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任務:到簡書30日熱門文章專欄,搜集十個你認為好的寫作主題,歸納它們的觀點、論據、金句、故事,并說出收集它們的理由。
PS:排序不分先后
01 閱讀寫作
《我建議你去讀一讀那些閱讀量不高的文章》(文/韓大爺的雜貨鋪)
觀點:
對人對事要客觀、耐心、不盲從。
論據:
1.文章閱讀量與質量不一定成正比,可能受到作者知名度、發布平臺、營銷手段等多方面的影響;
2.經歷了從沒錢到有錢的叔叔,明明是同一個人,大家對他的態度也能截然不同;
3.觀眾對電影的不同態度,是個人崇拜或是眼光刁鉆,會催生不同的電影市場和明星。
金句:
1.屁,與醍醐灌頂,有時就是個尾椎骨與天靈蓋的距離,隔著一道籬笆,上寫四個大字:盲從心理。
2.人若真的想往前走,華麗的東西可有可無,那些能讓你覺得臉紅出汗甚至有點疼的東西,才更應該得到珍惜,不是嗎?
收集理由:
第一,反其道而行之的標題與立意。
一般人都會選擇看熱門文章,作者卻建議讀者去看一些閱讀量不高的文章,為什么?帶著這一疑問吸引人打開閱讀。
第二,關注讀者心理。
簡書用戶大部分是熱愛寫作,或者說希望用自己的文字來表達態度的人,而在這些用戶中,簽約作者、熱門文章只占一小部分,剩下的沒有火起來的用戶(比如我),才是簡書最大的讀者群。這些讀者,關注如何提高自己文章的閱讀量,關注閱讀量高的文章到底好在哪里,同樣,也希望有人能看到自己閱讀量并不怎么高的文章,希望獲得更多的支持與肯定,而有這些心理的讀者,都會被這篇文章吸引。
第三,不僅就事論事,而且拔高思維。
打開這篇文章之前,我以為作者闡述的是為什么要讀閱讀量不高的文章,然而,作者卻只是將其作為引子,基于閱讀量這一話題,引申到了“盲從心理”,從閱讀談到了為人處世,出乎讀者的意料,不僅將文章主題引向更高處,同時,也因為這樣的出乎意料,提高了閱讀量。
02 自由職業
《裸辭100天,我所親歷的自由職業真相》(文/文叨叨666)
觀點:
1.想裸辭,不要沖動,至少先想好裸辭后要做什么具體的事情;
2.自由職業也是工作;
3.利用業余時間、調動所有能力,去做一件從未做過的事情,能幫你更看清自己;
4.系統的職場經驗和能力積累,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條件。
金句:
1.裸辭=風險,風險≈豐富。
2.比起金錢帶來的實際焦慮,最令人沮喪的是對自己的否定和懷疑。
3.意外即常態,自由即代價。
4.雖然自己是小咖,但要以大咖的標準要求自己。夠不著,也要踮起腳。
5.80%的人停留在“模仿”和“我是新人”的安全區,允許自己做到60分。但,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一旦上場,就要盛裝出場。
6.自由職業只是換一種工作狀態而已,只要是工作,都需要調用你所有經驗和技能,全力以赴去做一些事情。
7.而你過往工作中,曾經應付了事的那些方面,也會成為你最大的能力短板。
故事:
作者從百度裸辭到成為“知識型網紅”的100天、四個階段的故事。 ? ? ? ?
收集理由:
第一,有故事、有干貨、有人情味。
“故事+干貨+人情味”結構的文章,目前已成為寫作的熱門結構,作者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把她對自由職業、一技之長、職場積累等方面的看法,結合自己裸辭100天的故事,娓娓道來。明明看的是作者的經歷,卻仿佛吸收了無窮的能量。
第二,思路清晰,一氣呵成,一目了然。
文章主體部分將作者裸辭后100天的生活狀態分為四個階段展示出來,每個階段,作者都用一句話概括作為小標題,行文流暢,讀者看了也一目了然。
第三,態度中肯,不褒不貶,不偏不倚。
越來越多的人渴望跳出職場的條條框框,渴望自由職業,作者雖是從百度裸辭做上了自由職業,但文章中對職場及對自由職業的態度始終保持中立,既分析了自由職業的優勢和遇到的困難,又講述了職場經驗對她的重要意義,她不希望讀者盲目裸辭,也不希望讀者過度美化自由職業,在她看來,裸辭只是她的一個選擇。如此端正的價值觀,值得一贊,因為寫文章最怕就是作者觀點過于鮮明,把讀者的思維帶著跑。
03 勵志
觀點:
1.為什么要努力?為了讓自己在乎的為數不多的幾個人過得好;
2.不僅要努力,還要堅持,要堅持努力,欲速則不達。
論據:
1.母親因為不想浪費而吃的食物;
2.父親舍不得給自己花錢,凡事“湊合”;
3.作者自己生病一個人的時候,依然堅持寫文章。
金句:
1.這世上本沒有什么熬不下去的日子,熬著熬著就過去了。
2.不要總想著走捷徑,不要總想著抄近道。因為該摔的跟頭,一個都不會少。
收集理由:
第一,貼近生活,引起共鳴。
坦白說,看了幾遍30日熱門文章,我都有意識地跳過了這一篇,因為覺得努力的人不會問為什么,而能說出來的原因,可能也不具有普適性。然而打開之后,還是一口氣讀到了最后,因為作者文中寫的幾個論據讓我感同身受,就像作者寫的那樣——“因為這個細節太生活了,就像生活里我的父母一樣。”
第二,簡單的故事,真實的情感。
我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總是覺得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作者就用身邊雞毛蒜皮的小事告訴我們,不怕無素材,只怕有心人。另一方面,正是因為這些小事都是源自于生活,所以融入了作者真實的情感,想要感動讀者,必須先感動自己。
(時間關系,只能未完待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