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李笑來老師的寫作講課不枯澀?從讀過的這幾篇文章來看,我發現,李老師擅長:
1.鼓勵人;
寫作并不是什么太過了不起的能力,寫作能力你有我有大家有,不要神話寫作能力,堅持寫作的小白一定比放棄的人要好得多得多。
2.提供方法論;
李笑來老師不光引你去尋找問題的關鍵,還提供一系列可行的方法論;
方法論:主要解決“怎么辦”的問題
就拿【輸入的關鍵】來說:李笑來老師認為輸入的關鍵是:
? ? ? ? ? ?思考能力+思考質量+思考習慣
怎樣提高思考能力?實踐+積累
怎樣提高思考質量?
寫作!寫作其實是在倒逼自己的思考質量
如何培養思考習慣?培養獨立思考
3.舉例;
單憑高度概括后的話,來敘述自己的觀點,毫無可信度!李笑來老師在一篇文章中舉的例子手指頭和腳趾頭加起來都數不清楚;很多例子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我們也許聽到過,或看到過
不是隨便甩幾個高大上的專業名字告訴你就是這樣的你應該怎么怎么做!而是用舉例的方式填充已有的方法論。
4.總結;
一個邏輯不清的人,是不能把自己說過的話再復述一遍的;反之,一個條理清晰的人說出的話給人的感覺是呈塊狀彈出;
李笑來老師的幾篇演講稿像一串串珍珠,有一根看不見的繩子把零散的珍珠串起來,讓這些珍珠一個緊挨著一個,首尾相連。
5.重復;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三遍三遍,李笑來老師敲黑板說三遍的,你就要注意,接下來的是重點啦!雖然接觸李笑來老師并不多,但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他的幽默氣息~
李笑來老師唾棄那些認為寫作就是單純輸出的人,他一再強調寫作=輸入--處理--輸出,很顯然寫作流程的第一步是輸入;
如果說寫作是一項健腦運動 ? ? ? ? ? ? ? ? 那么閱讀就是運動前的準備活動
這一點我要深刻的做一下反省,我的大腦喜歡圖片多于文字,如果圖片和文字同時向我招手,我的大腦就會告訴我,選圖片選圖片;
如果有彩色和黑白兩條岔路,我的大腦就牽引著我走彩色這條路,所以對于黑白文字一直不感興趣,以至于閱讀量被壓縮到低之又低。
如果發現身體不好了,可能會想通過健身來改變自己,一樣的,現在發現“腦子”不好了,我當然也想通過健腦改善自己。健身不能盲目,更何況健腦呢?
李笑來老師提議從選書做起,以他的經驗:一,盡量只讀非虛構類的書籍;二,盡量只讀英文書籍
別想不通第二點,我一個月以前也想不通,直到上了這個學期學院開設的《中國文化》課。第一堂課還想給這門課一個差評呢!為什么?題文不符呀,說好的中國文化,課本你怎么用中英對照來寫?
從小到大,我們都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就像照鏡子一樣只能照到正面;要想看到背面,就得從另一個角度——英文,就是另一塊鏡子,能從別人的眼光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
如果讀中文書籍是減脂戶外跑步,那讀英文書籍可能就是超燃脂戶外跑吧!
跑完步要做拉伸活動,閱讀也一樣,書不能看完就過,還有重要的一點,收集&素材
收集&素材方法有兩個:
a.便簽 ? ?小棕同學寫過一篇文章《一款寫作利器》【想走的更遠,何不試下帶著便簽這把“利器”呢?】看過這篇文章后的我嘗試著用便簽抓住生活中靈感的尾巴
b.電子書 ? ? 電子書的好處是,可以檢索關鍵字,選取自己喜歡的內容,建立屬于自己的素材庫
? ? ? ? ? ? ? ? ? ? ? ? ? ? a + b = +∞
愛運動的人都懷揣一顆冒險的心,我很想在寫作這個未知領域進行一次冒險;這篇文章,是看了李笑來老師演講稿后的一點點讀后感和想法。
我在簡書上發表第一篇文章至今一個月,我感嘆我接觸寫作的時間如此之短,也振奮我向未知領域邁出的勇敢一步;
對我來說,寫作這條路就像在黑夜里走鐵索橋,如果說讀好文章能修建索橋的扶手,那小棕的鼓勵,就像索橋上的燈,照亮并指引前方的路。
我不害怕道路中的艱難險阻
因為最能激勵我心的回答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已經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