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這部劇播得熱熱鬧鬧,因為牽扯到了婚姻、小三等目前現(xiàn)實中比較令人關注的問題,加上馬伊琍、靳東等演員的效應,有不少人在觀看。我也跟著去瞧了瞧。
朋友圈也有朋友在分享、在討論,目前比較主流的觀點是從劇中的全職太太羅子君的失敗婚姻聯(lián)想到,女性應當自我獨立,不依附于丈夫,應該要具有“離婚”的能力。當然這樣的想法是比較穩(wěn)妥保險的一類,在婚姻發(fā)生危機的時候女性至少能保證能獨立生存。
然而這樣,又不免讓人嘆息,婚姻家庭和原生家庭的包容度到底是有著差別的。正如羅子君并不是沒有去工作過,但是陳俊生彼時愛意滿滿、盛情拳拳地說“我養(yǎng)你”令她放棄工作,她后來的事業(yè)完全就是她的家庭、她的丈夫、她的兒子,但這些陳俊生卻并不認為是一種付出。
有的男人在最初可以加下海口說“我負責賺錢養(yǎng)家,你只需要負責貌美如花即可”,到了后來熱情褪去的時候,還不是表露出厭倦和鄙夷。這個婚姻迷局里面,究竟是陳的無情,還是羅的不爭,我們先不下判斷,我先講一個事例。
民國大家胡適因媒妁之言有著一位鄉(xiāng)下太太江冬秀。江冬秀與胡適在學識上與外貌上有著巨大差距,而且胡太太也是位傳統(tǒng)意義上的婦道人家,即現(xiàn)在的全職太太,她還有個愛好就是搓麻將。但是這樣看似既不般配的婚姻,卻有完滿結局,雖然中間也有曹誠英插足,但胡適與她還是從剛開始的抵觸到后來的互敬互愛。
為什么他們能夠相互扶持過完一生?除了江冬秀在生活上的體貼,我覺得,一項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胡適認同江冬秀為家庭的付出。
再回到陳俊生與羅子君,陳俊生并不認同羅子君在家庭中的付出。可能有人會說,陳給予了羅良好的物質條件。但是,這就是完全抹殺一個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嗎?有過孩子的人應該都知道,且不說生育對女性來說本就是一件高風險事件,孩子出生后日夜的哺乳,孩子長大過程中的照料皆是艱辛,這些并不是完全由保姆可以代替的。
說起來,在中國,大多數(shù)男人甚至整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對全職太太為家庭和孩子的付出認同度不高。前不久,上海有一位新手媽媽在家照料孩子,孩子不慎摔倒卻被丈夫責怪:“你不上班,在家連孩子都帶不好。”這位媽媽大概因為也有產后抑郁后來帶女兒跳樓,所幸被救。事后,她公婆的態(tài)度卻是一味責怪媳婦,而不是認為自己兒子的觀念有問題。可怕的是,很多男人賺錢的能力尚不及陳俊生,哪怕自己太太是職業(yè)女性,卻也認為女人就應該干家務帶孩子。如果你不上班,這些付出更加是不值得一提的。在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下,想必多數(shù)全職太太是難以有婚姻的安全感的。
所以,在羅子君的失婚里。除了得出女性應該保持與社會接軌的能力這個結論之前,我的所見,并不是女性決不能做全職太太。而是,你最好有一雙慧眼,能分辨丈夫對全職太太這份職業(yè)的認可度。他們若體諒認同你的艱辛付出還好,如果認為全職太太是一件輕松無比的事情那還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