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
以前當學生的時候就明白這句話的道理,現今當了老師,卻也仍舊走不出這個怪圈。偶爾也會郁悶壓抑煩躁暴怒,生活嘛,需要自己調試自己,很多問題需要思考,需要找對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不斷的學習,反思,總結。
唯有這樣,我們便可問心無愧!
( 此文寫給曾經那個不淡定的自己——抱抱)
砰——當我惡狠狠的把作業本砸在一邊的瞬間,教室里的空氣凝固了。
所有人都齊刷刷的看著我,瞪大了眼睛,來不及解讀他們的目光里藏著什么情感,只明白他們在等,等待著我的咆哮……
你瞧那四個倒霉蛋,正在小心翼翼地看著我,我清楚他們太怕惹火燒身了。
期末考迫在眉睫,收上來的作業很明顯在應付。
我氣,氣他們這般不自覺,
我恨,恨自己這樣太在意。
其中完成不好,上課搗亂,說小話不認真聽講的必定有他們四個。
我瞪圓了雙眼,只覺得胸中怒火燒,一團一團即將要噴薄而出。有一段時間我基本可以很好的控制住自己不發脾氣,但……無奈這一次壞情緒持續了一周,我不再淡定。
有一種病叫做“考前焦慮癥”,
我想自己一定病的不輕。
腦細胞極度死亡,我深知這樣的狀態極其不妙,也明白自己必須要好好調整。
仔細想想,為啥非要計較那些小數點點呢?對待差生,本該多一分寬容吧。自己上學開始一直到現在帶班,哪個班能都是優秀人才,更何況學習好也不一定什么都優秀。
我想,任何一個學生都不該是我們實現平均分的工具。
網絡上的段子說的多好:要愛優生,未來它們可能是科學家或大學教授,要愛中等生,未來他們可能是你的同事,要愛差生,未來他們可能是投資重建你的學校的人。
陶行知的名言也講得明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可不要等著坐火車、學微積分、點燈泡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這樣一想,還是善待孩子們吧,哪怕以后沒有科學家、大教授,沒有瓦特、沒有牛頓、也沒有愛迪生,也該給他們一個空間,一個機會吧,我料想誰都不想當墊底吧。
更何況我們評價自己,除了分數外,還有很多指標:比如學生對語文的喜愛程度,比如我們自己在學科上的可持續發展動力,比如學生對我們的情感。
如果真能這樣看待,我們的內心一定信心滿滿的!
真應該自己給自己創造幸福感,而不是徒增壓力和煩惱。
生活本該坦坦蕩蕩!
愛要坦蕩蕩!
Fighting!
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