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盤古開天地》課堂實錄
執教者:吳漪婷? 班級:四(六)班
一? 激趣導入
1.? 游戲導入,盲盒拆拆拆
根據圖片來猜人物,分別是夸父,嫦娥,后羿
2.? 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點呢?
都是神話人物,引出課文的主角夸父。
3.?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盤古開天地》,跟著老師一起書空課題
二?? 初讀課文
1.? 誰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讀一讀課題?
從題目就可以讀出故事的人物和地點。
2.? 檢查預習情況
第一組:睜開?? 翻身?? 劈過去???? 強調“睜開”的后鼻音和翹舌音??? 和動作有關的詞語
第二組:四肢? 軀干?? 血液????? 讀準多音字“軀干”“血液”??和身體部位有關
第三組:混沌?? 黑乎乎???? 描寫開天地前的景象
出示圖片,讀出畫面感
3.? 聽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找到依據,概括出兩個四字詞語:宇宙混沌? 盤古沉睡
(方法教授:根據信息,就可以把長長的一段話概括成短短的八個字)
4.? ?請學生們輕輕地打開課本,翻到48頁,把相應的段落標到插圖的旁邊
5.? ?這沉睡的盤古是怎樣開天地的呢?開天地的結果是怎樣的呢?學著用剛才的方法來概括每張圖片
5.1總結方法:劃句子,圈關鍵詞,概括詞語
5.2要求:默讀課文,將盤古做了什么,宇宙或天地有什么變化用橫線畫出來,并圈出關鍵詞,篩選概括成兩個四字詞語
學生圈畫,老師巡視。將黑板貼給幾個概括得較好的學生,用粉筆寫到黑板貼上,張貼到黑板上。
6.? 交流
圖二? 學生比較“盤古醒來,天地分開”“雞蛋劈開,天地分開”,說說醒來和分開哪個詞語更重要。明確劈開更重要,修改成“劈開雞蛋,天地分開”
圖三?? 頂天立地,天地成形
圖四?? 身體變化,創造世界
學生對照黑板貼上的內容進行修正
7.? 總結
課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來寫,宇宙混沌,盤古沉睡是起因,劈開雞蛋,天地分開和頂天立地,天地成形是經過,結果是身體變化,創造世界。
請學生結合黑板上的內容簡單地說一說這個故事。
三? 精讀課文
1.? 快速瀏覽課文1-4段,把你覺得神奇的句子用橫線劃出來,并在旁邊寫一寫你的感受
2.? 學生分享
生1:盤古能睡一萬八千年很神奇。因為我自己只能睡十個小時,盤古卻能睡這么久。
師:這位同學把自己的睡眠時間和盤古的睡眠時間進行比較,感受到盤古的睡眠時間之久,很神奇。
生2:我覺得宇宙是有邊界的很神奇。
師:這位學生結合自己的科學小知識來體會神話故事的神奇。
生3: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降一丈。我一天長一厘米都很難,盤古竟然每天都在長高,很神奇。
師:一起讀這個句子。盤古撐著天和地,僅僅是一天嗎?僅僅是一年嗎?他可能會經受怎樣的苦難?
生:被風吹雨打,不放棄。
師:支撐著盤古的背后的力量是什么呢?
生:為了后人,為了創造世界的決心。
生4:盤古睡了十萬八千年,還能活著,很神奇。
生5:輕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
師:這里面出現了四組反義詞。讀了這樣的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述說畫面,請學生朗讀,師生合作讀。
生6: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
師:你們能用斧頭劈斷什么呀?
生:當我生氣的時候,我可以掰斷鉛筆。我可以用斧頭劈斷鉛筆。
生:我可以用斧頭劈斷泡沫。
師:可是,盤古卻能用一把斧頭劈開天地,很神奇。一起讀出劈的力量,感受它的神奇。
3.? 學到這里,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盤古呢?
堅定,有毅力,勇敢地盤古。
4.? 拿出課前發的學習單,學習單上有兩篇神話故事的選段,比較它與課文中的神話故事的異同之處。
人物的本領都非常神奇。都有共同的精神,都是為后代造福。情節都非常的神奇。
四? 推薦閱讀
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有很多神奇的神話故事,推薦同學們閱讀,再次感受神話的神奇。
第二部分:關于這堂課的思考
聽完吳漪婷老師執教的這堂《盤古開天地》,給了我很多的思考與啟發。這堂課,吳老師上的很扎實,層層深入,從字到詞再到句,在文字間反復的走,不斷地讀和品析,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受文本,也理解了文本。這趟課,學生是學習的主角,吳老師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一堂好課。我從以下五點來分享我的思考:
1. 導入有趣味
精致的ppt上的三個大禮盒,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四年級的學生對于這樣的大禮盒還是興趣盎然的。吳老師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堂課已經成功了一半。好的開始非常重要。并且,導入是與接下來的課文密切相關的,又與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相契合,調動了學生相關的學習經驗,對于之后的學習很有幫助。
2. 詞語教學扎實
吳老師將要教學的詞語進行分組,分別按照動作,身體部位和開天地前的景象進行分組,重視學生的發音指導,翹舌和后鼻音,多音字,又自然而然的引出接下來的教學內容。選取重點詞語進行教學,抓住重點,減少學生的記憶容量,增加學生的識記效果。
3. 教學過程重視方法的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吳老師重點教給學生概括得方法,教會學生將長長的一段話概括成凝練的四字詞語。學生掌握方法后,吳老師放手讓學生去實踐。教學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生的實踐,通過實踐,學生可以發現問題,并改正問題,從而真正掌握方法。
4. 課堂生成有法
吳老師的課堂生成能力很出色。面對學生的回答,吳老師總能用合適的詞語進行歸納和總結。吳老師的語言簡練雅致,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恰如其分的總結,比如,“將自己的睡眠時間和盤古的睡眠時間進行比較”“結合自己的科學小知識”等等,這樣的歸納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是從什么方面回答的,對學生的成長是有意義的。
5.開放性問題激發思考
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往往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在教學中,吳老師通過提問“把你覺得神奇的句子劃出來,并在旁邊寫一寫批注”。學生在充分的閱讀后找到自己認為神奇的地方,展開交流。學生的回答豐富多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理解,都是值得肯定的。同時,吳老師會穿插一些教學點,在一些神奇之處深挖,加入理解和朗讀,去更深地體會文本,體會神奇之處。學生在發散的回答神奇之處后,吳老師又提出了一個集中的問題“你讀出了怎樣的盤古”,將學生的思考進行整合。
總而言之,吳老師的這堂課是一堂優秀的示范課,給了我很多教學上的啟示。教學,要扎扎實實的教,要落實聽說讀寫,要在教學中切切實實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將課堂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