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第371天(20191213)
? ? ? ? ? ? ? ? ? 教會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 ? ? 早上,在微信群里看到一段貝蒂老師發的小視頻,看后很有感觸。
? ? ? 在視頻中,有一個正在大聲哭鬧的外國小女孩,大概一歲多的樣子,光著身子。旁邊是一個成年男子,很可能是小女孩兒的父親。
? ? ? 起初,小女孩又哭又鬧,滿地打滾,揮舞著小手,腳也連蹬帶踹,情緒特別激烈。而父親則異常平靜地陪在一旁,看護著她,保護著她,時不時地用手輕輕地撫摸一下小女孩兒,或是把手墊在孩子的身下防止她弄傷自己。過了一會兒,小女孩兒從最初的背對著父親到投進了父親的懷里,但仍然是又哭又鬧,又蹬又踹,不住地翻滾,情緒還是很激烈。這位父親依然非常慈愛地抱著她。漸漸地,小女孩逐漸安靜下來了,最后父女倆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世界一下子安靜了下來,那一幕真地很令人感動。
? ? ? 整個過程持續了3分多鐘,這位父親從始至終一言未發,任由孩子盡情宣泄內在的情緒。也許很多國內的父母會認為這位父親太冷漠甚至殘忍了,不懂得心疼孩子。但我卻認為,他是一位真正的充滿愛心和智慧的父親,他在幫助孩子擺脫情緒的控制。
? ? ? 他始終是那樣的溫柔,那樣的平靜,那樣的充滿耐心,他的這樣一份安心傳遞給了孩子,讓孩子煩躁的心又重新恢復了平靜。在這個過程中,這位父親不僅帶給了孩子一個清晰的邊界,讓她從小就知道哭鬧、耍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更重要的是他讓孩子全然地去經驗自己的情緒,沒有試圖去阻止或中斷孩子的體驗歷程,而是引導孩子與情緒和諧共舞,讓孩子不斷擺脫情緒的控制。相信這樣的孩子會很快地學會從情緒中獲得徹底的自由,她的內心也一定會變得像她的父親那樣柔軟、安靜,充滿平和與喜悅!(宏光)
? ? ? ? ? ? ? ? ? ? ? ? ? 笑比哭好嗎?
? ? ? 陪著小侄女兒朵朵玩了好一會兒,我和她都很happy!這個小家伙儼然習慣了每天下午五點多的時候,我和先生的如期而至,先生給爸爸媽媽按摩,我則陪著她玩耍。如果我們有事沒去或是到得晚了點兒,一定就會接到她的電話,在里面咿咿呀呀地喊著模糊不清的姑媽和姑爹。
? ? ? 接到弟妹電話提醒提前給小朵穿好外衣外褲的時候,她正坐在木馬搖椅上玩得不亦樂乎。爸爸放下電話,一邊說著,媽媽馬上要來接啦,快點兒穿衣服、穿褲子,一邊就把小朵從搖椅上抱了起來。小朵掙了幾下沒管事,便嘰歪著咧嘴哭了起來。媽媽立即沖了過來,“怎么又哭上了,馬上就出門了,外面那么冷,這嗆風冷氣的可怎么整?!”我從爸爸手里接過小朵,抱在懷里輕輕地拍著她的后背,柔聲對她說,“姑媽知道朵朵還想玩木馬悠悠,這樣,因為媽媽馬上就來接朵朵回家了,我們再坐五下木馬悠悠,然后就穿衣服。”把朵朵放在木馬上,她抽噎了幾下便自己晃了起來。當我數到五的時候,她沒有哭鬧就任由我給她穿衣服。“哇,朵朵真是一個說話算話的孩子,說坐五下就坐五下,姑媽給你一個大大的贊。”然后拿起她的小手,讓她也給了自己一個贊贊,她咧著嘴笑得可開心了。
? ? ? 是的,似乎很多人都不喜歡孩子哭,認為哭是膽小、軟弱甚至是要挾的表現,其實,隨著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聲啼哭開始,哭比笑更早與孩子產生聯系,哭和笑一樣,只是還不能使用語言之前的她的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并沒有笑比哭好之分。所以當我沒有阻止朵朵哭,而是同理她的感受,給與她理解和接納,滿足她的需求不去否定她時,她自然就停止哭泣,不再對抗。
? ? ? 我想,當父母知道哭和笑一樣重要,都是一種表達方式,然后以允許孩子哭的方式去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候,他在未來的人生中就會與情緒和諧共舞,而父母也會得到一份更加親密的親子關系,會擁有一個更加可愛的孩子!(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