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下午集體廚藝課,帶孩子們采平菇做醬和做手搟面。電影課結束后先帶他們在四合院四周地毯式搜索平菇,每每找到一朵,孩子們就歡欣雀躍。然后來到廚房,分工合作,九老師帶書院倆小朋友去洗菇,游學的孩子們由我和曹老師帶著揉面搟面條。
? ? ? 孩子們主動一字排開站成列隊前來稱面粉,每人可以領200克。領完面粉的到曹老師處領水,由曹老師一一為他們倒水和到面里。一開始,水提供得很有限,因為做面條的面要硬些,不能太軟。曹老師還跟他們分享了和面的科學原理——水和蛋白質的結合等,孩子們發現這跟他們之前和過的面不同,以前和的面都很軟,很快就和成團了,可九今天這面和了半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很難和在一起,而且一點也不光——剛才老師還告訴我們和面要三光:面光、手光、盆光,可我們一光都還沒有。
? ? 其實我也發現曹老師分給他們的水有點少了,但轉而一想,也好,制造點困難,讓他們先體驗一下“吃苦”。所以,水一點點的給他們添著,沒有一步到位,偶爾老師還一一助他們一臂之力,不時說些笑話寬慰哪那些抱怨連天的孩子,所以他們邊抱怨邊揉著,倒也挺配合。有孩子說,我覺得外面的面條很難吃,我喜歡自己搟的(所以辛苦點也甘愿);有的默默無語,快樂的和著,老師一點點的給他們添水,眼看著面粉在一雙雙小手的揉藺之下,漸漸成團,孩子們都累了,“手好酸??!”
? ? 先讓面團睡一覺,醒醒吧。孩子們又一字排開坐在了椅子上,個個累癱了。我趁機給他們講了今天是母親節,要學唱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 ? 我以為他們肯定都背過這首詩,一問之下,居然有一半說不知道。沒關系,那我們用唱的吧。這首歌有不同的版本,我選了一個比較好唱的版本教他們。
? ? 一遍遍唱過后,他們很快學會了 。 接下來要給媽媽準備一份禮物,山上就花多,那就插一瓶花送給媽媽吧。我跟吧臺借了“花瓶”,帶著他們到自然中采了野花野草,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我只要幫助他們就好,包括后面的插花也是他們自己獨立完成的。插好的花先悄悄藏在廁所,待會要給媽媽們一個驚喜。
? ? 好,接著搟面,這時家長們也來了,一起參與進來,熱鬧非凡,其樂融融。有點過年一起做團圓飯的感覺。好不溫馨。
? ? ? 面搟好煮好后,我邀請所有的媽媽和外婆(奶奶)一起做到同一張桌子,閉上眼睛,不能偷看哦,孩子們迅速圍成一圈,我起了個頭,我們一起唱起了游子吟,唱完他們迅速跑去拿禮物,送給媽媽,還有一個深情的擁抱,祝媽媽們節日快樂!
? ? 媽媽們紛紛起身擁抱自己的寶貝,而我也收到了兒子織的一小塊布和女兒的吻,之前一直在鉆心的痛著的牙此時也感受不到痛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