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作為一部情感劇,劇中談戀愛、出入婚姻的情節,是里面的重頭戲,那我們從中,能感悟到什么樣的戀愛之道呢?
1
先說說羅子群與白光。
劇中的羅子群,在白光的熱情告白下,就輕易答應與其交往乃至結婚成家,這種腦子一熱就沖動的戀愛方法,換來了什么樣的愛情結果呢?
結果,在戀愛中積極主動的白光,在婚姻中卻是做什么生意都虧本;在戀愛中愿意請羅子群出來玩的白光,在婚姻中不但掙不了錢,還迫使羅子群向姐夫借錢維生;在戀愛中大膽求愛的白光,在婚姻中卻大膽喝酒以致患病住院;在戀愛中對羅子群巴結討好的白光,在婚姻中卻不斷地在孩子和母親面前與羅子群大吵大鬧……
于是,我們得見花錢捉襟見肘的羅子群,我們得見不斷向姐夫伸手要錢的羅子群,我們得見整日以淚洗面、整天在充斥著爭吵打架的家庭中無可奈何的羅子群。
可以說,與羅子群結婚的白光,既不是位好丈夫,又難成一名好父親。
很多人都說,羅子群婚姻生活的不幸,就在于白光是個地地道道的渣男。
但是,在我看來,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羅子群才是自身不幸婚姻的罪魁禍首。
為什么呢?
先講個故事,公元195年,由于不堪忍受李傕(jué)、郭汜等野蠻軍閥的胡作非為及相互攻擊,原本被李郭二人控制的漢獻帝,遂不得不聯合董承逃出了長安。
逃出長安后,漢獻帝和董承向漢朝舊都洛陽進發。
途中,皇帝得見到處的斷壁殘垣,得遇四方的尸橫遍野,得歷日夜的饑腸轆轆,同時,為重新搶回對皇帝的控制權,李傕、郭汜率軍在后不停地追擊,所以,漢獻帝劉協可謂飽受顛沛流離、擔驚受怕之苦。
為了擺脫這些苦難,漢獻帝曾先后向割據徐州的呂布、割據淮南的袁術、割據河北的袁紹發出勤王詔書。
可惜的是,面對漢獻帝的盛情邀請,呂布回道:“我在徐州還未站穩腳跟,一去迎接皇帝,在旁窺伺的劉備、青州強盜們、袁術一定會趁虛而入,我沒空去迎接皇帝。”
遺憾的是,面對漢獻帝的殷切期望,袁紹回道:“我自己在河北當家做主何等快哉,為什么還要迎接個皇帝整天對其俯首聽命?那不是孫猴子自找緊箍咒嗎?誰會愿意?我才不去接皇帝。”
更為離譜的是,面對漢獻帝的熱情呼喚,袁術回道:“我自己都對漢室絕望,想取而代之了,又怎么會去迎接漢朝皇帝給自己添麻煩呢?不去不去!”
到達洛陽后,面對昔日的繁華宮殿已成廢墟一片,漢獻帝悲從中來,他下令百官去尋找食物,堂堂大漢皇帝,竟落到如此田地,不得不說,漢獻帝太不了解他的臣子們了。
董承、董昭等隨行臣子們,并非割據一方的軍閥,沒有積攢人力物力財力的土地,是不能在逃亡途中為他提供衣食住行的各項費用的,而漢獻帝卻在不了解他們的情況下,就饑不擇食地找他們幫助自己逃亡,真是為了自由去自討苦吃;
呂布自身尚且難保、袁紹不想再為自己設限、袁術想自己稱帝,而漢獻帝在不了解這些臣子的情況下,就病急亂投醫地想讓這些各懷鬼胎的臣子勤王,真是為了安全去撞南墻;
幸虧,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若非荀彧(yù)尚懷一絲忠君愛國之心,若非曹操想奉天子以討不臣,若非他們派兵將漢獻帝迎接至許昌,真不知漢獻帝最終下場如何?
結合以上歷史故事,我們就明白為什么羅子君是自身命運的罪魁禍首了。
因為她對自身談戀愛的休閑游樂生活與結婚養家的消費生活,缺乏冷靜的分析,因為她對白光的掙錢實力和脾氣秉性,缺乏透徹的了解,說白了,因為她在與白光的戀愛中,既不知彼,又不知己,所以在婚姻的戰場上,她才每戰必殆。
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在了解清楚對象的前提下,再考慮與其談戀愛、結婚成家,是戀愛入門時最關鍵的一環,可是這一環,卻很不被戀愛的當事人們重視。
有多少男女,不經深刻的互相了解,不顧父母的理性分析,就快速奔向結婚成家之路?
有多少夫妻,因為婚前沒有切實到位的互相了解,導致婚后生活雞飛狗跳?
羅子群對白光賺錢養家方式和生活習性的不了解,導致他們婚后生活的一貧如洗及吵吵鬧鬧,白光對羅子群想要養家糊口的不了解,導致他們婚后生活的得過且過及渾渾噩噩。
所以,我們在戀愛中,要先學會對戀愛對象進行科學深刻的了解,具體方法:可以通過父母對對象的理性分析、摯友對對象的感性判斷、再加上我們自己對各自戀愛與否的“兼聽則明”式決斷,來邂逅并選擇合適的戀愛結婚對象,這樣我們才會在戀愛生活中不迷茫、在婚姻生活中不后悔,進而過上幸福快樂充實的戀愛生活。
2
通過戀愛進入了婚姻生活,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松懈了,須知,結婚既可能是戀愛的碩果,也可能是戀愛的墳墓,關鍵就看婚姻中的人們如何表現。
那什么樣的戀愛方法才能保證婚姻不是戀愛的墳墓呢?
我們先看看羅子君與陳俊生的戀愛婚姻之路吧。
與妹妹羅子群嫁給一直缺錢的白光相比,羅子君找的丈夫陳俊生,在賺錢能力方面,就比坑妻子的白光強了很多,他能每年賺百萬來保證妻子兒子過上優越的家庭生活。
此外,更難能可貴的是,與白光的爭吵型教育環境相比,陳俊生不但為人溫文爾雅,很少與羅子君產生爭執,而且他還非常重視兒子的思想文化教育,每天他能抽出時間檢查兒子功課、為兒子讀故事聽,這些是很有教育責任心的表現。
由此可見,他既是位能養家糊口的溫柔丈夫,由又是位重視兒子教育的合格父親。
那么,為什么這樣一位良夫慈父,卻會婚內出軌兼離婚,走上“負心漢”的可恥婚姻道路呢?
因為物極必反。
愛情,尤其是對于感性大于理性的大多數女性來說,就是有一種迷惑其心智的巨大魔力,以致女性往往因只可用于一時的愛情誓言而做出愚蠢低劣的決策和行為。
所以,陳俊生強大的賺錢養家實力和過于草率的“我養你”愛情承諾,便輕易地化解了羅子君本來該有的進取心和事業心,這讓羅子君瘋狂地消費卻不懂得靠自己掙錢,這讓羅子君只懂無腦地炫耀卻不知丈夫掙錢的辛苦,這讓羅子君無恥地墮落卻不曉得丈夫拼搏的不斷提升,這讓羅子君無禮地處世卻不顧丈夫工作的名聲和顏面……
天要使誰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陳俊生的戀愛“宣言”和優厚待遇,讓羅子君于安樂中從惡如崩地不斷墮落,使她逐漸與時代脫節,逐漸與社會脫軌,逐漸與工作脫產,逐漸與生活脫線,直至在婚姻中滅亡:不能掙錢的她,不會教育兒子的她,在家庭事務中,說白了,根本就可有可無。而陳俊生想要的,正是能在家庭中教育兒子,能在工作中互相鼓勵的命運支持者。
于是能滿足陳俊生需求的凌玲勝出了,不滿足其需求的羅子君自然被丈夫提出了離婚要求。
羅子君與陳俊生的先結婚后離婚,能給我們以什么啟發呢?
再講個故事,與漢獻帝靠董承欲重整江山相比,漢獻帝再次依附的軍閥曹操,在開疆拓土的能力方面就強很多。畢竟,曹操用8年時間就平定了河南,用7年時間就平定了河北,之后又是用7年時間就統一了北方。
期間,曹操南征北戰,逐步吞并了徐州、冀州、并州、幽州南部、荊州北部、關中、隴西和青州,同時又收攬了荀彧、荀攸、郭嘉、張遼、徐晃、于禁等諸多文臣武將;
期間,漢獻帝在干什么呢?
漢獻帝在曹操的“庇護”下雖然衣食無憂,但卻養尊處優地文不能治國,武不能拓土,甚至連造曹操的反,都屢屢失敗。
試問,這樣徒有虛名卻無實質能耐的皇帝,有什么存在價值?
有人說,漢獻帝可以用來挾持著號令諸侯,可以用其名聲招攬人才,可以用支持皇帝的態度換來漢室忠臣的支持……
這些用途確實不可忽視,卻并非不可或缺,這些用途確實對曹操創業大有裨益,卻并非沒有時效期。
再加上,曹操的赫赫戰功既使漢獻帝如芒刺在背般戰戰兢兢,也喚醒了曹操不斷膨脹的權欲,不想慕虛名而處實禍的心思將曹操塑造成了地地道道的權臣,不想兢兢業業的開疆拓土卻是為他人做嫁衣的私心將曹操改造成了意欲謀朝篡位的第二“王莽”,不過他在治國打仗方面,確比王莽聰明多了。
最終,用途時效期已過、可以或缺的漢獻帝終于迎來了曹操父子與其聯盟的破裂,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稱帝建魏,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與漢獻帝與曹操父子的先聯合后分道揚鑣同理,進入了婚姻生活,不代表男女雙方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或許進入婚姻的男女,因為能夠滿足彼此在感情、物質方面的各種需求,所以才聯袂進入共同的家庭,但這些感情、物質需求卻并非是一成不變的。
于憂患中,細心了解戀愛對象的感情、物質需求,適時而變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增強自己的實力、擴展自己的格局與眼界,以適應并滿足戀愛對象的感情、物質需求。同時,自己的感情、物質需求,則需要及時與戀愛對象溝通,使對方了解,并鼓勵對方做出因自己需求變化,為滿足自己所需而需要做出的改變,及時做到戀愛對象之間物
質、精神需求的互相匹配,及時將戀愛對象之間因物質、精神需求的不匹配帶來的分離憂患化解于無形之中,保持戀愛男女的長期和諧共贏式相處,這就是戀愛之道中的生于憂患。
于安樂中,以不變應萬變地維持自己的各方面實力、格局和眼界,無動于衷地將戀愛對象之間因物質、精神需求的不匹配帶來的分離憂患視若無睹,最終導致夫妻貌合神離分崩離析,這就是戀愛之道中的死于安樂。
羅子君與陳俊生的先入后出婚姻,就是死于安樂的典型范例。
所以,我們要懷著生于憂患的心思和行動,去謹慎經營婚姻,我們要杜絕死于安樂的后果,去為婚姻不斷保鮮。
3
在現代社會,沒有誰的婚姻是絕對穩固的,所以萬一有誰不小心離婚了,我們也不用沮喪,畢竟結婚是新的開始,離婚又何嘗不是?
不過,離婚后如果再結再離,那就悲劇了,我們該怎么做才能在再次結婚后盡量少離婚呢?
這就要先看看凌玲與陳俊生的婚姻了。
于羅子君死于安樂的婚姻中,第三者凌玲通過非正常手段贏得了有婦之夫陳俊生的愛慕,這些非正常手段在旁人看來卻極為簡單。
那就是,在羅子君對工作時的陳俊生胡亂猜忌時,她在工作上能對陳俊生噓寒問暖、互幫互助;當羅子君對生活中的教育子女毫無方法和技巧時,她能滿足陳俊生想要妻子教育好兒子的需求。
不過,盡管她能夠用這些手段博得陳俊生的歡心,卻無法持久地抓住陳俊生的心。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對待自己兒子和陳俊生兒子的教育方面,凌玲很難做到公平對待。
為什么這個方面,會成為凌玲與陳俊生之間婚姻的墳墓呢?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屠弟囚父屠侄,通過暴力手段不正當地掙得了皇位。
令人頗感諷刺的是,李世民能通過不正當手段掙得皇位,他的兒子們雖然做不到這一點,但由于父親都做出了榜樣,他們怎么會不想上行下效?
公元643年,李世民第五子李祐造反,不久此造反事件牽引出太子李承乾勾結大臣侯君集的聯合謀反案件,李世民處死了李祐、廢掉了李承乾,緊接著為了掙得空懸的太子之位,魏王李泰對競爭對手晉王李治,極盡威逼利誘等手段,這讓李世民覺察到李泰的險惡用心和立其為太子的遺禍子孫,為了保全兒子們和立儲的持續安定,李世民忍痛割愛、壯士斷腕地貶黜了李泰,立了仁慈孝順的李治為太子。
如果說李祐是單純想效法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話,那么太子李承乾雖說亦是如此,但后者明顯有些許細微的區別。
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區別呢?
當李世民通過不正當手段剛掙得皇位時,為了避免隋朝二皇子楊廣陰謀奪嫡和自己暴力奪位的悲劇重演,他一方面勵精圖治地治理國家,一方面早早地立自己的大兒子李承乾為太子,以絕其他兒子的非分之想和其他鉆營大臣的投機結黨之心。
不過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太子李承乾逐漸開始冥頑不靈地自甘墮落,四子魏王李泰則逐漸開始精通文學地開創文學館、編纂《括地志》,這讓李世民不自覺地開始嫌棄李承乾、偏愛李泰,這讓李承乾以李建成為鑒地既擔憂自己儲君之位不穩又憎恨李泰,這就是李承乾與李祐的區別所在,同時,這也讓李泰以父親李世民為榜樣開始謀求儲君之位。
李淵在位時期,太子李建成治理國政的默默無聞和次子李世民帶兵打仗開疆拓土的豐功偉績,迫使李淵不得不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天策上將等可以威脅太子的高官顯職,結果李建成為保儲位遂不斷逼迫李世民,而李世民為保身家性命,遂發動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在位時期,太子李承乾生活作風的不斷墮落和四子李泰開文學館編纂《括地志》的功勞,促使李世民嫌棄李承乾、偏愛李泰,結果太子李承乾因弟弟李泰的不斷威逼,遂密謀造反不幸被廢。
無論是唐朝武德年間的玄武門之變,還是貞觀年間的太子李承乾謀反事件,都毫無懸念地說明了,父母對兩個兒子中其中一子的偏愛,會釀成兒子們反目成仇的家庭悲劇。
所以,研究完李世民,我們再看凌玲,就一目了然了:
首先她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那樣通過不正當手段拆散了陳俊生與羅子君的家庭,奪得了陳俊生;
然后她如李世民勵精圖治地治理天下那樣殷勤侍奉陳俊生的父母,并如李世民獲得百姓愛戴那樣獲得了陳俊生父母的認可;
不過可惜的是,在教育子女方面,她也如李世民嫌棄長子李承乾、偏愛四子李泰那樣,將親生兒子和陳俊生的兒子區別對待起來,這當然會讓陳俊生心懷不滿,這當然會讓陳君生父母和孫子頗感不公平。
而當這種區別對待的次數積攢到一定數量發生質變時,那么凌玲與陳俊生組成的新家庭,就會要么因兄弟互相仇恨而引發悲劇,要么因夫妻不和而引發爭吵,從而走向分崩離析。
所以如果真的是先離婚再與其他人結婚,我們該怎么做才能在再次結婚后盡量少離婚呢?
在生活方面殷勤對待再婚對象父母以獲取認可、在工作方面密切協助再婚對象滿足其物質和精神需求的基礎上,公平對待親生子女和再婚對象之子女,這雖然看起來很簡單,卻很難做到,畢竟強悍的李淵、明睿的李世民、心機深的凌玲都做不到。
不過,這確是以史為鑒、防止功虧一簣的良策,在滿足再婚對象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各種需求后,若能拋開私心和成見坦誠地公平對待各個子女,再婚者們就能獲得幸福的生活。
4
我們已經知道,在現代社會,若不小心離婚了,我們不用沮喪,因為離婚也是新的開始。
不過,離婚后如果再想結婚,我們該怎么做才能在再次結婚后過得幸福呢?
這就要先看看羅子君與老金的情感經歷了。
在羅子君無奈地與陳俊生離婚后,老金這一勤快、和善、貌似老實的老男人,就趁虛而入地進入了羅子君的生活:他能不嫌麻煩地接送羅子君送孩子上學和上下班,他能殷勤地為羅子君做豐盛的飯菜,他能辛勤地為羅子君修理家具,他能為羅子君的工作與同事爭一個說法,此外,他的家境也殷實,能保證羅子君過得衣食無憂。
綜合來看,老金貌似會成為一位體貼妻子、和諧家庭的好男人。
不過,人無完人。當羅子君想以優質的生活態度為人處世時,老金的妄自菲薄和甘于平庸瞬間讓羅子君深感格格不入,僅憑這一點,羅子君就將貌似完美的老金列入了朋友而非再婚對象的行列,為什么會這樣?
公元201年,在汝南待不下去的劉備,向荊州進發,他要投奔鎮守荊州的劉表。
在荊州,劉表很熱情地接待了劉備,并將他安置在荊州北部的新野。
此后整整七年,雖然被劉表各種優待,但劉備卻一直只能在新野這個小縣城茍延殘喘。
需知,劉備是曹操視為英雄的虎視天下者,而劉表卻名為優待實為防御北方曹操藩籬地將其羈縻于新野整整七年。
期間,劉備并不甘心一直這樣碌碌無為下去,在曹操與袁紹父子爭雄于河北時,劉備曾多次勸劉表趁虛攻打許昌營救漢獻帝,不過,安守荊州不思進取的劉表,卻一次又一次地否決了劉備趁亂謀取天下的想法。
如果你是劉備,你會怎么想?
離婚后的羅子君,也是不甘于平庸、崇尚高雅生活品質的,而老金卻如劉表使用劉備那樣,想讓羅子君與自己一樣平凡庸俗地活著。
一個不能接受屬下追求逐鹿天下雄心的領導,是不會讓屬下過得人盡其才的。
一個不能接受女人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男人,是不會讓女人過得幸福的,這就是羅子君在再婚方面拉黑老金的原因。
在滿足女人追求更優質生活這一點上,賀涵做得就非常到位,他能給羅子君提供職業指導和精神鼓勵,他能為羅子君排憂解難出謀劃策,工作繁忙的他,還能為羅子君的兒子慶祝生日。更重要的是,他能尊重羅子君的選擇,鼓勵其做自己想做的事。
喜歡對方但不束縛對方,鼓勵對方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是離婚后想再婚的人,需要重點考慮的再婚因素。
5
最后,我們來看看唐晶與賀涵這對不可思議的戀人。
如果說白光與羅子群不經互相了解就草率結婚的話,那么唐晶與賀涵,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切磋、互相指教、互相了解了近十年,才想邁入婚姻殿堂的愛情長跑者,這使他們能比前兩者更為清晰通透地了解對方;
如果說羅子君與陳俊生,是一個生于憂患一個死于安樂的不對稱戀愛者的話,那么唐晶與賀涵,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互幫互助、同甘共苦的事業合作伙伴,這使他們比前兩者能更為聰明地避免不對稱婚姻之悲劇;
如果說凌玲與陳俊生,是一個不正當上位一個婚內出軌的“狗男女”的話,那么唐晶與賀涵,就是一個正當上位一個尚未婚配的“金童玉女”,這使他們能夠毫無歉疚地互相追求互相善待;
如果說老金與羅子君,是一個想奮發圖強一個想安分度日的貌合神離戀愛者的話,那么唐晶與賀涵,就是一對志同道合、互相合作、互相競爭的職場拼搏者,這使他們能比前兩者更為科學地在工作生活中互相激勵對方追求各自想要的更好生活品質。
可見,唐晶與賀涵,與以上四對戀愛者相比,明明是條件最為優越、實力最為強悍、志趣最為投契的,可是,他們為什么沒能走進婚姻殿堂呢?
有人說是因為唐晶太不懂得防水防火防閨蜜,以致羅子君這位閨蜜輕易得逞。
不過,我卻不這么認為,為什么呢?
因為兩個人都太過了解對方,以致雙方都覺得對方毫無神秘感了,沒有神秘感的人,就會失去讓別人繼續了解的興趣,試問,哪個男人,會與沒有神秘感的女人長期相處?
因為兩個人長期在一起的基礎是相互信任,但唐晶對賀涵卻鮮有信任之情,無論是工作觀念和方式的相左,還是第三者薇薇安的挑撥離間,我們都能看到唐晶的多次懷疑,也能看到賀涵的多次無奈及敬而遠之。試問,哪個男人,愿意與不能互相信任的愛人長期相處?
因為家是一個人回去后想感受到輕松快樂的地方,但一想到唐晶與賀涵結婚后組成的家庭,我們仍不難想到賀涵與唐晶互相競爭的緊張氛圍和互不認輸的高壓處境,試問,哪個男人,在職場辛勤工作感到疲憊后,還愿意回家繼續體驗緊張的氛圍和高壓的環境?
因為戀愛,是先有戀,兩人才能走到一起,后有愛,兩人才能長久相處的美妙感情。但唐晶與賀涵之間,有的只是十年相處積攢的不能互相辜負的沉甸甸責任,當一個家庭的維持僅僅是因為責任,而毫無戀和愛時,試問,哪個男人,能在沒有豐富多彩的戀愛之情、只有沉重的負責之感中與女人長久共存?
總之,他們之間沒有信任,他們之間沒有情感方面的輕松快樂感,他們之間有的是責任的負擔、工作的競爭、持續的高壓力和在面對感情第三者時的互相猜疑及動輒得咎。
所以他們才沒有步入婚姻之路,應該說,幸虧他們沒有這樣吧。
6
綜合來看《我的前半生》這部感情劇:
羅子群與白光的戀愛生活警示我們:在了解清楚對象的前提下,再考慮與其談戀愛、結婚成家,是戀愛入門時最關鍵的一環;
羅子君與陳俊生的婚姻破裂告誡我們:生于憂患,方能避免死于安樂,在婚姻生活中,細心了解戀愛對象的感情、物質需求,適時而變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增強自己的實力、擴展自己的格局與眼界,以持續適應并互相滿足戀愛對象的感情、物質需求,是至關重要的;
凌玲與陳俊生的再婚生活提醒我們,在生活方面殷勤對待再婚對象父母以獲取認可、在工作方面密切協助再婚對象滿足其物質和精神需求的基礎上,公平對待親生子女和再婚對象之子女,是維持家庭和睦和婚姻長治久安的關鍵;
羅子君與老金的感情經歷告訴我們:能關心體貼、能燒火做飯、能有車有房的男人,不是最好的,最好的男人,是喜歡女人但不束縛女人,鼓勵女人追求更好生活品質,支持其人盡其才的開明男人;
唐晶與賀涵的可悲戀愛長跑警醒我們:雙方互相了解得過于深入,就會覺得對方毫無神秘感而漸失興趣;沒有信任的愛情,只會陷入不斷猜疑中毫無結果;付出了很多深情的戀愛,會使雙方因為責任而貌合神離地相處在一起互相折磨,而非因為愛情,所以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誠實地一刀兩斷。
總之,羅子群與白光教會我們進入戀愛世界的科學方法,羅子君與陳俊生教會我們步入婚姻的正確相處之道,凌玲與陳俊生、羅子君與老金教會我們離婚后再婚生活的趨利避害之法,唐晶與賀涵教會我們長痛不如短痛、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深刻戀愛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