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回顧:
? ? ? ? 本次課程講解了時間的分類和我們經常犯的錯誤。關于時間,我們接觸到最多的說法是時間的均等性,就是說時間是公正的,每個人每一天都是24小時,不會張三是25小時,李四有23小時,也就是說我們更趨向于認為時間是沒有差別的。所以,時間分類這個提法對我有上些新的感覺,但是實際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對時間作出一定的分類的,當然維度沒有老師那么全面而已。按照課程,時間按照不同的維度,可以分為碎片化時間和整塊時間、個人時間和工作時間、等待時間和工作時間、單線程時間和多線程時間等等。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特性,需要我們分別對待,采用不同的使用方式。
? ? ? ? 常犯的錯誤老師列舉了四種:碎片化時間學習,等待時間和工作時間安排不合理,單線程時間和多線程時間安排不合理,個人時間和工作時間區分不清。
? ? ? ? 碎片化時間不適于學習,適合安排單位時間短的事項如信息的發現、篩選和收藏,背單詞,進行任務的計劃安排,短時溝通和使用一些社交媒體等。這部分有三個體會,第一,個人碎片化時間學習的問題不嚴重,但是小溫同學有,需要提醒她注意。第二是,學習是一個從進入狀態——接收信息——理解消化——固化形象——回顧總結——操作實踐——二次理解的一個過程,這個問題自己很嚴重,在實際生活中,往往形成了一種重視前三步,忽略后四步的現象,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買了一大堆資源,覺得資料買回來就是學習了;不進行深度的理解與總結、提煉,導致學習不深入很膚淺;第三是,短時事項由于自已控制不夠而轉變為長時間的項目,反而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及學習,如長時間看微信、朋友圈、上網等等。
? ? ? ? 等待時間和工作時間安排不合理。個人覺得這個點的意思是講工作沒有好好規劃。或者說是對等待時間和工作時間的特點沒有準確把握而產生的誤用。
? ? ? ? 單線程時間和多線程時間安排不合理。主要是由于我們的大腦在單線程任務時間內是高效的。這個問題個人很嚴重,在工作以外,自己是一個主動的多線程工作模式,自己還以為是更高效呢;在工作以內,主要就是被動式的多線程模式了。解決的辦法有四個:一是瑣碎事項用碎片化的時間處理,二是瑣碎事項匯總批量處理,對任務按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進行科學的分類,控制社交上癮等。前兩個方法自己都應該使用,第三個是一個難點,自己需要在后續的課程好好學習,第四個方法真需要毅力去達成呢。
? ? ? ? 個人時間和工作時間區分不清。其實這里講的是學習的兩個途徑,一個是理論學習,一個是在實踐中學習。兩者都必須兼顧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不過光看字面,自己確實也存在著誤區,一時覺得工作時間就是工作,不能干個人的事情;一時覺得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都是在生活,沒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究竟該怎樣,再考慮~
學習任務:自己在時間應用上的錯誤,并寫出解決辦法,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