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閱讀了李笑來老師的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初看到這個名字,總覺得像是在告訴我們關于理財方面的信息,甚至會讓人以為是教你如何快速發財,但其實不是。
你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是什么?這是專欄里的第一期問題,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時,我的腦海里不假思索的想到了時間。我想時間對于每個人都是寶貴的,這是我們無法逃避認知的。但事實上,當我看完了整篇文章,才知道我的想法是有多么匱乏。
你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是什么?
注意力。
李笑來老師在文中講,這世上有三個大坑,基本上99.99%人都在里面。可惜,大家并不知道自己在坑里。因為放眼望過去—“大家不都這樣嗎?”
第一個大坑:莫名其妙地湊熱鬧
這個湊熱鬧,表面上來看,指喜歡參與別人的活動,好奇心驅動你更傾向于無所事事的熱鬧上。諸如你走在大街上,看到有一大群人圍著,就會不由自主地也走過去,想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可關鍵在于,那一定是跟自己并沒有關系的事情啊!為什么要去湊這個熱鬧呢?超市大促銷,你家里明明已經有這些存貨了,你也想湊熱鬧,東買買西湊湊,表面上看似乎暫時獲得了滿足或節省了不少開支,實際上卻被榨取了更多的精力、財力或者其他。或許你購買的東西根本不合適,甚至是多余。
從深度上講,湊熱鬧,無非就是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一些對我們毫無價值意義的事情上。面對今天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開始將湊熱鬧漸漸演變為網絡上的各種互噴,不是嗎?昨天關注的一個明星結婚了,今天又關注的另一個明星出軌了,隨時動態到兩方的各種八卦新聞,你看,這些分為兩派的吃瓜群眾們又開始展開激烈地罵戰了,一群人本來就莫名其妙的圍觀,結果看著看著,圍觀的人居然也相互之間吵了起來,引來更多的人圍觀……
我也是跳到這個坑里久久不能自拔,基于一些可能不太正確的認識,把湊熱鬧看作是了解周圍世界的一個渠道,想通過網絡來獲取更多的資源,了解更多的資訊。可是我總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娛樂周刊、要點新聞、微信朋友圈和逛淘寶,尤其是朋友圈,每天時不時地刷一刷,看看朋友的動態,今天去哪玩了呀,又去哪吃飯了呢……耗費了大量的注意力,去關注一些跟我并沒有什么關系的事情。想想自己也是挺無聊的。
所以,給自己的幾點建議:
?湊熱鬧前,問問這和自己有什么關系嗎?
?減少無用的信息源、訂閱號,退出不用的群。
?利用空余時間,多看看書,多做做讀書筆記。
第二個大坑:心急火燎地隨大流
這個坑,我讀書的時候也入過,那就是考研,當年就屬于隨大流,看大家都在看書復習,那我也跟上考研的步伐罷。但由于目標不明確,或許只是把考研作為一個追隨大流的幌子吧,結果自然是失敗了。還有,多少人隨大流炒股了,這個坑教育的非常直接,直接讓大部分人成了韭菜,直接損失財富。工作以后,有段時間更是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追逐一些別人可能會認可和表揚的東西,其實心里很空虛。總覺得不做點什么就好像虛度了光陰似的,最終導致我心急火燎地隨大流。
還有比較熱門的自主創業,比如近幾年的“推廣掃”,就是拿著公司公眾號或者微信號的二維碼,穿梭在地鐵里,挨個詢問乘客能否用微信掃一掃關注一下,支持他們的創業事業。像類似這種的創業手段越來越多了,包括現在流行的微商,不都是嗎?于是,轉瞬間就會有一大批人心急火燎地去隨大流……
現在仔細回想一下,任何一個大的趨勢出現的時候,一定有一批人早就做好了準備,順應著大趨勢的發展嶄露頭角。正所謂那句話“機會屬于有準備的人”,而那批心急火燎地隨大流者,無非不是想走捷徑、臨時抱佛腳般速成,可是這樣天上掉餡餅的機會又有多少呢?
李笑來老師在文中寫到:“可惜,平日里只有一顆上進的心,一樣滾燙,卻從未有過積累的行動。于是,最終兩個坑都占上了,平時總是湊熱鬧,看到了別人的機會,卻要花上自己的時間精力去隨大流。最終你看到,只要入了坑,管你是不是正經事,都一事無成。”
所以,我們要想隨大流,需要先想明白,再靜下心來積累,慢慢沉淀自己,新的機會窗口自然會開啟,而不是盲目、心急火燎地隨大流。這機會,一定屬于早有準備和積累的人。
第三個大坑:操碎了別人的心肝
在人際關系當中,我們總想試圖融入他人的生活圈、朋友圈,這沒有問題,因為我們的工作、生活都需要拓展和加深現有的能力。但需要的不是過于干涉他人的生活、思想。比如你的同事已經到該生孩子的年紀了,你總是不斷地向她灌輸早生孩子恢復快的道理,也許你出于關心,為她的身體著想。但其實也屬于操碎了別人的心。看似關心別人,其實也是為了滿足自己作為過來人或者某種心理優越感。
還有那些創業失敗了的人,你有什么資格去議論、批判甚至是嘲笑人家呢?勝敗乃兵家常事,這不是人人都懂得道理嗎?別人失敗了,你怎么就知道人家不會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呢?你怎么就那么篤定人家失敗就從此一蹶不振呢?你就這么操碎了他們的心,就算是他們創業成功了,你能分到一毛錢嗎?再者人家的勝敗跟你有什么關系嗎?在創業失敗者的身上,至少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也是比我們成功的地方,即將注意力放在成長上,他們經歷的這些過程、思考和磨練,都將會是我們一生中不可磨滅的精神印記。
上面的三個大坑,很不幸,我全掉進去了,而且時間很長,已經產生了自然的習慣,想想其實非常可怕。之前沒有想到,自己一天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可能只有兩三個小時,總以為一天有24小時那么長呢,可是除去工作、睡覺、吃飯,所剩無幾了。回想自己真正能專注的時間,真的很短暫。
這篇文章,我看了不下五遍,每每看完一遍,我都不禁地反問自己:你每天都在干什么?你每天關注的內容跟你有關系嗎?你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哪?你在意自己的注意力嗎?事實上,當我在刷無聊的朋友圈,關注一些可有可無的訂閱號,追逐一些不必要的免費資源的時候,其實我也是被收割了注意力被賣掉而不自知呀。
就像有一段時間,我發現自己整日無所事事,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來,每天生活在抱怨、無聊、頹廢的時間里,現在想想,我浪費了多少的自身價值呀。因為,你的一切價值,都是你的注意力的產出。
而我把注意力消耗在抱怨、無聊、頹廢的狀態上,沒有意義。把注意力放回來,放到自己身上,放到自己成長上,那么會有另一番意義。
最后引用李笑來老師在文中的一段話作為結語,與君共勉。
“錢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再生;時間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本質上不屬于你,你只能試著與它做朋友,讓它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所擁有的最重要的、最寶貴的資源—從這個角度望過去,人生其實是公平的,因為你的注意力確實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除非你自己放棄。所以,那結局是好是壞,其實真的是你自己選的。”