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發來一個帖子《下一代或許真有人要輸在起跑線上了》,讀了以后感觸很深。作者以他的親身經歷講到了一個對于我們每個人一生當中非常重要的觀念:建立自己思考問題的邏輯與方式,行為的習慣。這些觀念的建立,能大大提高你的智商,而擁有高智商便能提高你的辦事效率,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處理問題時增加取得更好結果的幾率。
? ? 這讓我聯想到自己,如果我小時候就建立起這樣的思維模式,我的成績會不會更好,后來的事業上的平臺會不會更高,人生會不會是另外一個樣子?我想應該是的。
? 我并非要抱怨,我并沒有覺得自己輸在起跑線上。在我們這一代童年,除了極少數,絕大部分孩子所受的教育應該都差不多,老師在傳授知識上,對思維和習慣的培養均沒有太大的區別。而在學校學習知識,靠自身的努力和聰穎,是可以相對輕松的彌補差異,這些差異顯而易見,自己都能意識到。
? ?但我發現,輪到我們的下一代,情況就有所改變了,隨著貧富差距的拉大,差異就突顯了。就從現在的幼兒園說開去,筆者成都朋友的兒子在有一家幼兒園就讀,每月費用一萬多(有這樣令人乍舌費用的幼兒園在全國各地,應該不勝枚舉),不是推崇它的貴,而是這個幼兒園的教育體系非常強大,它并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幼兒園本不應該以傳授知識為主),而是通過很多方式,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良好的心態,動手能力以及對美的感受力,潛移默化的高效思維方式等等。
?我的孩子們上的就是小區的幼兒園,價格便宜,所受教育相對簡單,但強調學知識,記得當時還學什么速算,完全沒有筆者所提到的那種幼兒園的教學理念。小區還有一所所謂的幼兒園,兩間狹小的房間,寥寥幾件玩具,孩子們一起唱唱唱歌,聽聽故事等,對比我看到過一些收費昂貴但教育體系完善的幼兒園,真心感到差距的可怕。再過幾年,等他們跨進校門,這些差距就會顯現出來!而這些差距就體現在素質上的差距!我覺得千萬不可小覷素質上的差距,“素質”的含義涵養很廣,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些能力的培養!
?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孩子成績不好,筆者認為就是因為年幼時大腦沒有得到好的開發,略長一點學習上沒有得到好的引導,思維習慣都沒有養成,而自身也并沒有聰明或者好運到不需靠外力來突破這些屏障。而最感到悲哀的是作為家長,他們完全意識不到要從這些方面關注孩子,通常是忙于工作,生意和應酬,忙于麻將,也并未覺得有什么不對!
? 我有些遺憾,自己也是從類似這樣的模式里長大的,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與引導也非常有限,因為我們的觀念,能力及所處的環境有限,所幸這些意識被慢慢喚醒,而孩子處于成長期,相信假以時日,通過在這方面堅持不懈的努力,是會有成效的。我希望我的孩子長大后,能有獨立的思維方式,獨立的人格,擁有自己的信仰與愛好,并愿意為發展這種愛好付出時間精力,并把它轉化為財富!
? 文章以這樣一段文字做結尾:“每種人生,都可以去尋找自己的快樂。但這種話拿來自勉可以,若是去勸慰別人,未免覺得虛偽。”我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