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鍛煉,健康飲食,但桌子上有個美味的漢堡包而且現在我們又累又餓;我們要在下周前完成稿件,可電視里放著喜歡的電視劇而且離截稿時間還很長;我們必須節省花銷,可是那里有件非常非常好看的衣服而且現這只剩這最后一個了,更可怕的是現在正在打四折并且下午打折就結束了。面對生活生活中的種種誘惑,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那么是時候體現我們意志力了。我們控制自己不喝酒,不吸煙,命令自己不在吃那些美味但卡路里巨多的巧克力,強迫自己每天鍛煉一個小時。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當我們的意志力達到極限的時候。酒喝的更多了,煙吸的更多了,體重也增加了,當然鍛煉的次數一只手都數的過來。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我們明明努力的去克制自己卻總是事與愿違。
早在1985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韋格納做過一個實驗。他告訴17名大三的學生,他們可以想任何事情,但就是不要去想白熊。結果接下來的15分鐘,這17名學生全部陷入難以自控的思維方式,他們越想白熊以外的東西,白熊就越是在他們的腦海里出現。韋格納把這種現在稱為“諷刺性反彈”,越想入睡卻越難入眠,越不想去吃甜食但吃的卻越多。
既然如此我們又如何成功的做到我們想要做的事呢——那么大膽放任自己吧。聽起來很可笑,但讓我們不去想白熊的方法,正是放棄自控。即放棄“不去想白熊”這個想法才能忘記白熊。
當我們長跑的時候越跑到后面越是覺得我們的體力到了極限,我們的肌肉可能無法再支持我們跑完全程而累到在路上。人們意志力也和肌肉類似,意志力也有極限的時候,一旦我們達到意志力的極限,就會變得失控,變得連我們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所以是時候讓我們的意志力休息一下,給我們的意志力沖沖能了。
當然我這里講的放任而并不是放縱,也并不是讓堅持了三天不吸煙的你一下抽兩盒來釋放一下。而是當你在長時間沒吸煙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拿起一根煙,放在嘴里,拿上打火機,點上煙,吸一口,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自己肺部的感覺,自己胸腔的起伏。自己全身自己心里的感受,真的有想象中的那么舒爽么?一根不行再拿一根去感受,不要在意自己的吸了多少,而是去感受吸煙這個過程,是不是真的那么舒服,真的那么必不可少。
正如當我們看到桌子上的糖果,會看的流口水,但當我們可以去吃了,真正放到嘴里去品嘗后,卻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美。又比如當我們在商場買了一大堆東西回來的路上,卻沒有我們走在去商場買衣服的路上時心情更加高興,還可能因為多花了錢而心情低落。所以當我們放任自己時,要多體會此時此刻的感受,是不是真的如我們自己想象的那樣美好。
放任而不是放縱,仔細體會而不是盡情享受。我們會發現我們所盡力去控制的東西,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美好。所以我們不需要控制,然而我們想要控制的行為并沒有發生,這便是最好的結果。
行為,情緒并不需要我們去特意控制,不加以抑制,也不去鼓勵。而是像看待別人一樣去體會,感悟。放任的多了,感悟多了便會知道什么是最適合自己的,從而自然而然的做那些適合自己的行動。
就像張無忌學的太極,忘記了所有才能掌握最終奧義。只有不去自控,體會放任的自己,才能達到自控的最高境界,從而達到改變自己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