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名---學習生涯的寶藏

? ? ? ?時值開學季,很多報紙刊物都登載了一些關于教師接手新班級的管理策略類的文章,其中幾篇關于給班級起名字的文章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不禁想到自己在給班級命名時的幾件事。

? ? ? ?在參加工作初,我也曾試著像很多知名班主任那樣,給自己的班級起了各種名字,例如“陽光班”“雄鷹班”等等,雖然也包含了班主任對班級建設的良好感情和對學生的諸多期望,但是隨著班級管理工作的深入,總覺得班名應該與班級文化建立起密切的聯系。如何使班名有機地融入班級文化中,在2012年接手新班級時,我就開始做一些班級命名的新探索。當時由于自己幾年來一直帶著畢業班,學生的行為習慣基本養成,不需要老師多費心思。而剛新接手的這批孩子年齡尚偏小,剛剛進入初中,各方面的習慣都沒有建立,學習習慣,行為養成等等諸多方面都令老師感到頭疼。教師不適應學生,學生也不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諸多因素交錯在一起,班級生活極為糟糕。當時我將建立良好的學生養成習慣作為班級工作重點開展了一系列的班級教育活動,在這其中我提出了將班級命名為“行智班”,并對“行智”解釋為“養成行為習慣,打造智慧人生”,慢慢的這個解釋就成了班訓。我把班名和班訓做成不干膠貼在教室的門上和教室后面的板報墻上,讓學生每天到校第一眼就看到它們,慢慢的,學生認同了班名和班訓。最讓我驚訝的是,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班干部們把班訓進行了補充,變成了班級口號“養成行為習慣,打造智慧人生,我是行智學子,加油!“,最后做出加油鼓勁的動作。每當班級集體活動,體育運動會,大課間陽光跑操的時候,我們班嘹亮的班訓口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 ?2016年送走了“行智班“,我又被安排去帶初一年級。在暑假中我就思考,接下來的新班級我應該取什么樣的名字呢?暑假中,我在閱讀《大學》時候來了靈感,古人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中提出的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的三綱領給了我啟發,我們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先建立良好的品德,然后才是知識的傳授,引導學生先成人再成材。因此,我把新的班級命名為”德智班“,并將”明德啟智、篤學踐行“作為班訓,希望孩子們能具有良好的品德,優異的成績,多學習,勤實踐,做到知行合一。在班級活動中,我有意設計諸多外在的強化,我引導學生開展班徽設計大賽,民主選出”德智班“的班徽,設計好后張貼于教室門口,將班訓張貼于教室墻壁上。我把班級的各類微信群都統一命名為”德智班“開頭。我還制作了帶有班名和班訓的班級印章,蓋在學生們的課本和日常的班級獎品上,并在淘寶上統一訂購了”德智班“T恤和粘貼。每當集體活動和運動會的時候,學生們都身穿班服或者貼上德智班班貼,集體榮譽感爆棚!最讓人感動的是,不僅學生認同了這個班名,家長也深受其影響,在畢業典禮上,班級家長委員會自發地為班級做畢業紀念冊,大家不約而同地在封面封底的設計上用了班名。畢 業 典 禮 的背 景 墻、PPT、紀念 品上,全都有印有班級的名字。用家長的話說就是:此時,班名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一種精神了,它凝聚了孩子們對這個集體最美好的回憶。

? ? ? ? ?回顧自己給班級起班名的過往,我深刻明白了“教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班名”是一個班集體的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見證甚至指引了一個班級的師生生活,影響深遠,從而成為具有相當生命力的不容忽視的“教育資源”。學生畢業后,“班 名”和“班 訓”“班 級相 冊”都變成了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資源,教育意義重大。“班名”,會在學生班級學習生涯中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重大作用。學生受教育的過程中,他也許會忘記一次考試的分數,一次比賽的輸贏,他也許會忘記師生之間的沖突,同學之間的矛盾,但是他應該很難忘記那個已經承載著班級成員情感、認同感,甚至有著體溫的“班名”。因為學生會將自己在不同的時段、事 件、經歷中,抑或是同一的集體大事中自己對“班名”的理解、感受、回味,糅合自己的情感、反 思,不斷傾注其中,使之“內化”為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班 名”,漸 漸不 再 是“外物”,反而和自己的個體歷史、集體的命運高度交融為一體,內涵更加豐富,歷久彌新。班名承載著班級文化,班級歷史,不僅僅讓學生成長過程有了一份美好的回憶,也為學生未來的精神成長增添了一份亮麗的生命底色,注入了更多的精神動力!

? ? ? ?現在國家正在轟轟烈烈地開展“黨史教育活動“,“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鑒往事,知來者。 我常常思考,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銘記歷史,尊重歷史,乃至敬畏歷史。學生的一段學習生涯也是他人生歷史的不可磨滅的一部分,也許短暫,匆匆而過,但我們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讓學生記住有我們相伴的人生中的這段“小歷史”,讓他們建立起對自己生命,對人生歷程的尊重,并且由對 “小歷史”個體生命歷史的尊重到對“大歷史”國家、民族歷史的尊重,學會尊重歷史,思考未來,從而成為一個有深度、有涵養的人!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