于其他同事或某人幫我調整,但是:難道我每次都要依賴別人嗎?所以靠自己,可以問技巧,但絕不能依賴別人。
拆解下目標:
1、PPT今天完成圖形優化,方式可以問同事;
2、明天與領導過PPT并進行演練;
3、晚上回家自行演練;
今天開始新的一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