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約30歲之后開始覺得自己正變得聰明的(當然也有可能是錯覺)。這個聰明不是智商,而是思考問題的邏輯與方式,行為的習慣等等。這些東西,大都是我大學開始培養,25歲之后慢慢有意識引導而逐漸建立的。這些系數能夠加成智商帶來的結果,一般表現在效率、或者考試、或者處理問題的時候能夠增加取得更好結果的幾率。
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我小時候就建立起這樣的思維模式,我的成績會不會更好,大學和專業會不會更好,人生是不是另外一個樣子——至少,會不會有更多可能。
我想應該是的。
不是要抱怨,我并沒有覺得自己輸在起點上。在我們這一代的童年,除了極少數,孩子受的教育應該都差不多。從小到大除了高中外,我上的都是很普通的學校。重點中小學甚至幼兒園,可能在老師傳授知識上有一些差異外,對思維和習慣的培養應該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
而學校傳授的知識上的東西,靠努力和自身的聰穎,是可以相對輕松地彌補的——它并不要求你和你長久以來養成的本性做斗爭。而這些缺失也非常顯而易見,你自己能意識到。
但是我發現,輪到我們的下一代的時候,情況可能變了。
我長輩的一個朋友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人士,他現在的孫子的幼兒園,在成都,一萬多塊錢一個月。
不是貴就是好,而是這個幼兒園的培育體系非常強大。它并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幼兒園本來就不該以傳授知識為主),而是通過很多方式,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好的心態、潛移默化的高效思維方式……
我也了解過一些便宜一些但終歸對普羅大眾來說比較貴的幼兒園,華德福也好、蒙臺梭利也好,不管哪種理念,他們的教育體系都相對完善,盡量在孩子成展的初期就建立一些良性的東西。
我很羨慕,因為童年沒有打好基礎,成年后要改變非常之難,也非常之累,更可怕的是你也許根本意識不到這些缺點,直到思維上的差距擺在面。更有甚者,可能連差距都看不到。
我也認識一些普通人家,多半是進城務工或者做小生意的。同樣的年紀,他們的小孩就在街邊爬著玩。對,就這樣爬來爬去,沒有玩具,沒有書本,沒有人理睬。父母忙于生意,或者閑聊,或者麻將,抽不出空關心一下子女——而他們并不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對。
有一些就近送往幼兒園,一間狹小的房間,寥寥幾件玩具,一起唱唱歌聽聽故事什么的。這不算差,我們小時候也差不多,但是對比看過的另外一些幼兒園,真心感到差距的可怕。
過幾年,這些差距就會顯現出來了。
不是說會彈個鋼琴、跳個芭蕾、主持一下晚會就是素質高,而是你發現你接觸到的一些小孩,也有個十歲左右的年紀了,什么都不懂,也不討人喜歡。如果調皮搗蛋還能勉強算作機靈的話,這些孩子連這方面的長處都沒有。
前幾天,認識的洗發店老板抱怨孩子成績差。怎么能不差呢?年幼時可以說大腦沒有得到好的開發,略長一點學習上沒有得到好的引導,思維和習慣都沒有養成,自身也沒有聰明或者好運到不靠外力突破這些屏障。
有的老師說:“怎么講都講不懂。”真的是現實,不是夸張。前十年沒有打好基礎,十年后已經無法對外界做出好的反饋了。
我認識的十來歲出來打工的小弟小妹,大概就是這種狀態持續下來的。人不壞,但是完全無法交流,更談不上其他。說得難聽一點,甚至可以感覺到他們沒用腦子想過事情,有可能還沾染一些不好的毛病,例如自私、欺軟怕硬、怯懦、憎人富貴恨人貧等等。
逆襲?說笑話吧。
TVB有部電視劇,里面勢利眼的母親對從事藝術工作的兒子抱怨對藝術有感覺的未來媳婦:“她小時候看的是課本,你看的是盧浮宮的真跡,能一樣嗎?”(記不清了,大意如此。)
不一樣。但是,成年之后,有些東西是可以彌補的,大不了也去盧浮宮看看咯。
但是有些東西不能,比如他們就不知道盧浮宮,也不覺得需要彌補這一點。比起來,旅費真是非常次要的問題。
現在流行說什么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或許思考的方式和習慣也屬于其中一種。
(上為舉例,我也沒去盧浮宮,而且對我來說沒看過真跡也不是個什么事……)
并不是說,階層的劃分在童年就決定好了。更不是說,不同的生活就注定了幸福與不幸福。
每個年代,每個社會,都有底層奮起的成功者。每種生活,都有屬于自己的快樂。
但是,有個難度問題。
都說中國階層的流動現今是越來越難了。而現實就和《飄》一樣,一部份人上升,一部分人下降。阿希禮或者代表現在的普通人家,意識都舊時代的過去,卻無法阻止洪流,也改變不了自己,清醒而痛苦。
但還有很多人,根本意識不到這些改變,只能隨波逐流沉落下去。
我們的上一代,上演過不少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而我們這一代,背景的力量變得異常明顯;等到下一代……
拼爹,X二代,都是擺在明面上的東西,可以呼吁抗爭,也可以默默彌補。但是起跑線上落后的幾步,可能真的會影響一生。
父母言傳身教、朋友的影響、學校的環境、健全的人格、陡然間的“開竅”、莫名的好運氣……許多元素都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思維和習慣只是其中的一種。說輸在起跑線上或許危言聳聽,但毫無疑問,這落后的幾步增加了今后人生的難度。
自然,每種人生,都可以去尋找自己的快樂。但是這種話自勉很好,拿去安慰別人,甚至去評價現象,就太虛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