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首發(fā) | 漂成都
??文 | 漂師傅
生活中,有很多人抱怨工資低、內容枯燥、工作沒激情、老板沒人情味等等,然后就開始了“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狀態(tài)。
消極怠工是每一個上班族都會面臨的問題。
但是,抱怨并不能解決問題,只會慢慢地腐蝕著你。
悟空問答上有個問題:職場上大家是怎樣消極怠工的?
我認真思考了下,消極怠工的存在是有一定原因的。
其實,很多人的消極怠工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其出發(fā)點無非是沒有激情、沒有歸屬感,同時又沒有更好的選擇。
在一個比較合理的制度框架下,這種程度的消極怠工是處在大家都能勉強接受的范圍的,因為寺廟留你的目的很可能就是撞鐘而已。
在部門和崗位設置相對比較完善的組織內部,每個人都各司其職,至于是否有忠誠度,是否有創(chuàng)新精神,是否有主動性,員工不在意,公司也未必看重。
其本質是制度賦予了他消極怠工的權利。
現(xiàn)在,每個公司都有相對完善的“獎勤罰懶”激勵制度,勤快的能多賺,一般的少掙,懶的淘汰,消極怠工比較過分的直接被淘汰了,能留下的就是制度允許存在的。
此外,再加上質量管理制度、監(jiān)督投訴制度、問責機制等各類規(guī)章制度的共同作用,這就基本可以保障公司的正常運轉了。
如果是在創(chuàng)業(yè)公司,這樣的消極怠工自然不能忍受,雖然創(chuàng)業(yè)公司沒有完善的制度,但也有自己的一套運行規(guī)則:消極怠工的成員會被其他成員疏遠和排擠,因為傷害了大家的共同利益。
還有一些消極怠工是拖別人的后腿,但通常發(fā)生在協(xié)作機制不完善的公司。
比如,部門與部門之間相互扯皮,一部分情況是相互之間的利益沖突,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其他部門員工認為做這件事沒有好處甚至可能“吃力不討好”,從而消極怠工。
最可怕的是,在現(xiàn)行制度下或者制度執(zhí)行環(huán)境下,員工確實沒有義務配合其他部門的工作。如果再有一個和稀泥的甚至努力塑造“護短”形象的部門領導,這種沖突最后通常就會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大家有樣學樣,就會成為常態(tài)。
同部門的同事之間也會存在類似的情況,但通常是利益或人際矛盾在驅動。
此外,還有一種消極怠工是鬧情緒。
一些員工認為自己的訴求通過正常渠道得不到滿足,可能會選擇用消極怠工這種方式向領導或老板表達不滿,比如以各種理由拒絕工作安排,比如故意不完成工作。
這其實是一種比較危險的策略。如果能把握好一個度,將消極怠工的影響控制在“非原則”和“非大局”的范圍內,老板一般會盡可能安撫情緒,最多給一個不成熟的評價;而如果沒有把握好度,不小心觸動了老板敏感的神經,消極怠工就會被定性為“沒有職業(yè)精神”,甚至到上綱上線的程度。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