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翻譯
我每天 三省 我自己。替人謀事,有沒有盡心盡力?跟朋友交往,有沒有誠實?傳授別人知識,我自己有沒有講習過?
我的翻譯,把3個反問句都譯成了疑問句。有悖于學生時代老師要求的“直譯”。不過我覺得直譯有點拗口,所以在我認為拗口的地方,我都會意譯。
三省
省 [xǐng], 省察之義。之所以在譯文中沒有翻譯,是因為三省這個詞有2種理解。
- 省察三次。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也可以理解成“多”的意思。這里,我把道家思想結合了進來。算是我自己的臆想吧。不過,無論如何,此文的意思確實可以理解為一日省察多次。
- 省察三事。即后文提到的“不忠”、“不信”、“傳不習”三事。
習
錢老師(不是錢文忠,是錢穆),沒有明說這個字的意思。不過從點評中可以理解為“講習”。原文說的是“素不講習而傳之,此亦不忠不信”。而這個“講習”似乎也不是很好理解,什么是“講習”呢?可能是“備課”的意思吧,也可能是“實踐”。
根據“素不講習而傳之,此亦不忠不信”這句,也就是說,傳而不習就是不忠不信。人能不能做到“忠”、“信”,別人是不知道的,這就需要依賴“自省”。
錢老師的原文是:
人道本于人心,人心之盡與實以否,有他人所不能知,亦非他人所能強使之者,故必貴于有反己省察之功。
【吾日三省吾身】,也是句流傳極廣的名句了。后人總喜歡斷章取義,導致我之前一直理解為一天省察三次。不知道曾老師是怎么想的,不過先賢們確實幫助我們做出了總結,只是在后世流傳的“名句”中,把后面的內容給遺漏了。
這一句還好,斷章取義也沒有壞了本意。不過有更多的名句,少了半句,直接把意思給反了,這就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