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

? ? ? (僅以此文獻給我的母親以及我的父輩們)

? ? ? ? 那是大年三十的晚上,皎潔的月光灑滿曠野,給整個山野蒙上了一層銀紗,顯得不是那么真實,山林中偶爾傳來幾聲不知名的鳥叫,沒有凌冽的風,一切都很平靜。在這樣的被月光灑滿的山野中行走,是不需要光亮的,可以很平和地走著,不用害怕什么,也不用去思考什么。家家戶戶大門外貼著紅艷艷的春聯(lián),高懸著紅通通的燈籠,還未過零點,但是依然能聽見遠處稀稀拉拉的花炮聲,煙花在空中炸裂,在空中綻放出一朵朵色彩絢麗的花朵,四散開來,轉(zhuǎn)瞬即逝,似乎從來沒有發(fā)生一樣。

母親和我坐在火爐旁邊,火爐中的煤炭還未全部燃燒開來,但是依舊能夠給人帶來些許的暖意,給人在寒冷的冬夜帶來些許的慰藉。電視中的新聞聯(lián)播剛剛結(jié)束,我和母親期待著春晚的到來,烤著爐火,嘮起了家常。

? ? ? ? 不知怎的就聊到了我的名字(在還未回到家鄉(xiāng)時,我一直叫古正兵,回到家鄉(xiāng)之后,因為上學等原因,便改了名,跟從戶口本上的名字——古天義,又因為一直學習比較好,在村鎮(zhèn)還算是有名吧,常有人說我之所以學習成績比較好,是因為“古天義”這個名字取得好,我是向來不信這些東西的,所以也只好聽之任之),我說我的名字是大媽給我取的,母親問我:“誰告訴你的?”

? ? ? ? 我回答是大媽,我告訴母親大媽給我說的原話,當年村上統(tǒng)計信息,弄戶口本時,我還沒有確切的名字,當村支書問大媽我叫什么名字時,大媽回答說那就叫天義吧。就這樣,“古天義”這個名字伴隨我到現(xiàn)在。

? ? ? ? 母親臉色發(fā)生了變化,有點不高興,她說道:“你是我的兒子,憑什么輪到她取名字了?”然后母親又告訴了我關于我名字的又一個版本和她自己的故事。

? ? ? ? 我雖然是陜西人,卻在安徽出生,當年母親生我時還不滿二十歲,我在母親腹中還不滿十個月就出生,母親生我時昏迷了三天三夜,最后通過剖腹產(chǎn)才把我生下來。很小很小的時候,母親帶我去洗澡時,就常常看到她的小腹那塊有道長長的疤痕,當時年幼,也沒有什么想法問母親那是什么,如今想來,原來那是母親生我時留下的疤痕。當母親在昏迷了三天三夜之后醒來時,醫(yī)生把我抱到了母親身邊,母親望著我如老鼠一般大小的身軀,說既然是上天送你來到我身邊的,不如叫天義吧。所以就這樣,“古天義”就成了我的名字。

? ? ? ? 我無法知道這兩個版本哪個才是我名字的真實由來,我也不想去探究它們的真實性,只不過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古天義”這三個字有時候真的能夠帶來好運。

? ? ? ? 母親大字不識一個,不是她讀書時不用心,而是根本沒有讀書的機會。母親的娘家是我們隔壁鎮(zhèn)子的一個村——鴛鴦池,好聽的名字,卻不是說什么好地方,全是山地,農(nóng)人辛辛苦苦一年下來,好一點的話,全家可以吃飽,不好的話,全家還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母親出生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在家排行老大,她還有個比她小兩三歲的弟弟,也就是我的舅舅。整個家庭有五口人,除過我的姥爺姥姥之外,還有母親的奶奶。母親所在的家庭是鴛鴦池村的一個袁姓的大家族,她的父親也就是我的姥爺在家族排行老三。整個家族被劃分為兩個院子,院子構(gòu)造類似于北京的四合院,只不過唯一不同之處在于只有三面由房子包圍,另一面是一片開闊地,也就是院壩,整個院子統(tǒng)稱為袁家院子。

? ? ? ? 母親家在左半邊的院子的居中位置,由于姥爺生性懦弱,經(jīng)常被其他兄弟瞧不起,母親家的大門只有臥室門的大小,從大門進去,映入眼簾的是廚房,靠左手邊是土灶,土灶有兩個灶口,其中一個灶口安放了一個小一點的鍋,用于炒菜煮飯,另一個灶口安放了一口毛邊鍋,口徑比較大,主要用來煮豬食。靠右手邊是農(nóng)村常見的火爐,一年四季不斷柴火,主要用于熏制臘肉,燒水和冬季取暖。從廚房進去之后,是姥爺和姥姥的臥室,左側(cè)擺放的一張木式床,右側(cè)則弄來堆放糧食;接著往里走才是正堂,與正堂相接的是母親的臥室,緊挨著正堂的另一側(cè)是豬圈。

? ? ? ? 母親成長的年代,改革開放之風還未席卷整個中華大地,自然也無法惠及無數(shù)個類似于鴛鴦池的小村子。全家的吃食全靠從地里刨,每天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吃不飽是常有的事情,那時候不被餓死就算很幸運的事情了,又怎敢奢求吃飽呢?

? ? ? ? 就這樣,一天天的,母親慢慢地長大,從一個咿咿呀呀學語的孩子長成了一個小姑娘,一轉(zhuǎn)眼間就到了快要入學的年齡。那時候的母親曾經(jīng)無比羨慕那些比她大的孩子們,因為他們可以每天背著書包去上學,對著書本念出那些看起來齊齊怪怪的符號。當母親聽說先生要招收學生時,她興奮不已,她牽著舅舅恨不得三步并作兩步地飛奔去見先生,先生名叫張順烈,一個在母親看來高高大大的儒雅先生,當時的母親舅舅是還沒有自己的書名的,先生便幫母親取了她的名字,當母親聽到自己有了名字之后,那種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先生幫母親登記過后,先生告訴母親讓姥姥或者姥爺交錢領書,母親興奮地答應了。她便拽著舅舅,飛奔回了家,告訴了姥爺,姥爺同意了,說他下午會領書回來,母親欣喜若狂,在院壩里撒歡跑了起來,因為她可以讀書識字了。

? ? ? ? 從姥爺離開家去給母親和舅舅交錢領書,母親就一直坐在門墩上,期待著姥爺趕緊回來,因為那樣母親就可以讀書了。下午母親就老遠的看見了姥爺回來,飛奔了過去,她從姥爺手上接過散發(fā)著油墨味的書,小心翼翼地捧著,回到家后,又把手洗的干干凈凈,才小心翼翼地打開書,翻看著那些對母親來說無比新奇的圖片。在母親翻看新書時,感覺到了有些不對勁,因為書只有一套,而她和我的舅舅都要讀書,她便問我的姥爺:

“爹,書怎么只有一套啊,我和弟弟都要上學啊,你是不是搞錯了哦”

“沒有啊,怎么會呢?只要你弟弟一個人去上學,你又不用去,就是一套書啊”姥爺若無其事的說到。

“我也要去讀書,憑啥子只讓弟弟去讀書而不讓我去讀書?”

“因為你是女娃子家,長大了遲早是別人家的人,花那么多錢,結(jié)果好處全讓別人撈了去。再說了,錢也不夠,只能供一個人去念書。”

? ? ? ? “我不,我不,我也要去讀書,”母親當時就哭了,“錢不夠的話,我的學費不用你出,我可以自己剜節(jié)耳根(魚腥草,曬干可以入藥)、撿菌兒(蘑菇)去賣,我自己攢錢。”母親向姥爺爭辯著。

? ? ? ? “你莫犟,你是女娃子,你就安安心心的在屋里打豬草,放牛,莫想那么多,你長大了遲早是別人家的人,讀那么多書沒用”。姥爺把臉一板,冷冷地說到。

? ? ? ? 在一旁的姥姥看不下去了,就勸姥爺:“麗穗兒(母親的乳名)要讀書就讓她去嘛,反正又花不了多少錢”。

? ? ? ? “你個女人家,莫管那么多空閑”姥爺說完便轉(zhuǎn)身進了屋子,沒有理會姥姥和坐在門墩上的母親。

? ? ? ? 母親就坐在門墩上哭了起來,邊哭邊說“我也要去念書,我也要去念書……”任憑誰勸都不聽,母親在門墩上哭的睡著,然后又哭醒,直到最后死了心,母親最后被她的奶奶抱到了火爐旁邊,給母親烤了個洋芋,一個烤洋芋對于那個時候吃不飽的母親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安慰,讓母親暫時忘記了不能上學的殘酷現(xiàn)實。

? ? ? ? 春晚的歌曲聲把我從母親的講述中拉了回來,我望了望窗外,天上的月亮不知何時藏到了云朵后面,整個山野一片漆黑,又不知是何時刮起了大風,吹得整個山野如海浪般翻滾搖擺,吹得藏匿在山野中的鳥兒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給整個山野增加了一絲的可怖。屋內(nèi)白熾燈發(fā)出橘黃色的光,爐火中的煤炭也幾乎全部被點燃,帶給人的暖意也逐漸增加,我漫不經(jīng)心地問母親:

“媽,姥爺沒有讓你念書你恨不恨姥爺?”

“恨啊,當然會恨,說不恨是不可能的,只不過恨又有什么辦法呢?你姥爺漸漸地老了,我自己也有了一大家子人。”母親雙手靠著火爐,裝作若無其事地回答道。

? ? ? ? 我想如果我是母親的話,我可能不會那么釋然,在我長大之后,我可能連那樣的人理都不想理。而母親卻十分大度,每年還給姥爺買糧、買油,以盡孝道。

? ? ? ? 盡管母親大字不識一個,但是母親卻是個是聰明人,做事精明能干,唯一的遺憾是母親不識字,其實這種想法不光我一個人有,好多跟母親打過交道的人都有這種想法。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地幻想過如果當時姥爺送母親讀書之后的樣子,憑借母親的聰明與靈性,想必會有與現(xiàn)在完全不同的人生,或許就是云泥之別。然而,如果姥爺當時真的送母親去讀書的話,母親會有別樣的人生,那么她就不會碰見我的父親,也就不會和父親結(jié)婚,自然也就沒有我,也沒有以后要發(fā)生的事情,可惜的是人生沒有那么多的如果,也沒有重頭再來的機會。

? ? ? ? “那你沒有讀書之后你有干嘛了啊?”我問母親。

? ? ? ? 母親頓了頓,爐火映在母親的臉上,把母親的臉映的紅通通的,好像醉酒了一般,母親沉浸在對童年的追憶之中,然后才開始講述。

那可能是母親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了。盡管母親沒能上得了學堂,但是母親還是過得很快樂,她跟袁家院子里那些跟她一樣沒有上學的姑娘玩耍,整個山野都是她們的游樂場。春天,母親和她的伙伴們一起背著竹背簍去到草長鶯飛的曠野去打豬草、去撒歡、去游玩、去探險,去摘野花戴在頭上,去追逐蝴蝶追逐燕子……最有趣的應該是扳竹筍,那一個個在一夜之間冒出來的竹筍,剝開竹筍殼之后,便會看到令人滿心歡喜,說不出來的綠竹筍,飽蘸著露水或者雨水,令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歡喜。記得有次過年跟母親翻山越嶺回娘家,母親指著那些已經(jīng)長滿樹木藤曼,她當初打豬草、放牛的曠野,興高采烈向我介紹著,眼睛閃爍著不同尋常的光芒。夏天,是萬物蓬勃生長的時節(jié),自然少不了各種各樣繁重的農(nóng)活,但是母親依舊是開心的,每天忙完之后又會和自己的姐妹們一起玩耍,夏天暴雨過后,天氣初晴的那會兒是最好玩的時候,因為可以進山撿菌兒,各種各樣的菌兒偷偷地從土里探出腦袋來,每次空竹背簍離家,回家總是滿載而歸,回到家后,曬干那些品相完好的菌兒,用來儲藏過冬,把那些品相不好的菌兒摘干凈,洗凈,爆炒,也有一種別樣的鮮美。還可以吃pan兒,一種長在刺藤上的,跟草莓差不多,但比草莓小得多的果實,還有桑葚,桑樹的果實,母親有次大把大把地吃著桑葚,結(jié)果把舌頭弄成紫黑色了,母親還以為自己中毒要死了,當母親講到此處時,不禁笑了起來,笑的如同孩子一般幸福快樂。小的時候母親也帶過我進山撿菌兒,那些剛從地底鉆出來的菌兒活像一個個小精靈,可愛極了,爆炒自己撿拾的菌兒,味道格外鮮美,曬干的菌兒在冬天過年會被用來炒雞肉,菌兒蘊含著雞肉的湯汁,富有肉感。秋天到了的時候,就不愁吃的了,滿山遍野都是吃的,有野蘋果,野板栗,柿子,核桃,梨子,還有各種各樣叫不上來名字的果子,地里的玉米,田里的水稻。撿板栗是最有意思的事情了,踩在落滿干枯的落葉上,發(fā)出干脆的響聲,撿拾散落在枯葉中的板栗,還有林中鳥兒的叫聲在耳邊回響,運氣好的話,不一會兒就能撿拾一大口袋。當白雪覆蓋大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時候,就坐在火爐旁邊,聽她的奶奶講過去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母親的奶奶還會在火坑中燒一兩個洋芋,故事講完了就可以吃燒洋芋了,冬天的燒洋芋是最好吃的了,吃起來香糯綿軟,洋芋的香氣充盈舌尖……

? ? ? ? 窗外已經(jīng)成了黑壓壓的一片了,大風在咆哮著,吹得燈籠左右搖擺,看來要下一場大雪。母親講述完,臉上顯現(xiàn)出歡愉的神色,過去的故事總還是好的吧。

“然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忍不住問道。

母親從遙遠的童年往事中回過神來,那的確是母親最為美好快樂的時光了。當時母親的那些玩伴都已為人母,為人父,有的甚至都成了爺爺奶奶,他們都是我的姨或者舅舅,時光在他們的臉上留下印記,當年的他們都還是天真爛漫的少年。

在母親度過她的美好童年之后,那時的母親已經(jīng)十一歲了,家里窮得揭不開鍋,一家人常常餓的前胸貼后背。當時我的三姥爺在縣城做賣皮鞋生意,看姥爺家實在是過不下去了,便提議道,不如讓我的母親進城給他們看孩子,每個月包吃住,并且還發(fā)工資。就這樣母親跟隨我的三姥爺進了城。

母親在三姥爺家的任務不是看孩子那么簡單,說的給母親開工資,但母親在三姥爺待的四年內(nèi),三姥爺從來沒有給過母親一分錢,當然,這些都只是后話了。三姥爺家有兩個孩子,大點的是個女兒,小點的是個兒子,都在上小學,說是母親照看他們,其實母親比他倆大不了幾歲。母親的任務就是送三姥爺?shù)膬蓚€孩子上下學,然后買菜做飯,洗衣服,做家務,有時候還幫助三姥姥在牧馬河賣皮鞋。母親雖然在三姥爺家有飯吃,但是吃的并不好,同時也過得沒有在鴛鴦池開心。那時候的三姥姥和三姥爺都還很年輕,做著皮鞋生意,一天從早忙到晚,白天在外奔波,晚上回家吃飯,但晚上卻從來沒有安靜日子,他倆總是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得雞飛狗跳,大多數(shù)時候,吵著吵著就動起手來了,母親有時便去勸架,但三姥姥從來沒有理會過母親的勸架,有時候還對母親惡語相向,甚至拳腳相加。

母親說她記憶最深的一次是三姥爺家的兩個小孩淘氣,把母親氣壞了,母親便揍了三姥爺?shù)膬鹤右活D,當時年僅十一二歲的母親也只是個孩子,下手也沒有輕重,把三姥爺兒子的屁股打烏了。晚上三姥姥回來時,被打的兒子便向三姥姥告狀,說母親如何如何打他,母親當時躲在廚房偷看著·,知道自己少不了一頓飽打。果不其然,當天晚上,三姥姥便跑到母親睡覺的房間,問了問母親事情的經(jīng)過,母親如實說了,并且還向三姥姥道了歉。三姥姥卻怒火中燒,提起她那穿了尖頭皮鞋的腳,就給了母親一腳,那一腳正好踢在母親的肚子上,母親當時就疼的抱著肚子蹲了下去,給了母親一腳的三姥姥還不解氣,還對母親罵罵咧咧,說母親有娘生沒娘教,說母親是勾引三姥爺?shù)暮偩赣H氣不過,想到了四年來受到種種折磨與委屈,吃苦受累不說,被人侮辱到如此地步,母親受不了,當即就離開了三姥姥家。就這樣,母親在三姥姥家的日子就這樣結(jié)束了。

前年正月里,跟隨母親參加過一個舅舅孩子的滿月酒,見識到了母親所說的三姥姥,時光在她的臉上留下了印記,經(jīng)過半生的時間洗練,三姥姥沒有了年輕時的暴戾,相反經(jīng)過大半輩子的生活,她似乎變得溫和了許多,她給母親打招呼,母親也回應她,雙方都笑了笑,然后就分開了。事后有人告訴母親,說三姥姥經(jīng)常對別人說是她把母親這條命撿回來的。母親笑了笑,說那很感謝她啊,那段日子我忘不了呢!然后我和母親就找了個地兒,坐在凳子上烤火曬太陽,這時卻來了個醉醺醺的男子,他的妻子在旁邊攙扶著他,那個男子看到母親當時就抓著母親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姐姐啊,我是兵兵啊,小時候你照顧我,后來你卻走了,一直想找機會感謝你,報答你呢,姐姐啊,對不起啊!”

母親當時還很疑惑,還在猜測他為啥把自己叫姐姐,這時候想起來了,他是三姥姥的兒子,沒想到,二十多年過去了,竟然長這么大了,母親回過神來,便安慰道:“沒事兒的,當時我也是孩子,有啥做的不對的地方還希望多擔待呢!”那個我應該叫做舅舅的男子還是緊緊地拽住母親的手不放,涕泗橫流地說:“姐姐啊,姐姐,你今天一”,“定”字還沒說出來,就吐了,吐了自己一身,滿身的酒氣,母親連忙他的背,讓他吐得舒服點,我應該叫做舅母地女子找了個塑料口袋,打算讓他吐到袋子里面,等那個我該叫做舅舅的男子吐完后,便攙扶著他走了,母親感嘆了一下,又和周遭人開始了閑聊。

三姥姥變老了,有了自己的兒媳婦,自己的孫子,母親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丈夫,有了自己的孩子,時間總是良藥,可以治愈心底的傷痕,或許是三姥姥救了母親,或許又不是,誰又說得著,算的著以后發(fā)生的事情呢?

從三姥姥家離開的母親跑到了街上,因為是晚上,大部分店面都關了門,母親十一歲來到縣城,四年過去,她終究還只是這個縣城的過客,舉目無親,她看見還有一家面皮店還開著,老板正在收拾東西,準備回家。母親便跑到那位店主旁邊,對店主說:“叔叔,你能不能收留我一晚上,我沒地方住了。”然后母親向店主講述了她在三姥姥家的遭遇,店主聽完后,把他的女人叫了出來,給他的女人說了說母親的情況,女主人同意讓母親湊活著住一晚上。第二天,母親請求店主讓母親在他的店里工作,當時正碰巧店主也想找人幫忙,店主問母親多少歲了,還說不滿十六歲他們不會要的,母親便謊報了年齡,說自己十六歲了,只不過吃的不怎么好,所以個子比較矮。當時母親由于營養(yǎng)不良,個子矮小,看起來只有十一二歲。店主聽見母親的回答,便同意了,只不過給母親說的是,如果干的不好的話,還是不會要母親的。母親抓住這如同救命稻草的機會,賣力地工作,店主和他的妻子看了滿心歡喜,雖然母親個子矮小,但是母親辦事兒卻十分麻利兒,就這樣,母親就在面皮店里開始工作了。

面皮店的工作雖然多,但是母親很快樂,她不用受三姥姥的氣,同時店主和店主的媳婦待母親十分好,有他們一口吃的,就有母親一口吃的。就這樣不知不覺過了三年,母親打算回家去了,便給店主說,她打算結(jié)工資,結(jié)果店主告訴母親,說她的一個哥哥早就把她的工資結(jié)了,母親當時明白了,那是大姥爺?shù)膬鹤樱綍r橫行霸道慣了,專門喜歡欺負其他的兄弟姐妹。母親當時心就涼透了,辛辛苦苦三年的工資就這樣沒了,可是母親又能怎么樣呢?母親那時還不逆來順受,還不像現(xiàn)在這樣剛強。

當時母親也不打算在面皮店干了,別處也沒處去,碰巧一個面皮店的常客介紹母親到漢中去給她兒子當保姆,于是母親便去了漢中,在漢中待了一年之后,母親打算回家看望我的姥爺和姥姥,其實之后還打算回來的,只不過在回家看望我的姥姥姥爺?shù)臅r候,碰見了我的大姨,我的大姨給母親說她打算給母親找個對象,當時母親是心里有一萬個不愿意的,但是大姨嘴巴會說,告訴母親,那個人你可以見一下,不一定見了一面這事情就成了,母親當時不想辜負大姨的一番好意,便同意了,但母親當時可沒有考慮過結(jié)婚。

窗外不知何時飄起了鵝毛般的大雪,瀟瀟灑灑,肆意飛舞,在橘黃色的路燈下,變成了漫天飛舞的蝴蝶,雪花還反射著路燈的燈光,讓那滿天飛舞的蝴蝶看起來亮晶晶的。窗內(nèi),爐火正熊熊燃燒,火舌在狂舞,吞食著周圍冰冷的空氣,把它的熱量向屋子里鋪散開來,烘烤的整個屋內(nèi)暖烘烘的。

“那個人該不會是爸爸吧?”我打趣地問道母親。

“不是你爸爸還有哪個啊?”母親有點害羞地回答道,“爸爸究竟是啥子吸引你了喲?還把你整到古家來了”我調(diào)皮地問母親。

答案說出來你可能有點不信,甚至有點想笑,因為當時的我聽到了母親告訴我的答案,我都忍不住笑出了聲,答案是我父親切的細長的洋芋絲。

當母親第一次和父親見面時,父親正圍在案臺飛速地切著洋芋絲,從盆里拿出一個洋芋,放在菜板上,一頓“乒乒乓乓”過后,一個洋芋變成了細長的土豆絲,母親當時看著切土豆絲的父親,頓時心中充滿了好感,想著這個男人真體貼,還會做飯,如果以后結(jié)婚就不用圍著爐灶轉(zhuǎn)了。但是結(jié)婚之后,母親才發(fā)現(xiàn)那是她的錯覺,因為結(jié)婚之后,炒菜做飯,圍著爐灶轉(zhuǎn)的不是父親,而是我的母親,果然有句話說得好,男人結(jié)婚前和結(jié)婚后是兩個樣子。

記憶中父親做過幾次飯,唯一一次記憶深刻。那是過年的時候,父親的發(fā)小到我家拜訪,母親不在家,所以只好父親炒菜做飯招待客人,父親炒的干豌豆,做過飯的人應該清楚,干豌豆炒之前必須先用水泡開,這樣才能嚼得動,而父親炒的時候沒有用水把干豌豆泡開,結(jié)果根本都嚼不動,父親的發(fā)小為了避免父親尷尬。嚼得腮幫子都紅了還沒把豌豆嚼爛,我當時看到了笑出了聲。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不一會兒給大地裹上了一層白色糖紙,顯得格外圣潔,屋里爐火在肆意地燃燒著,整個屋子暖洋洋的。小時候見過父母的結(jié)婚照,那時候還是黑白相片,還沒有彩色照片,父親穿著西裝,理著平頭,看著呆呆地,母親穿了一件應該算是很時髦的衣服,靠在父親旁邊,一臉的天真爛漫,又透露著一絲的甜蜜。

“看來爸爸還是厲害啊,一盤洋芋絲就把你俘虜了,我還要向爸爸學習啊,好好切洋芋絲。”我打趣地說到。

“你才不要學你爸爸呢,結(jié)婚后就后悔了,可是也沒有別的辦法,嫁了就嫁了。”母親略帶遺憾和甜蜜地說到。

“然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又接著問母親。

母親和父親結(jié)婚后,跟隨父親去了我大姑待的地方——安徽,然后父親陪伴母親一兩個月后,就離開了母親去了陜北打工。一年以后,在母親昏迷的三天三夜之中的某一天我來到了這個世上,之后在我一兩歲的時候,父親把母親送回了老家。

之后母親就如同那時候中國的萬千婦女一樣,丈夫在外打工,自己在家種地。當時奶奶還很年輕,大伯一家還沒有和我們分家,大媽與大伯有兩個孩子,大的是個女兒,小的是個兒子,我的年紀比他倆都小,所以大的我叫姐姐,小的我叫哥哥。大伯因為在煤礦出事在家養(yǎng)傷,大媽在家照看大伯,當時一家的農(nóng)活抵得上兩家,全是母親一個人做的,母親每天天不見亮就上坡勞作,太陽曬得火辣辣的正午才回家吃早飯,吃過飯又去勞作,晚上才背著滿滿的一背簍豬草回家。我沒人陪伴,所以只能和大媽大伯的孩子一塊玩耍,大媽有時候又很偏心,吃什么吃的給哥哥姐姐吃都不給我吃,我又不懂事,便會哭鬧,母親經(jīng)常撞見大媽給她的兩個孩子好吃食而不給我,再加上農(nóng)活全是母親在做,妯娌之間爭吵在所難免,但母親經(jīng)常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讓,但是也有忍不住的時候,直到有一次母親實在氣不過,具體什么事情我記不太清楚了,便帶著我離家去找我的父親了,那應該算是我覺得這是母親做的最富傳奇色彩的事情了,因為母親不識一個,最后竟然找到了遠在離家?guī)装俟锏母赣H。

那應該是很富有傳奇色彩的經(jīng)歷了。那天下午,母親就撂下地里的農(nóng)活,回家換衣服,收拾行李,然后就牽著我走了。當時從家里到達鎮(zhèn)子已經(jīng)黑了,母親便帶著我在鎮(zhèn)上親戚家借宿了一晚上。第二天便坐著去縣城的汽車,那時候還沒有從縣城直達陜北的汽車,需要從西安坐火車才能到達陜北,母親那天到達縣城的那天,運氣很好,盡管母親打字不識一個,但是她通過問別人,搭上了從縣城到西安的末班車,在縣城還好,畢竟母親待過一段時間,但是對于西安,母親卻從來沒去過,當母親到達西安,從車上下來的那一刻,她是茫然不知所措的,真的舉目無親。

母親又只能問人,問火車站的地方在哪里,但是問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答案,母親便把每個人指的路都走了一遍,結(jié)果沒有找到地方,母親就只好牽著我沿著火車軌道走著,那時候火車軌道兩旁還很荒蕪,沒有什么人家,長長的軌道以往不到頭。那天母親只給我買了一包餅干,她自己卻什么都沒有吃過了一天,母親就一直沿著鐵軌走啊走,她也沒有把握到底能不能找到火車站。

“你那個時候在想什么呢?你就不怕迷路走丟嗎?”我問道。

“我也怕走丟,但是那時候也沒有任何辦法了啊,回去又回去不了了。”母親若無其事地說到。

那畢竟是我的母親吧,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幻想過如果我是當時沿著走的母親,我會想些什么,我會做些什么,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害怕,我還會走丟,但是母親畢竟是我的母親,生我養(yǎng)我的母親,后來母親不知道走了多久,又碰到了一個人,母親便上前詢問,那人感覺就像是天上的神仙,這是母親告訴我的原話,我想笑母親迷信,但是我笑不出來,因為那沒準真是一個神仙,對于一個大字不識一個,從來沒來過大城市的母親來說,那就是神仙一個。后來,母親按照那個人指的路走,終于到達了火車站,再后來,母親找到了我的父親。

再后來的事情我就知道了,因為我對后來發(fā)生的事情還殘存記憶,但是對母親這件事情記憶不是特別深刻,或許畢竟太年幼吧。

母親講述完的那一刻,我的思緒似乎從母親的那個年代回來,我望著母親,不禁淚流滿面,情緒難以自控,母親經(jīng)歷過太多的艱辛與不幸,但她依舊努力積極向上地活著,時光讓母親慢慢變老,但母親有一顆不曾老去的心。如果母親不把這段故事告訴我的話,可能我永遠不知道個子矮小的母親背后還有如此驚天動地的故事,請原諒我對母親過往知之甚少,正因為母親告訴我她過去的事情,我也才慢慢懂得母親為什么要鼓勵我好好學習,才明白為什么每次飯后母親總讓我把碗底的米粒吃了,才明白為什么母親會忍辱負重地前行,積極樂觀地活著。我很佩服母親的樂觀精神,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她都永遠積極地活著,活出自我,活出一個大寫的人。

或許此篇文章顯得有點平淡了,但事實就是事實,生活就是生活,沒有必要濃墨重彩地宣誓預兆什么,這就是生活。母親只是母親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父輩人們都有一段艱辛的過往,沒有什么光彩照人的事情,他們那時候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活著,盡管可能有時候活的不像一個人,甚至毫不夸張地說連狗都不如,但那就是他們所經(jīng)歷甚至現(xiàn)在懷念的過往,稱之為叫做生活的東西。感念我的父輩們,感念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不曾經(jīng)歷父輩們所經(jīng)歷的苦難,不曾體會過他們那種為了活著所做的努力。或許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吧,讓人歡喜,讓人落淚,讓人感動,讓人心碎,但我們依舊馬不停蹄地努力著,為我們想要的東西,想要成為的人,想要干的事,努力地奮斗著,活著,活出自信,活出強大。

母親講述完的那一刻,屋內(nèi)暖暖的,爐火正在燃盡她最后的生命,努力地發(fā)光發(fā)熱,春晚主持人正在新年倒計時,在零點那刻,窗外大雪漫天飛舞紛飛,無數(shù)絢爛的花朵在黑暗的夜幕中綻放,落在大地上堆積在一起的白雪精靈反射著煙花的絢爛,人們大笑,在歡呼著新年的到來,歡呼著多姿多彩的生活……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