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里河自九龍山蜿蜒而出,因與板橋舊鎮相去三里而得名。傍大沽,依膠萊,攜四千年歷史之古韻,攬東夷文化之遺風,不迂不回,一泄入海。
? ? ? ? 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繁花翠柳間聞燕囀鶯啼,涓涓清溪邊傳浣女喧喧;夏日,偶有暴雨滂沱,涌浪拍岸,蕩泥揚沙,滾滾而下,其景至驚,觀者無不為之動容;至若秋水透虛,則靜如處子,或有游魚涔灂,流波動聲,釣者垂桿,夾岸成列;隆冬冰封則力可載人,或有童子嬉戲于其上,彼趕此追,繞若走蛇。是河也,歷經滄桑而不磨,周而復始,四時皆榮。
? ? ? ? 上溯四千年,即有先民依河而居,刀耕漁獵,制陶立業,以“三里河文化”獨領東夷文明之風騷。唐宋始起集,民愈織,一時少海連檣,商船輻輳,內匯江南,外通高麗,定名板橋鎮,為北宋五埠之一。明清以來,富賈云集,巨商咸至,文人名家輩出,更得“金膠州”之美譽。
? ? ? ? 世紀初,河畔拔新城一座,展公園一處,集現代建筑于兩岸,顯時代風流于一體。時逢改革開放,政通人和,三里河已是今非昔比。
? ? ? ? “水之韻”,翔風涵澹,清波漪漣,臺榭臨溪,河潤九里;“綠之音”,茂樹蔭蔚,蝶舞雪棲,瑞蓮融池,苔島浮翠;“石之舞”,鏤月裁云,如龍如虎,不雕不鐫,栩栩如生。更有雙橋飛架,平湖楊帆,噴泉疊舞,珠漣暎輝。
? ? ? ? 秀水蘊秧歌,三彎九動十八態,韻味無窮;沃土育膠白,盛名遠播傳天下,世稱蔬皇。
? ? ? ? 漫步游人,贊嘆其精博華美之時,似已體會到河畔人民撥水碓山,令上林為之遜色,留云邀月,使金轂為之退舍之氣概。
? ? ? ? ? 噫乎哉!三里河載古拓今,勇往直前矣。
? ? ?
? ? ? (小注:本文錄自膠州市三里河公園碑石刻文,稍有改動。未經原作者允可,敬請贖罪!只因感念文筆之厚重樸實,實無藉此謀財搏名之意,海涵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