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劇則如火紅大綠的配角,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是大于啟發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張愛玲
01
暑假終于忙里偷閑讀完了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曾經囫圇吞棗的看過這部劇,只看了前半部分就覺得看不下去了,很生氣以及很惋惜此書男女主人公的命運。
明明相愛卻不能在一起,明明可以在一起卻無法在一起。
那時年少的我對作者張愛玲多有些抱怨,為什么不寫美好的愛情故事?為什么要把那么合適的兩個人寫悲劇了呢?因此,我拒絕看張愛玲的所有小說。我想當時的那個自己正處于對美好愛情的向往期,總覺得,世間的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時至今日我三十加的年歲,重新捧起《半生緣》這部小說,讀來卻另是一番滋味,沒有滿腔的憤懣,沒有抱怨,只有嘆息和理解。
張愛玲本人的遭遇并不美好,因此她的作品總是透露著淡淡的哀愁。所以她沉浸在自己寂寞的世界書寫著一個個悲涼的作品。
人生來就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更無力改變自己的出生。張愛玲四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她隨父親生活。母親遠走他鄉!她從小被自己的父親虐待,沒有母愛滋養的孩子是病態的孩子,她的冷漠是那么的順理成章。
她的愛情同樣悲涼,遇到了渣男胡蘭成。愛人多次的背叛已然傷的她體無完膚。可想而知,她小說的愛情怎么會甜膩唯美呢?
《半生緣》講述了曼楨與世鈞的虐戀,可嘆曼楨的姐姐曼璐為了攀附丈夫祝鴻才,狠心設計害自己的妹妹被祝鴻才強暴。從此曼楨被囚禁長達一年多時間,世鈞也因誤會一怒之下娶了別人。
結局如此令人唏噓!小說的幾個人物命運都敗給了張愛玲。
02
女人錯嫁渣男,應當及時止損!
《半生緣》這部小說中,其實我最同情與惋惜的是顧曼璐的命運。原本她是一個漂亮且對自己的原生態家庭及負責的善良女子。無奈為了扛起一家人的生計,淪落至紅塵中,做了妓女。
她走的最錯的一步棋是嫁給了齷齪男祝鴻才。也許因為她看輕了自己,所以下嫁給了當時并沒有錢的祝鴻才。熱戀當中的女人往往很容易拿自己的婚姻作為賭注,曼璐把自己的一生都賭給了一個油頭粉面的偽君子。
結果輸的一塌糊涂!
結婚了的曼璐過的并不幸福,與她設想的好日子大相徑庭。她以為嫁給了祝鴻才從此再不用辛苦的奔波了,她以為男人可以依靠,她以為男人會對她好一輩子,但其實渣男是最不靠譜的。
有錢了的祝鴻才天天在外面花天酒地,喝醉了甚至要家暴曼璐。曼璐的日子過得水生火熱。小說中是這樣描寫曼璐的境況的:曼璐面對著那漫漫長夜,好像要走過一個黑暗的甬道,她覺得恐懼,然而還是得硬著頭皮往里走。
一個絕望的女人會做出什么來呢?
當曼璐再見到曾經特別鐘意她的張慕璟時,只覺得那似水流年在那里滔滔的流著。物是人非,落花流去春去也!
作為女人,我特別同情曼璐的遭遇。嫁錯了男人,是一個女人一輩子的傷,而且是內傷。
曼璐誤會了妹妹曼楨,以為曼楨要與張慕瑾好。所以小說是這樣描寫有著病態心理的曼璐的心理的:曼璐真恨她,恨她恨入骨髓,她年紀這樣輕,她是有前途的,不像曼璐的一生已經完了,所剩下的只有她從前和慕瑾的一些事跡,雖凄楚,可很有回味。回憶變成一堆刺心的東西,一碰就刺心。
婚姻不幸的曼璐竟然移恨于曼楨,人心如此曲折幽暗,真的是很可怕。
曼璐病態的心理:我都是為了誰,出賣了我的青春。
當自己的妹妹被囚禁向她求助時,曼璐竟然狠心不搭理,任憑自己的妹妹一陣一陣的摧毀了肺肝的啜泣。
是的,一個男人的薄情毀了一個女人的一生。
可是,當我讀小說時,腦海里總會浮現假設。假如曼璐勇敢的與祝鴻才離婚呢?遇到這樣的渣男,離婚了不就解脫了嗎?何況他們沒有孩子的牽絆。
假設曼璐離婚了,逃離了圍城,她是否會活的更好呢?何至于年紀輕輕就被祝鴻才給折磨死呢?
是的,當時的社會是沒有當下開明,當時的人們對于一個離婚女人容忍度也沒有這樣大,但是,是否能尋求朋友及家人的幫助呢?
是的,你要說:張愛玲是故意這樣寫的,小說嘛,杜撰的。可是,讀了小說不就是讓我們有所思考嗎?
曼璐:嫁錯男人,一定要及時止損,對自己好點是女人最應該做的事情。
03
無愛且茍且的婚姻表面熱鬧實則一派荒寒
曼楨是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她是一個善良、有上進心、責任心強的女孩子,她看似柔弱但骨子里卻是堅強的女孩子。她不會依附男人,即使她愛世鈞,但她依然保持經濟獨立,這是她和姐姐最大的不同。
小說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是這樣寫她維護自己姐姐的:我幾時看不起他了,是你看不起人!我覺得我姐姐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的地方,她沒有錯,是這個不合理的社會逼的她這樣的。要說不道德,我不知道嫖客跟妓女誰不道德!
這是曼楨與世鈞的第一次爭吵。她不會為了愛情而失去自我,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她會據理力爭,這是我喜歡她的原因。
《半生緣》這部小說里,我認為最不爭氣的要數男主世鈞了。他對待愛情總是持保守態度,她愛曼楨,但卻總是不堅定。很容易受到外界及家人的干擾,我想這也是他不能與自己的所愛終成眷屬的原因吧!
小說里有這樣一段是描寫他與曼楨吵架后的表現的:但是他身上還是發冷,好像身上的肌肉都失掉了控制似的。出去的時候隨手把門一關,不料那一聲“砰”使他和曼楨兩人同樣的神經上受到劇烈的震動。
張愛玲的文字總讓人好似身臨其境。
最終的結局他們終究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陰差陽錯,曼楨懷了她姐夫祝鴻才的孩子,并且被迫生下了孩子。驚險的是差點因為難產命喪黃泉,好在被送往醫院撿回了性命。
在醫院曼楨遇到了好心人的搭救,終于逃離了魔窟,但已然身為母親的她卻時時刻刻記掛著自己的孩子。幾年后無奈嫁給了祝鴻才。
當一個女人得知自己所愛的男人娶了別的女人時,我想她的世界更是沒有一絲光亮了吧。
嫁給祝鴻才的曼楨從此變得呆若木雞,仿佛行尸走肉般過活。就如張愛玲所說,掉進泥潭之中還有什么可計較的呢?
可見她對自己的婚姻有多么的失望,甚至是惡心。
小說是這樣描寫曼楨的痛的:她自以為她的痛苦久已鈍化了,但是那痛苦似乎是她身體里面唯一的有生命力的東西,永遠是新鮮強烈的,一發作起來就不給她片刻的休息。
小說讀到此處我已淚流滿面,身為弱勢群體的女人,我多么希望曼楨在受到祝鴻才的猥褻時能幻化成金庸武俠小說的梅超風,用九陰白骨爪把這禽獸不如的老東西給打入十八層地獄。
曼楨對于祝鴻才的厭惡已經上升到生理上的反應。
“曼楨每次看見祝鴻才吃飯時的小動作,她臉上馬上起一種憎惡的痙攣,她可以覺得自己眼睛下面的肌肉往上一牽,一皺。她沒有法子制止自己。”
厭惡一個人到如此地步,如何在一起生活。
無疑,曼楨是明智的,她選擇了離婚。至少她比自己的姐姐要明智!離婚就是解脫,因為無愛且茍且的婚姻表面熱鬧實則一派荒寒。
04
婚姻從來容不得半點向命運妥協
小說中還有一女子是我比較欣賞的,那就是世鈞的老婆翠芝。翠芝一直深愛的是淑惠,但無奈兩人有緣無分沒有走到一起。本來已經訂婚的翠芝當見到淑惠后堅決退婚了,這在當時的社會是要被唾棄的。
翠芝為了心中所愛取消婚禮的勇氣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了。雖說后來無奈嫁了自己并不愛的世鈞,可最起碼她與命運博了一回。反倒覺得她比那些縮頭縮尾的男人要強百倍。
翠芝與世鈞的婚姻生活并不美好,這也印證了淑惠曾笑世鈞的婚姻:“你跟翠芝結婚,那你就完全泥足了,只好一輩子做一個闊少奶奶的丈夫,安分守己的做個舊社會的順民了”
看似門當戶對的婚姻為什么也一地雞毛呢?
張愛玲的《半生緣》告訴我們嫁給什么樣的男人女人才會幸福呢?亦或是圍城中沒有誰對誰錯,只有適不適合。
進入一段婚姻我們首先一定要彼此欣賞對方,哪怕是別人認為她胖死了,你卻覺得性感,別人認為他慫死了,你卻認為他是好脾氣的男人。這就妥了,你們彼此欣賞才能抵得過日后的瑣碎日常。
其次好的婚姻是志趣相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做到我的眼里只有你真的很難,但令人羨慕的婚姻不就是這樣嗎?多找找對方的優點,放大對方的優點,幸福感會加倍的增長吧。
很喜歡涂磊說的一句話:如果終此一生得過且過,不如當下重新做回自己。紙短情長,以前婚姻是指,我要和你過一輩子。而現在婚姻好像變成了,這次我要和你在一起。所以在愛情中,戀愛是過程,婚姻是啟程,成了眷屬后的長長久久才是要跑的人生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